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現在降脂治療最流行的三句話,降膽固醇治療“越早越好,越長越好,越低越好”。
為什麼這麼重視降膽固醇?
因為現階段威脅我國居民健康和生命最主要、排第一位的疾病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病(下面就簡稱為心血管病),而這類心血管病的“致病性”危險因素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既然致病,就要去除,所以要降低。而血膽固醇多少算高?是要根據個人心血管病風險高低來判定的。降膽固醇治療“越早越好,越長越好,越低越好”,正是根據這些年降膽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各種研究結果得出來的。
對於這個說法,醫生們也常在一起討論,那麼,醫生怎麼看?
越早越好。
大家都比較認同。有些專家甚至說,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動脈粥樣硬化。說的也是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裡沉積的就是膽固醇和“吃了”膽固醇的壞死細胞。當然,高膽固醇要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也得有幫兇,幫著破壞血管內膜,讓膽固醇鑽進去,像、高血糖就是。所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更得重視降膽固醇!
研究發現,心血管病的高發,像心梗、腦梗這些急性事件的高發以及心血管死亡增加,都是和血膽固醇升高有關的、一致的。比如,血清膽固醇每增加1 mmol/L,缺血性卒中的發生風險就會增加25%。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心血管病和事件高發,和膽固醇升高的累積劑量有關。按照醫學上的說法,叫做“累積暴露”。就是說,血膽固醇水平越高,持續的時間越長,人體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膽固醇“累積暴露”多,得心血管病的風險就越高,發生急性事件也就越多。
而早期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可以明顯減少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這也是有證據的。總體來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每降低 1 mmol/L,心血管事件就會降低20%~23%。
先前說過一個研究,叫做“西蘇格蘭冠心病預防研究(WOSCOPS研究),就證實了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可以預防心血管病。研究是對有高膽固醇血癥但沒有冠心病的人,試驗組吃普伐他汀,對照組吃安慰劑。研究做了5年。結果吃普伐他汀的那組,發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的明顯減少。然後就有人不吃他汀了,有人繼續吃,還有對照組沒吃藥的也有人吃上他汀了。這樣又過了15年,再對比研究,結果還是早先吃了5年普伐他汀的那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明顯減少,因為冠心病住院的也少。其他還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研究等,也都證實降低膽固醇可以減少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
這就說明,防治膽固醇升高要趕早,發現高膽固醇要早降,“越早越好”。
越長越好。
就是降膽固醇治療的時間要長,長期保持膽固醇在比較低的理想水平才好。
這也是因為心血管病患病增加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累積暴露”有關。因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持續時間越長,得心血管病的風險、發生急性心梗的風險就越高,升高持續6年的,患病就明顯高於升高兩年或者沒有升高的。而降膽固醇治療的研究發現,治療時間越長,獲益越大。
所以,要長期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低水平,減少“累積暴露”,時間“越長越好”。
越低越好。
這個說法有些爭議,所以要解釋一下。
- 第一,“越低越好”是有一定範圍和要求的,並不是說把膽固醇給降沒了。按照研究的結果,是在一定的範圍內,“低一點兒,好一些”。
為什麼會說“越低越好”呢?是因為根據而臨床研究的結果,降膽固醇的標準一再降低。
早先心血管病患者,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2.6mmol/L以下,後來是降到1.8mmol/L以下,現在超高危的患者要降到1.4mmol/L以下,標準越來越低。
因為不論是沒病防病的一級預防、還是有病預防事件的二級預防研究,都顯示出隨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明顯減少,全因死亡也減少,而非心血管病的死亡沒有增加。甚至有研究顯示,即使降到1.0mmol/L以下,再降低,心血管事件還可以減少。所以,降膽固醇治療的標準一降再降,“越低越好”。
- 第二,關於膽固醇過低的影響,研究的結果還不一致。比如是否會增加腦微出血、與抑鬱、認知的關係等,不同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還缺乏循證醫學研究的證據。
所以,降膽固醇“越低越好”,是在要求的目標範圍內“越低越好”。。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