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媽媽,點選關注我
文|CC爸媽
公眾號ID:cc-bama
後臺收到了一條私信:
博主你好,我是一名高一新生,開學後為了搞好關係,我就主動幫大家帶早飯,主動打掃廁所。
半個月過去了,大家好像預設這些事都是我來幹,有一次我沒扔廁所垃圾,結果同宿舍的一個人用很不好的語氣說“垃圾滿了,該倒了啊”。
我很生氣地說,廁所又不是我一個人用,誰愛倒誰倒。
結果,她反而委屈了,說我說話很衝,以前都是我弄,她就問我一下怎麼了?
現在我反而成了宿舍那個斤斤計較的人了。
我公號大部分是媽媽、偶爾有爸爸,零星著也有幾個孩子。
每次孩子們的留言,我都額外看許多遍,尤其是涉及到社交。
因為這是父母最難發力的地方,你可以花錢買學區房,也可以收買老師對娃額外關注,但你就是沒辦法讓同學們都喜歡自己的孩子、都別欺負自己的孩子,不管你多麼有錢、權、勢。
如果從一開始沒教孩子捍衛自己,那不知不覺TA就會成為關係中的被動角色。
誰也沒辦法保證孩子一路遇到的都是友善的人,想讓孩子成為受歡迎,但又不好惹的人,
請一定教會孩子這幾句話。
跟你有什麼關係
當被別人貶低嘲笑時:
你吃的也太多了吧,怪不得這麼胖?
你也太笨了,跑操都跟不上!
你家是不是很窮啊,怎麼書包這麼舊了還背呢?
被別人隨意評判:
倒垃圾不就順手的事,你怎麼這麼小氣。
大家都是一個宿舍的,你沒必要這麼說話吧?
這種吧,說欺負不至於,但誰聽著也不舒服,哪怕對方並不是故意的。
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如果繞不過當中的邏輯,娃就會沒完沒了的內耗:
自證:我吃得不多、我不笨、我家不窮……
反思:是不是該換個書包了?
生氣:他憑什麼這麼說我?哼!
其實,不管對方說的是不是事實,只要帶有明顯的個人偏見,我們重要的不是去反駁對方說的,或者嘗試改變自己。
因為你越是在意,越容易被對方拿捏。
最重要的,應該是教會孩子改善自己的看法、思維方式。
你自己的事,跟ta有什麼關係呢?
所以,只需要教孩子回一句:“跟你有什麼關係”。
因為一個人的感受和看法,大多是侷限於ta的思想、認知水平、家庭模式、性格等等各方面。
我們不需要向他人解釋,更不需要事事獲得他人的認可。
同一個事實,不同的人可以產生很多不同的觀點。
因為別人說的一句話,就痛苦,就改變自己,那給了別人多大權力呢。
如此孩子才能從別人無意/故意的言語攻擊中抽身而出,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你的感受很重要
很多時候,當一段不好的關係出現時,都是多少會出現徵兆的。
尤其是有些朋友表面和你親密無間,但卻有意無意讓你自查短處,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你的自信默默流失掉。
有位朋友分享過自己女兒的例子:
女兒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常常一起玩。那孩子性子也很軟,沒有攻擊性,朋友也挺喜歡。
不過過了段時間,她就發現一向活潑開朗的女兒,變得越來越自卑、內向。
總是問“媽媽,我是不是太黑了?”、“我穿黃色不好看吧?”、“我這麼丟三落四的性格,誰都嫌棄吧?”
她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仔細回想,這些自我判定,都跟娃的那位朋友有關係。
因為她聽過那孩子各種評論過自家閨女:
“你這膚色,怎麼敢挑戰黃色啊?以後可別穿了”
“你的臉這麼大,還是留頭簾適合,顯得臉小一點”
“你那麼說別人當然不愛聽啊,你這情商,以後多聽我的哈?”
孩子朋友說這些話時,並不刻薄,朋友覺得小孩子都,也覺得好閨蜜之間有時候就會吐槽彼此,就也沒管。
她自己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就以為女兒應當也不在意朋友的言論。
沒想到這些“無意”的貶低和否定,會一點點蠶食孩子的自信心,讓自我懷疑、自卑的種子在心中瘋漲。
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在與他人相處時,你自己的感受很重要。
無論對方是不是故意的,他的話讓你不舒服了,行為傷害了你,都可以說出來。
真正的朋友是會顧及你的感受,不會讓你難堪。
哪怕你性格內斂不善言辭,也會考慮你的感受。
而不是看你軟,就拿捏你,看你不會拒絕,就欺壓你。
如果你說出自己的感受,對方仍不收斂,那就證明對方就是故意的,我們又何必顧忌他的感受?
孩子只有對那些讓自己感到不適的行為,第一時間表明態度,才能捍衛自己的權利,從一開始就拒絕毒關係。
你永遠有拒絕別人的權利
中國是人情社會,我們從小的教育就讓我們總是對拒絕難以啟齒,導致現在養育孩子也很難真的遵從本心。
明知道孩子很寶貝那個玩偶,卻礙於情面勸孩子:
“小弟弟就是玩一下,一會還還你呢”
明知道孩子不喜歡和對方玩,但處於禮貌友好,依舊會勸:
“我們跟小妹妹玩一會吧,要不然她多孤單”
說實話,確實有一點道德綁架了。
這不就是相當於在教孩子「你要委屈自己,顧全別人」嗎?
這個世界不缺一個委曲求全的大人啦!
所以,拒絕教育非常重要。
「允許」孩子拒絕,「尊重」孩子的拒絕。
哪怕你不理解的點,也可以先問孩子一句:為什麼呀?
不想和對方玩,因為想獨處;
不想打招呼,因為有點害羞;
不想分享玩具,因為我還沒玩夠。
如果孩子是因為“自我感受”而拒絕,這永遠是值得尊重和鼓勵的。
哪怕對方是善意的,當我們不需要或不舒服時,也有拒絕的權利。
善意,是好東西,但不是所有善意,你都需要全盤接受。
我們真正需要教會孩子的,是如何得體不傷害人的拒絕。
明確乾脆拒絕,不用沉默或模稜兩可代替回答;
明確自己的需求,不用過於解釋或辯解。
拒絕也不影響認可對方的好意和努力。
比如,謝謝你還想著我,但我今天不想喝奶茶;
我今天想早點回家,沒辦法陪你做值日了。
有時候真誠的拒絕,會比虛情假意的迎合更讓人舒服。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我感受永遠是保護自己的第一防線,也是拒絕的正當理由。
你值得被讚美,這不需要前提
現在養10歲的女兒和4歲的兒子,我發現心境真的大不同。
孩子小時候我們總是能發現他們的美好。
哪怕扔個東西,摔個跤我們能都能誇出花來,但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功利。
凡事都講進步,要結果。
誇孩子開始變得好難……
做到還不行,還得做的比之前好,也許才能獲得一點點誇獎。
有多少孩子,終其一生都再等著父母的認可?
經常被否定的孩子,低自尊、低價值感、不配得感。
覺得只有自己付出的足夠多,才配擁有。只有自己做的足夠好,才配被誇獎。只有把自己榨乾,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
這樣的孩子是最容易被PUA的物件,永遠在尋求別人的認可。
我就是太笨了,什麼都做不好;
我這樣差勁的人,有人跟我玩就不錯了,不該奢求尊重。
一定是我做的不好,別人才都不跟我玩。
這些不被看見的孩子,會永遠處於社交弱勢的一方,也最容易成為集體中被邊緣化、欺凌的角色。
父母想要避免孩子長大容易被PUA,受制於人,那就要在他們小的時候多看見,讚美孩子,給予他們勇氣、自信和愛。
因為最好的防PUA教育,就是讓孩子做自己,愛自己。
讓孩子知道,她本來就很好,值得被肯定和讚美,這不需要任何前提。
只有孩子建立了正確的自我價值感和是非觀,ta才不會輕易被他人的思想操控。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一個內心強大,哪怕沒人欣賞也能獨立美麗的人。
• End •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養育CC&DD兩姐弟,帶領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育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做“中國好父母”!原創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瞭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