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A股迎來久違的反攻,創業板指大漲6.71%,相關的醫療個股紛紛走強,成為"最靚的仔"。
其中,(300601.SZ)漲14.07%,樂普醫療(300003.SZ)漲11.66%,百濟神州-U(688235.SH)漲11.44%,甘李藥業(603087.SH)、萬泰生物(603392.SH)漲10%,通化東寶(600867.SH)漲9.57%,藥明康德(603259.SH)漲8.34%,康龍化成(300759.SZ)漲8.09%。
業績預喜不斷,醫療行業景氣回升
近期,不少上市醫藥企業釋出2023年業績預告,"預喜"或是主基調。
創新藥賽道是其中的佼佼者,例如科倫藥業(002422.SZ)表示,由於子公司與默沙東達成合作協議以及有償獨家許可,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3.50億元至25.5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82%至49.55%。
據統計,去年國產新藥超過5億美元的海外授權已經多達25項,相比前些年明顯增長,2023年被譽為中國創新藥出海突破的元年。
這一方面表明國產創新藥研發質量不斷提高,得到跨國藥企的充分認可,另一方面,透過海外授權,國產創新藥的商業天花板被開啟。不少上市藥企紛紛"借船出海",對自身業績形成有力提振。
中藥作為國文化瑰寶,一些公司業績增速同樣亮眼,其中,天士力(600535.SH)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為11.27億元至13.17億元,同比增長539.00%至613.00%。太極集團(600129.SH)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8.30億元,同比增長約137.34%。
近幾年,高層連續釋出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中醫藥振興等相關政策,中藥處於政策發展的紅利期。
消費醫療賽道亦有看點,普瑞眼科(301239.SZ)公告表示,2023年公司將實現歸母淨利潤2.60億元至2.8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163.98%至1285.51%。公司表示,2023年抓住消費復甦以及患者對眼健康需求增加的機遇,整體業績恢復較快增長,尤其是前年積累的存量就醫需求在2023年上半年集中釋放,對業績提振較為明顯。
相對來說,疫苗企業則喜憂參半,康泰生物(300601.SZ)預計去年實現歸母淨利潤達8.50億元至9.50億元,同比增長740.50%至815.86%,成功由虧轉盈。公司徹底卸下了新冠時期的"包袱",2023年選擇輕裝上陣,旗下的常規疫苗(不考慮新冠疫苗)總體營收同比增長不低於16%。
而萬泰生物(603392.SH)卻釋出業績預減公告稱,預計2023年歸母淨利潤12.00億元-13.50億元,同比下滑74.66%到71.49%,公司旗下二價HPV疫苗受到九價HPV疫苗擴齡影響以及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銷售不及預期,拖累業績表現。
此外,集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的業績承壓,華海藥業(600521.SH)、三友醫療(688085.SH)等多家醫藥企業近期表示,中選產品價格下跌導致了公司2023年度盈利下滑。
其中,三友醫療預計去年歸母淨利為在0.75億元至0.95億元,同比下降50.21%到60.70%,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骨科內植入物,2023年受到國家脊柱高值耗材帶量採購落地實施的影響,相關產品售價大幅下降。據悉,這也是三友醫療上市以來交出的最差成績單,公司近期股價創出歷史新低或與此有關。
總的來說,2023年醫藥生物投融資遇冷,疊加集採和醫療反腐貫穿全年,整個行業仍有"瑟瑟寒意",但同時也應看到,醫療行業創新加速,"出海"機遇迎來爆發,以及供給側改革導致行業整體的競爭格局亦逐步最佳化。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一些新興技術正在湧現,減肥神藥2023年接力醫美成為A股最耀眼的賽道之一,還有阿爾茲海默藥、腦機介面等層出不窮,背後預示著醫療行業仍是長坡厚雪的賽道。
2023年初至今,很多醫療股跌幅巨大,不少投資者被重創,目前行業的估值水平已明顯處於歷史較低分位,在此背景下,今日醫療股集體大漲,不排除是新一輪漲勢的起點。
機構看好2024年醫藥投資機會
雖然資本市場表現不力,但醫藥板塊仍是機構"心頭之好"。公募基金持倉資料顯示,截至去年末,醫藥生物倉位提升1.52pct至14.59%,新晉成為公募第一大重倉行業。
不少基金經理表示看好2024年醫藥行業的佈局機會。其中,"醫藥女神"葛蘭認為,醫療行業供需格局會進一步改善的預期,供給端方面,創新仍是重要驅動力。需求方面,居民對消費性醫療及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伴隨人口週期與結構演變,人類疾病譜不斷變化,對應的國內乃至全球市場需求總量依然巨大,創新藥及創新器械都有著廣闊的成長空間。
知名投資人林園則直言,"我們只看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三種疾病相關的投資機會,中國社會已經進入老齡化,未來30年,這個賽道中一定會成長出能與茅臺市值相媲美的公司。"
工銀前沿醫療基金的趙蓓亦看好有出海潛質的創新藥公司,資料顯示,海外投融資資料在2023年四季度下半段略有恢復,隨著美聯儲加息週期見頂,投融資環境有望持續改善,創新藥行業景氣度或逐步轉暖。
交銀施羅德基金的王崇則重點看好醫療龍頭企業,他表示,經過近三年的持續調整,很多優質醫療股處於歷史估值較低位置,相信這些具有明顯競爭力的醫療龍頭公司能夠穿越週期。
而廣發醫療保健的吳興武的觀點則稍有分歧,他比較認可創新藥和中藥的投資價值,但對於部分醫療服務和消費醫療的個股,則較為謹慎。
有不少投資人認為,醫療服務和消費醫療賽道仍處在下行過程中,景氣度恢復拐點尚需等待較長時間,包括口腔、眼科或是醫美在內的黃金賽道估值依舊難言較低。
作者|飛魚
編輯|A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