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記得把尹哥設為星標⭐️ 哦~
尹哥贈書福利
各位小夥伴
又到福利大放送時間啦!
如果能回到學生時代,你最想做什麼?
我們將從
回答互動問題+轉發本文至朋友圈
的小夥伴中
隨機抽取3名幸運讀者
分別贈送
《你的腦洞略大於整個宇宙》
各1本
福利活動常有
關注尹哥不迷路
活動截止時間:2024年2月1日
(將會在2月2日的推文裡公佈獲獎名單)
活動解釋權歸「尹哥聊基因」所有
如果時光能倒回學生時代,你會努力學習嗎?
「會,當然會啊。」朋友脫口而出:「只是如果不帶記憶回去,我還是會對學習不感興趣,我也沒辦法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像魔法按鈕一樣,別人是學海無涯苦作舟,而你樂呵呵地就能造出「航空母艦」。
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家獎的科學家邁克爾遜,有人問他為什麼可以花那麼多時間來測量光速,他說,因為太好玩了!
還有我國航天員桂海潮,從小就喜歡看百科類的科普書,高二那年,看到楊利偉成為進入太空第一人,從此便下定決心:「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太空!」
△ 圖源:@kefan404
被科普書喂大的孩子,大機率都有著被老天爺追著賞飯吃的天賦。
本來不覺得那麼神奇,但看完這本《你的腦洞略大於整個宇宙》,你就會發現,科普書不僅激發興趣,讓孩子樂在其中。
更重要的是,在增加新知的同時,它會帶你去往一個更遠大也更細微的思維空間,讓大腦感受思辨的高階快樂。
△ 出版日期:2023 年 10 月
©️出品方:知乎圖書
喜歡看知乎的朋友都知道,無論看起來多麼荒誕的問題,總有大牛人物能給你做出邏輯縝密的科學回答。
這本書便是知乎集合哈佛、清華、中科院等知名學府學者,收集那些發生在身邊,甚至被大家誤解了上千年的問題。如:
一個人要長到多高,才能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他?
一壺100攝氏度的開水,從多高地方倒進嘴裡,不會覺得燙?
如果一直往手背上滴水,手會被滴穿嗎?
魚怎樣會被淹死?
《西遊記》中,雞吃完米,狗舔完面,火燒斷鎖,哪個更快?
答案科學嚴謹,又不失幽默風趣,並且還有被注入靈魂的火柴人漫畫,在哈哈大笑的時候,知識以一種奇奇怪怪的方式進入你的大腦。
這本書對青少年尤其友好,幾乎每個問答都和教科書上的知識點掛鉤。
朋友說:「如果學生時代我也有這樣一本書,肯定不會對學習產生厭惡。」
一本書,包含物理、化學、生物、文學等各領域的科普問答,篇篇大腦洞,篇篇出乎意料,這樣有趣的學問,在別的地方還真找不到!
01
不說教,用孩子的語言講科普故事
在快節奏的時代,家長總擔心孩子看不進去書。
這本書就另闢蹊徑,換個角度、換種表達方式,用孩子喜歡的、更容易接受的語言來代替硬邦邦的說教。
比如為什麼地球會有板塊運動?
板塊相當於傳送帶上的物體,傳送帶運動,上面的物體自然地跟著動。
而傳送帶就是地球結構中的軟流層,地核像個「大鍋爐」,不斷釋放能量,加熱地球,從而讓地球變成一個「大火鍋」,持續沸騰,上面浮著的事物隨著「湯底」的沸騰而不斷「漂移」。如果板塊運動消失了,原因只有一個——「火鍋」熄火了!
這比喻也太形象了!
看完這本書,每次吃火鍋都能想起這張圖,知識以奇奇怪怪的方式進入了我的大腦,想忘記都難,哈哈哈……
再如,在回答「有沒有可能給月球表面都打上蠟?」時,作者直接偽裝成「太陽系裝修工程有限公司」,給孩子介紹工程執行方案。
把讀者當成老闆,滿足孩子小大人的心理,這一波 cosplay ,孩子玩得很是過癮!
還有在「如何判斷一壺常溫的清水是否被煮過?」的回答裡,作者把煮水過程描寫的像是一場比賽解說,極富想象力:
剛開始水分子們慢慢開始運動,就像是一個個正在努力掙脫束縛的小蝌蚪。
然後水分子運動越來越劇烈,就好像一群激情澎湃的青春少年在盡情揮灑汗水。
水沸騰時,水分子的運動達到頂峰,就像一場激烈的籃球賽,每個人都在爭奪籃板,水分子們爭先恐後地想要躍出水面,成為MVP。
明明是一本科普書,讀完,好像自己的表達能力都提高了。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本書就像是別人家的老師一樣,有趣又博學,在樂呵呵的氛圍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手捧這本書,那麼他們就是你的老師,他們是:
曾加,清華大學本碩;
太空精釀,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航天工程博士;
韓東燃,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
李雷,中科院生物學博士
26 位行業深耕者,為孩子準備的匠心之作。
孩子可能翻一翻,無意中記住了很多知識點,也可能翻很多遍,翻著翻著,就長大了,他們的人生會變得和我們不一樣。
02
全學科覆蓋,提升孩子的科學和人文素養
愛因斯坦說過,解決問題的答案,往往在更高層。
看完這本書,你會有更切身的體會。
就拿第一個問題來說,一個人要長到多高,才能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他?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想讓這個人比摩天大樓還要高,鶴立雞群,他越高,看到的人就越多。
但是無論多高,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是永遠無法看到他的。
沒關係,在「空間」上不行,那我們就再嘗試從「時間」上入手。
我們都知道地球有公轉和自轉,如果一個人長得和地球直徑一樣高,只需要讓他平行於地球的自轉軸,直直地站著,那在一天之內,地球上所有人都將看到他!
此時難度升級,把時間縮短,如何在同一時刻,讓所有地球人都看到他呢?
問題好像又回到了原點,地球是個球體,即使人身高的長度可以繞地球的赤道一圈,依然有南極、北極的人看不到他。
這該怎麼辦?
我們繼續思考。三維,球體,如果讓他長成一個球外切正八面體,然後沿著八面體的邊,像鳥巢一樣,纏繞著包裹地球,這樣地球上的人不就都能看到他了嗎?
就像下面這張圖一樣,呈三維繞地球一圈,如圖中正八面體的加粗部分。
如果一個人的身高,同地球直徑一樣,那麼 5 倍這樣的身高,就能在同一時刻,讓所有地球人都看到他。
完美!
你看,一個問答,天文、物理、地理、數學的知識點全都包含在內。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一步一步引導思考,從各種不同角度嘗試解決問題,這不正是一個人在學習和成長經歷中,必備的科學家精神嗎?
果然讀科普書的孩子,跟同齡人拉開的不只是知識面上的差距。
回到書中,如果我們把目光從地球移到太陽上,不考慮時間問題,你還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到嗎?
這裡就不劇透了,自己去書中尋找答案吧。
讓孩子深度思考一分鐘,比刷 1 小時短影片強 10000 倍。
書中不只有自然科學,還有人文思想的光輝。
如問答,《西遊記》中,為什麼不用變長的金箍棒,直接把唐僧送到西天?
作者先是把《西遊記》原文搬出來,給到邏輯清晰的原因和解釋。
然後作者又做了進一步的解讀,也許成年人都知道,《西遊記》就是一場修行,但作者的一番話,依然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在吳承恩寫成的《西遊記》世界觀中,道也好,儒也好,佛也好,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天宮能被搞砸,神仙也會跌跟頭,佛祖斤斤計較,觀音也會罵人,閻王膽子很小,玉帝軟弱無能,似乎沒有什麼不能拿來調侃,沒有什麼不能用來取樂。如果這個世界中的高階神佛都是這副德行,那這幫人「出品」的所謂「真經」取來又有什麼價值呢?
靈山既不在西牛賀洲,也不在佛祖座下,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譜寫著獨一無二的心經,最有毅力的人方得見靈山。
不迷信權威,不盲目努力,對經典的態度,不止在讀,更在悟。
總之,這樣準確、嚴謹,又能以興趣為引導,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知識,好聽、好笑又好記、好用,這本書全做到了。
03
糾正「常識」,還原真相
人工智慧越是先進,質疑精神越是可貴。
直到閱讀這本書前,我還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是遭到教會反對,最後被活活燒死。
而真相卻是,哥白尼的論文不僅被教會支援出版,最大的反對者反而是天文和物理學家們。
當然,書中作者沒有止步在述說真相,而是就當時的時代背景,列出證據和分析原因,這麼嚴謹,也是很「知乎」了。
再來,飛蛾撲火,其實也是一個延續了數千年的誤解。
夜晚活動的飛蛾等昆蟲都是靠月光和星光來導航,這些天空光是偏振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而昆蟲是將其作為參照物來做直線飛行的。
也就是說,飛蛾只要按照固定夾角飛行,就可以飛成直線,直飛最節省力氣。
而人類的火光源近,光線呈中心放射線狀。
但飛蛾還延續基因裡的飛行習慣,不斷地調整角度,最終還是飛到火裡去了。
網際網路時代獲取資訊很容易,但也容易失真,甚至有人惡意傳播假資訊。
這些內容也能提醒孩子,要抱有質疑精神,這也是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的寶貴品質。
04
他們,才是孩子該崇拜的榜樣
前段時間有關瘋馬秀的新聞鋪天蓋地,其中一條訊息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有網友爆料 11 歲的孩子為了支援愛豆,竟然在家舉辦脫衣派對……
在質疑真假的同時,也不免擔心:這一代的孩子,缺少真正的精神榜樣啊。
比起動不動就塌房的娛樂明星,哥白尼、帕特森、居里夫人、弗萊明、愛因斯坦、愛迪生等為人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不是更好嗎?
如地質學家帕特森,他曾發現人體內含的鉛,是古人的上千倍,已經到了中毒的水平。
這些嚴重超標的鉛,來自汽油裡新增的四乙基鉛,鉛隨著尾氣排放到大氣中,悄無聲息地毒害著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鉛是從汽油裡來的,但是帕特森的研究資金也是石油巨頭贊助的。
知道真相的人不多,石油公司便拉攏所有人甚至很多科學家,開始詆譭帕特森,但他沒有向資本低頭,抗住重壓,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石油工業資本。
他四處奔走,大聲疾呼,向全世界證明,我們已經處在鉛中毒的危機中。帕特森和石油巨頭鬥了整整 20 年,含鉛汽油才終於被法律禁止。
堅持真相,堅持正義,不向謊言低頭。
最後作者一句,「希望你也如此」,震懾心魄!
這樣的人才應該是精神榜樣,這樣的人才應該是孩子們崇拜的榜樣。
05
科普,就要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書中還會設定一些小實驗,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在「人類有沒有可能,像螢火蟲一樣發光?」的問答裡,孩子就可以用簡單的材料做個小實驗。
在「以唐代技術條件而言,老婦鐵杵磨成針可能嗎?」的問答裡,也可以讓孩子跟著李白做一道數學題,到底多長時間可以將鐵杵磨成針。
書中這樣有趣的設計還有很多,讓孩子不用費力,就能集中注意力在書上。
當然,完全不用擔心孩子看不懂,每篇問答後面還有專門的「知識加油站」,對重難點核心進行解釋。
雖然是給青少年的科普書,成年人也完全可以讀,既輕鬆又硬核的枕邊書,每天看一篇,感覺自己更博學了。
知乎科普從沒有讓人失望過,這次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