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消費觀,我認為是不亂花錢,也不會每次因為價格作為最後的選擇依據。但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下面這五點,是這12年,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跟孩子說的一些關於消費的觀念。也是這12年,我們育兒中不斷調整後,總結的五點。
1.教孩子「收入>支出」
寶貝剛上幼兒園時總是哭,爸爸就承諾,“只要你不哭,我就給你準備禮物”。
因為我們都是信守承諾的父母,答應了孩子,無論禮物大小,都會給孩子準備一個。
後來,寶寶每次回家就會要禮物。你也發現問題了吧!啥家庭啊,天天買玩具。
然後有一天,孩子要買玩具時,我就帶著寶寶看,這個玩具多少錢。在之後我就苦著臉,“寶寶,媽媽今天還沒有賺到一個玩具錢。”
開始寶寶“啊!”會換一個。幾次之後,寶寶就會問“媽媽你今天賺了多少錢?”
就這樣,從天天買玩具,變成三四天買個玩具,再到半個月買個玩具,再到特殊節日必有一個玩具。
2.教孩子「花費前定預算」
孩子大一些後,開始知道要零食。然後每次去超市本打算買點菜,卻成了一大兜零食的採買。
打那兒之後,每次去超市,我都會提前跟孩子說,“我們這次買菜預算只有100塊。”
然後選購時,孩子就會有意識地算著總價。
3.教孩子「按需購買」
小孩子很多時候就是看到什麼買什麼,往往是被豔麗的外表吸引。然後買回家根本不需要。
尤其逢年過節超市裡就會有一些喜慶的糖果和玩具。價錢還不算便宜。有時候買上三五個就小100塊了。
見啥買啥,是一件很讓人頭疼的事。
所以在孩子大一大以後,我從「每次只買一個」變成問孩子,“這個我們需要嗎?”或者是“你需要這個做什麼?”
只要孩子能說出①②③說服我,有理有據,而且在我們有預算的情況下,我就會選擇給孩子買。
4.教孩子「記賬」
孩子對自己買玩具、買學習用品沒什麼概念,每個月自己花多少錢也不知道。
現在手機支付、電子賬單很方便。但孩子看不到。
我就把購物小票收集起來。每個月和孩子一起整理一次。
這樣孩子就會對家裡的日常開銷有個大概印象,然後引導孩子對自己的開支做記錄。
5.讓孩子學會「等待」
不是每次孩子要的物品價格都是在預算內的。超出了怎麼辦?
讓孩子等一等。
告訴孩子確切時間,到時間了,如果孩子仍然想買,那就買吧!哪怕買回家孩子覺得“也就這樣啊!”然後束之高閣,那也是孩子的選擇。
育兒路上不易,我們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