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抓住大海的男孩》
昨天看到一個影片,一個小男孩看到爸爸過完年後又要走了。
他撕心裂肺地哭著喊著,不知所措。
最後情緒崩潰,用力地敲打自己的腦袋。
看到這一幕,我也是淚水忍不住。
因為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也正因為淋過雨,我有了孩子後,就努力著想給孩子打一把傘,不想讓他們也這樣。
當孩子捶打自己腦袋的那瞬間,你能體會到他內心的渴望嗎?
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恐懼嗎?
因為對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最恐懼的事莫過於“跟父母分離”。
在兒童心理發展心理學這本書中,有童年的恐懼這一節。
下面的圖表,根據孩子的年齡來描述不同時期孩子恐懼的來源。
從1歲的時候開始,一直到6歲。
孩子幾乎都恐懼“與父母分離”。
在孩子跟自己的父母建立親密依戀關係之前,或者正在建立時。
分離會變得特別恐懼。
哪怕是短暫的分離,比如媽媽去樓下買一點東西,或者媽媽去上班了。
孩子也會哭著喊著,不準媽媽離開自己的視線。
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在爸媽鬆開手的那一刻開始,就哭了起來。
那不僅僅是不捨,更多的是恐懼。
害怕跟爸媽分開。
而長期的分離,那更是小小的孩子無法接受的。
所幸的是造物主讓嬰幼兒有“健忘”的能力,能跟新的照料者建立起親密的依戀關係。
這樣的情形也讓很多父母相信,孩子其實可以不需要自己啊,你看,他還是一樣的開心啊。
可是,這樣的健忘也是暫時的。
因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比如三歲時,他們會開始去比較,透過身邊夥伴跟父母的關係來對比自己的關係。
“我的媽媽去哪了呢?”
“我的爸爸呢?”
倘若爸媽回來見一面,一起待上幾日。
那種彼此間的感覺是難以言表的。
於父母而言肯定是親密而幸福的,而對孩子來說,也許是快樂還夾帶點陌生感。
也許還會驚奇,因為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跟所有的人都不一樣。
母親自然的深情,還有爸爸那不一樣的柔情。
是其他人無法給予的,也是無法代替的。
所以,依戀越深,“跟父母分離”就會感覺越恐懼。
而且還會一直延續,直到孩子有了充足的安全感,能坦然地接受半日的分離或者多日的分離。
直至有一天,能自己獨立生活。
而在這之前的分離,特別是突然的分離,宛如一種撕裂。
我如今還能清晰地記得那時候在車站跟母親分離的場景。
看著她的車啟動,緩緩離去。我的眼淚嘩嘩落下,當自己坐車回家,在車上不敢大聲哭,只能掩面而泣。
回到家後,記得那一整天都在房間嚎啕大哭。
這種徹骨銘心的痛,已然像一根刺,一碰就疼。
所以有了小小魚後,我想,再苦再難也要把他帶在我們的身邊。
因為只有經歷過這種痛楚和恐懼的人,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滋味。
有很多朋友問我,是不是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能不能讓孩子跟爺爺奶奶回老家,等大一點再接過來?
我總是回答: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想辦法留在自己身邊吧。
孩子的成長就那麼幾年,稍縱即逝。
我見到一些年輕的爸媽,他們努力打拼,哪怕自己省吃儉用,在孩子最初的一兩年裡,自己親自帶孩子。後來自己要上班時,把老人接過來幫忙,每天回家還是能看到孩子,孩子也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是非常不錯的。
很多人覺得,孩子跟誰都一樣會長大,一兩歲就放托兒班,或者送回去給老人帶。
但是,真的會一樣嗎?
很多事情,我們做了的時候,覺得沒什麼特別,很平常啊!
可是失去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它是如此的重要。
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光就是這樣,沒有機會重來。
好好珍惜吧,至少在孩子7歲前,多陪陪孩子 。
本文為魚爸原創, 圖來源網路,公眾號轉載可聯絡授權,歡迎個人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點選下方小程式可參團購買,謝謝支援,一起成長。
支援原創就在文末點贊,讚賞魚爸,歡迎留言!
您 所見到的,也許就是朋友需要的! 分享吧
你好,我是二胎奶爸,家有“恐龍專家”小小魚和“車車迷”小小謙,很幸運與你相遇。魚爸曾是童書編輯,非常喜歡孩子這個神奇的群體,後來回家全職帶娃。
每天用心帶娃的同時,陪娃讀了上千本繪本,也在公眾號分享自己真實的育兒及親子閱讀的感受。平日好讀書和創作,累計釋出了800多篇原創分享,得到了幾十萬爸媽的關注。
這裡沒有條條框框的理論,只有真誠地分享。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靠近我,用心和文字溫暖你……
下面這8篇文章我猜你會喜歡
201: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202:致每個陪睡的媽媽,全世界欠你一個擁抱
203:跟孩子哭窮,到底有多可怕?
205:內心強大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206:家有男孩,請好好“說話”
207:好好愛那個發脾氣的孩子
117:養男孩,三歲時需要一個關鍵轉變!
118:千萬不能錯過孩子閱讀的黃金十年!
120:爸爸,決定一個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