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掛上“省牌”,在一些溫醫人心中終究是個遺憾。
撰文 |陳朝陽
據“溫州新聞網”近日報道,在今年溫州市級“兩會”期間,面對國內醫學高校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溫州市人大代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檢驗中心主任周鐵麗建議市委市政府支援溫州醫科大學掛上“省牌”,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或“浙江第一醫科大學”。
近些年來,全國各地醫學院紛紛追求更名大學,這股浪潮至今未歇。溫州醫科大學算是較早更名成功的醫學院之一,早在2013年就從溫州醫學院成功更名。但歷史可追溯至1912年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的溫醫大,沒能掛上“省牌”,在一些溫醫人心中終究是個遺憾。
掛“省牌”好處多
溫州醫科大學的歷史可以溯源至創辦於1912年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1958年8月,浙江醫學院從杭州分遷至溫州,建立浙江第二醫學院,10月即以校址所在地定名為溫州醫學院。一直到2013年,溫州醫學院成功更名為溫州醫科大學。
成功更名溫州醫科大學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根據《教育部關於同意溫州醫學院更名為溫州醫科大學的函》的第五條,為支援學校建設和發展,浙江省人民政府承諾“今後五年(2013—2017年)內省財政共補助2億元,專項用於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師資培養及改善辦學條件”的措施。
溫州醫科大學也不負眾望,在2015年成為浙江省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根據學校官網介紹,如今溫州醫科大學位列ESI全球高校綜合排名第70位,有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前1‰。並擁有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眼科疾病)。
在更名大學後,溫醫人再提更名,其中原因周鐵麗說得很清楚,“像泰山醫學院更名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濰坊醫學院更名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之後,對學校發展、招生就業等方面都有很大幫助。”
周鐵麗認為,溫州醫科大學除了與浙江醫學院的歷史淵源外,如今的溫醫大同樣具有足夠的實力來支撐一塊省級招牌。溫州要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同樣需要建成一所更頂尖的高校。
對此訊息,也有網友認為改名浙江醫科大學,人家會不同意,改名浙江第二醫科大學肯定沒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溫州醫科大學尚未掛上“省牌”,但其直屬附屬醫院卻早已掛上“省牌”。
截至2020年底,浙江共有省級醫院18家,其中,綜合醫院8家,中醫醫院(含中西醫結合醫院)4家,專科醫院6家,溫醫系佔3家。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均為“省級醫院”。附屬眼視光醫院還有一個牌子——浙江省眼科醫院。
金字招牌閒置太可惜?
溫州醫科大學掛省牌的建議並不是最近才提出。
“醫學界”查詢發現,早在1985年,就有人提議將溫州醫學院校名改為浙江醫學院。此人名叫徐順平,曾任教於溫州醫學院,並擔任過溫州醫學院人文學科教研室主任等職務,他在其著作《歲月留痕》一書中詳細記述了提出改名的前因後果。
他寫道:我自擔任溫州醫學院黨辦、院辦副主任後……為了更有利於學校的工作與發展,根據本院為省屬性質,我提出改校名的主張,即將“溫州醫學院”改名為“浙江醫學院”,得到黨委與院行政領導的一致同意,由我起草報告檔案(溫醫(1985)30號《關於“溫州醫學院”改名為“浙江醫學院”的報告》)。
徐順平提出改名的原因也是因為學校名字冠以“溫州”地名,容易讓人誤會這是一所地區屬的學校。他舉例說明,溫州醫學院1984年7月應屆畢業生參加全國46所本科醫學高等院校統考,成績名列全國第二。有人便說統考成績不準,理由是溫州醫學院這所地區所屬的學校竟為第二名。
據他記述,這一提議得到省教育廳、省衛生廳、浙江醫科大學、省委宣傳部、省計經委,甚至中央教育部等都表態同意,最後由於一位浙江省副省長的反對,終未能實現,深感遺憾。
到了2016年,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青聯會委員、溫州醫科大學科技處副處長金利泰又提議將溫州醫科大學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
金利泰認為,溫州醫科大學如改姓“浙江”,啟用浙江醫科大學的老校名,將有力推動該校對外交流,吸引師資和生源等。
在金利泰看來,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三個校名在中國高校史上有一定的影響力。自1998年與浙江大學融為一體並以浙江大學為名後,三個校名已被停用18年。但這三個“金字牌”校名依舊被人記得。隨著浙江省高校教育質量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國際化水平與日俱增,各項工作也逐步走向全國前列,卻少有在全國範圍內叫得響亮的校名。為何不重啟例如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等“金字牌”的高校名呢?
金利泰說,他曾多次建議將溫州醫科大學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但得到有關部門的回覆是“老校名停用30年後才可重新啟用”。但他不知道作出此答覆的依據是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曾經也計劃更名浙江醫學院,最終教育部研究決定,同意在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杭州醫學院。
多家醫學院校重啟“老校名”
醫學院校名稱變動總能引起業內關注,更多的是爭議,帶有特定含義的“簡稱”和“老校名”往往是爭議導火索。
泰山醫學院的改名計劃幾經變更,從“華東醫科大學”“山東省立醫科大學”“齊魯醫科大學”,到最後定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它曾因打算取“齊魯”二字作為新校名,而被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的校友口誅筆伐。
而為了防止“河醫”被佔用,鄭州大學醫學院主動更名為鄭州大學河南醫學院。
蘇州大學醫學部早已低調完成改名,重啟“蘇州醫學院”的名稱,升級為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重磅級院士校友詹啟敏擔任院長。
據蘇州大學官網顯示,2021年7月7日,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州大學四方共建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簽約儀式舉行。
院校合併之後,在醫學院校命名上,也有部分“老校名”得到保留繼續使用。比如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等。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樑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