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改革錯了方向?還是把國民生命當作人質?
撰文 |燕小六
因反對政府提出的醫學院擴招計劃,日前,韓國首都圈5所大型醫院、約2700名住院醫師決定集體辭職。
“所有住院醫師會在2月20日上午6:00前離開醫院。”對此,韓國住院醫師協會(KIRA)主席樸丹(音譯)在社交媒體發帖稱。據其此前訊息,KIRA現有註冊會員1.5萬人。
同時,韓國的醫學生也開始響應醫生的辭職行動。韓國教育部截至17日資料,圓光大學醫學院約160名學生提交休學申請。翰林大學醫學系大四學生一致決定休學。目前,這些休學申請都未被受理。
韓國保健福祉部在2月19日的新聞釋出會上,強烈批評韓國醫學會(KMA)、KIRA等煽動住院醫師發起集體行動;並稱起,面向全國221家規培基地的全體住院醫師釋出“維持診療”命令。根據韓國《醫療法》,醫生若罷工、辭職,當局可以命令其返崗;如醫生拒絕,最高可判處3年有期徒刑或終生禁業,其所屬醫療機構可能“連坐”停業。
2月15日,數百名韓國醫生因不滿政府即將推行的醫學院擴招政策,在青瓦臺外遊行抗議。圖源/AP
風波起源:5年擴招萬名醫學生
當下這場風波始於今年2月6日。韓國保健福祉部和教育部聯合宣告稱,從2025年起,韓國醫學院校將啟動擴招,每年多收2000人,擴招規模會維持5年。
在此幾天前,韓國總統尹錫悅出席首爾大學醫院活動,預告了相關計劃,並稱這屬於“拯救生命和地方醫療改革”的一攬子方案。
當地媒體形容,這是韓國向醫療系統20多年弊端“大開刀”的綜合處方。擴大醫學院招生規模、增加整體醫生數量,將是韓國醫改的核心。
韓國政府曾多次表示,在發達國家中,韓國的醫生與人口比例、醫生人均接診數都處於“墊底位置”。截至2023年7月,韓國人均門診就診次數和床位數在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排名第一,但每千人擁有醫生數居倒數第二。即使在首都首爾,每千人擁有醫生3名,低於OECD平均水平(3.4名醫生/千人)。
在韓國農村或偏遠地區,這種不足更加突出。2022年一份報告顯示,89.9%的首爾居民能在30分鐘內獲得緊急醫療服務。在較偏遠的江原道、慶尚北道等地,這一比例不足50%。此外,忠清南道和全羅南道的每千人擁有醫生數僅為0.49、0.47名。
人少,必然活多。OECD的《2023年健康概覽》顯示,韓國醫生人均接診患者數達6113名,居32個成員國之首(人均接診患者1788名)。若以2019年為基準,韓國民眾首次診療時長平均為4.3分鐘,是OECD平均水平的1/4(16.4分鐘)。
而且,不同專科間的人力資源嚴重失衡。今年1月31日公開的《韓國各科室專科醫生現狀》顯示,外科、胸外科、婦產科、急診科和兒科專科醫生數量,從2014年的2543名降至2023年的1933名,減幅達24%。
2023年,韓國兒科專科醫生共304名,不到2014年(840名)的一半。當年5月,一名患有呼吸道感染的5歲男童因找不到醫院床位而不治身亡,引起韓國社會熱議。
多家醫院還出現招聘窘境。就在2023年,被視為韓國醫學權威之一的首爾大學醫院共招聘11次,才招滿47名“冷門”外科的專科醫生。
政府認為,前述問題都和該國醫生培養制度有關。2006年至今,韓國40所醫學院校的總招生規模一直維持在每年3058人左右。積年累月後,醫生數增幅難以跟上實際需求。
韓國政府、公共衛生學專家們一直在預警,醫療保健資源懸殊,再加上首都以外地區的工作機會減少,會不斷加劇韓國城鄉之間的社會經濟不平等。
韓國衛生和社會事務研究所預測,2025年後,韓國步入超老齡社會,65歲以上者將佔總人口的20%以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腦、心臟相關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患者會增加。由此,到2035年,韓國的醫生缺口或近3萬人。
“醫學院持續擴招5年,就是為保證到2031-2035年,醫療行業能在原有基礎上,新增1萬名醫生。”保健福祉部解釋,屆時醫療人力資源或仍難令人滿意,但至少可以緩解一部分需求。
按計劃,擴招或將側重於擴大地方人才的錄取規模,加強和完善地方醫院醫生培養制度。目前,韓國非首都圈醫科大學的40%生源來自當地戶籍人口。有學者表示,這些學校可以100%錄取當地生源,從而解決本地醫療人力問題。
2月15日下午,江原道醫學會舉行集會。圖源/韓聯社
醫生抗議:病根不是缺人
擴招訊息見諸媒體後,迅速招致醫生群體的強烈抵制。今年2月15日,韓國多地的地方性醫學會組織集會、遊行,譴責政府相關計劃。
“聽到訊息的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2月6日將是韓國醫療的死亡宣告日。”江原道醫學會會長金澤宇(音譯)稱。當天,江原道地區120多名醫生身穿黃色馬甲,冒雨走上街頭。他們手舉標語,高呼“醫學院盲目擴招將導致優質醫療服務崩潰”“毫無根據的醫學生擴招,受害者是國民”。
截至2月16日,KIRA透過問卷調查,已得到八成會員回覆,都表示“願意參與集體抗議”。這或意味著,住院醫師辭職潮將擴散至韓國所有醫院。“住院醫生是急診、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主力軍。如果他們都辭職了,韓國醫療系統會受到嚴重衝擊。”當地媒體報道。
醫學生的行動或也會惡化。韓國醫科大學和醫學研究院學生協會表示,40所醫學院學生將於2月20日,集體申請休學。
KMA則稱,政府若處罰醫學生、住院醫師的自主行動,將面臨醫療大災難。“我們將採取政府難以忍受的應對措施”“KMA成員可能無限期辭職”。KMA是韓國最大的醫生組織,現有註冊會員約15萬人,幾乎是韓國醫生數總和。
“2000年至今,醫生們就政府提出的醫藥分工、非面對面診療、醫學院擴招等計劃,組織過多次大規模罷工。每次都是政府退讓,醫生們達成要求。”韓國媒體稱,其中衝突最激烈的,莫過於2020年7月,韓國政府公佈醫學院擴招方案,稱將在10年內,每年擴招約400人,同時新建一所公立醫學院。
同年8月,KMA和KIRA先後提出“無限期罷診”,KIRA領導層向供職醫院集體請辭。雖然韓國政府多次強調,將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對無端離開崗位的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處以最嚴厲處罰,但罷工潮快速席捲全韓。到9月1日,151家醫療機構的統計顯示,83.9%的住院醫生和32.6%的專科醫生拒絕出診。韓國國防部不得不向民用醫療機構派駐軍醫,參與新冠救治。
2020年8月7日,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韓國住院醫師實施大罷工,以抗議政府計劃在未來10年實施醫學院校擴招計劃。圖源/Reuters
韓國保健醫療團體聯合政策委員長鄭亨俊(音譯)曾批評醫界的罷工決定,稱:“醫師們反對擴招,是因為他們擔心自身經濟利益受損。也反映出醫療界的集體利己主義。”
但原州市醫學會會長李鍾福(音譯)等表示:“兒科、產科或首都圈外地區缺醫生,並非數量不夠,而是醫療政策、制度和醫生分配的問題。”
一項針對2萬餘名KMA會員的調查顯示,95%的受訪者不認同“韓國缺醫生”。大家更傾向於這是市場調節的必然結果。
“韓國大學的醫科非常難考。考生要花很多的錢、時間去補習。而且,韓國醫科包含2年預科和4年本科,學習週期比其他專業多2年。”現居馬來西亞的韓國金女士告訴“醫學界”,基於此,醫學生們對畢業後的收入、社會地位,都是有期許的。
以2021年資料看,韓國醫生的年均總收入屬於社會中上水平。根據僱傭形式不同,會較社會平均水平高出2.1-6.8倍。但不同專科的薪資差異大。皮膚科、眼科、醫學美容、骨科等專業的商業前景好、醫保外收費專案多。而且,這些科室多為擇期醫療,從業者能更好地平衡工作、生活,從業人數連年創新高。
相反,被韓國視為“基礎醫療”的兒科、心胸外科、普通外科、婦產科、急診則乏人問津。“外科不只是收入問題,而是太辛苦了。兒科則因為出生率越來越低,大家怕以後不會有孩子看病,就不想幹。”金女士感慨,現在的年輕醫生們似乎越來越沒有使命感。
此外,這些“基礎醫療”科室的診療專案基本都被醫保覆蓋。再加上往往涉及生死問題,易引發醫療訴訟。“住院醫師太難了。每週工作80小時,工資極低。患者死亡,我就可能面臨醫療訴訟。因為工作,我長期有抑鬱情緒。”KIRA主席樸丹表示,這些都是壓死駱駝的稻草。
“韓國醫療質量高。醫療保險和中國很像,主要以國家為單位、由政府整合運營,自己要付的費用很少。據我所知,很少有人會因為沒錢而中斷治療。”旅居海外的韓國人鄭秀英(音譯)告訴“醫學界”,但凡不是急症,她都會熬到回韓國探親時再看病。
鄭秀英也坦言,這導致兩方面問題。第一,地區間的醫療兩極化現象嚴重,經濟發達的首爾地區醫療水平也高,醫院經常人滿為患。第二,過度診療現象普遍。尤其是在醫保覆蓋全面的公立醫院兒科、婦產科等。“我帶兒子看兒科門診,診療費可能就1萬韓元(約合人民幣54元)。我自己看病時,醫生會讓我做很多檢查。”
韓國大田醫學會10多名醫生公開稱,如果政府補助不到位,不完善醫保、醫生收入等補償機制,醫學院擴招的人最終還是會流向皮膚科、眼科、美容整形科,或湧入首都圈的大醫院。那麼,擴招就是無意義的。
對此,韓國政府本輪一攬子方案已有應對措施:包括引進地方基礎醫療合同制醫生制度,向地方醫學生、醫生提供獎學金和有吸引力的薪酬,由地方政府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支援,讓受惠醫學生和醫生能在當地紮根、長期工作。
韓國政府還計劃縮短住院醫生的連續工作時間(目前為36小時),加大婦產科、外科、兒科等投入,提高高難度、高危險手術報酬。如果患者首選在地方醫院就醫,政府將進一步降低其本人負擔的醫療費用。
“韓國人口出現負增長,醫生過剩的時代也將到來。”春川市醫學會會長樸濟宇(音譯)表示,在此基礎上每年再增2000名醫學生,卻沒有足夠數量的教授來好好教他們,培養出低質量的醫生又由誰來負責?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一次,輿論站誰?
截至本文釋出,韓國兩大醫生組織KMA、KIRA未和政府展開有效對話。
KMA前任會長盧煥圭(音譯)表示:“政府不可能贏得這場戰鬥。由於他們的愚蠢,這將走向一場災難,最終為此付出代價的將是人民。”KIRA則稱,要聊可以,前提是政府必須取消擴招方案。
不同於2020年9月的退讓,這一次韓國政府異常堅決。
2月16日至今,韓國政府多次重申,將恪守立場、從嚴懲處醫界的集體辭職行為。政府表示,已經要求醫院停止受理醫師辭職申請。百餘名辭職醫生被要求返崗,否則將終生禁業。
健康福祉部要求221家規培基地每天報告,以瞭解住院醫師辭職、休假及離崗情況。韓國教育部也召開緊急會議,組建特別工作組、與40所醫學院建立緊急聯絡機制,以監控學生動向,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韓國媒體指出,今時不同往日。在政府層面,各黨派已達成一致,均支援擴大醫學院招生。另一方面,醫療界也並非全盤否定相關計劃。韓國醫院協會(KHA)就認同擴招,稱政府要和醫界討論增額規模、速度等。
2月18日晚,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公開發言,呼籲各方剋制,“不能把國民的生命當作人質”。
惡果已經出 現。多家醫療機構的日常診療受到影響。首爾峨山醫院、慶北大學醫院等推遲多臺癌症外科手術。延世大學附屬世福蘭斯醫院釋出內部公告,要求各科室依據患者數量、症狀、程度等,出臺應急方案。部分醫院以“沒有住院醫師”為由,暫停了心電圖等檢查。2月17日,京畿道北部一間醫院表示,因為醫療人力不足,一名肺癌Ⅳ期患者的手術被迫延至20日以後。家屬在社交媒體發文怒斥:“難道醫師們可以罔顧職業道德,以病患生命作為要脅手段,只為了自己的飯碗?”
接二連三地罷工 、辭職,讓醫師們逐漸失去民心。“大多數民眾都支援政府擴招。”金女士告訴“醫學界”。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釋出的最新調查稱,76%的受訪者“積極評價”擴招政策。多個公民團體正在考慮舉行集會,譴責住院醫生們的集體行動。
截至本文釋出,韓國警察廳已介入前述事件。警方將考慮調查、逮捕挑動集體辭職行動的醫生們。目前,警方尚未接獲有關醫療現場發生肢體衝突或急診患者身亡的報告,也未接到任何急診求助電話。
2月15日,數百名韓國醫生因不滿政府即將推行的醫學院擴招政策,在青瓦臺外遊行抗議。圖源/Yonhap
參考資料:
1.【尹錫悅醫改綜合對策】投入10萬億韓元向醫療系統“大開刀”. 韓國中央日報
2.統計:韓人均門診量OECD居首人均醫生數墊底. 韓聯社
3.【社論】醫生反對醫學院擴招開展罷工,但醫生贏不了民心. 韓國中央日報
4.韓國政府命令醫院“每天報告實習醫生的工作情況”. 東亞日報
5.兒科醫生“大逃亡” 近五年韓國一成兒科醫院倒閉. 亞洲日報
6.韓國兒科醫生急劇減少 醫大擴招前須保障必備醫療. 亞洲日報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樑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