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瀋海屏介紹,主要是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導致的。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程度的加深,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女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也就是感染HPV的風險在增加,宮頸癌的發病風險也在上升,並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我國宮頸癌防治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宮頸癌嚴重威脅廣大女性身心健康,目前我國宮頸癌的整體流行情況和防治形勢如何?瀋海屏表示,2022年我國新發宮頸癌病例是15.1萬例,發病率為13.8/10萬,居女性發病的第五位;當年死亡的病例是5.6萬例,死亡率為4.5/10萬,居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六位。從資料上就能夠看到,宮頸癌嚴重危害廣大女性健康,防控宮頸癌特別重要。
瀋海屏表示,長期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宮頸癌防治工作,《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等一系列重大規劃綱要都把宮頸癌防治工作作為重要內容,明確目標任務。2023年,我國響應國際社會關於在本世紀末將宮頸癌的發病率降至4/10萬的消除戰略,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教育部、財政部等10個部門,啟動實施加速消除宮頸癌的行動,進一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宮頸癌綜合防治工作機制,推動消除目標的實現。
“我國從2009年開始在國家層面設立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全國婦聯共同組織實施,為35~64歲的婦女提供宮頸癌篩查服務。”瀋海屏說,各地依託婦幼健康服務網路,開展主動服務,接受免費篩查的婦女群體在不斷擴大,宮頸癌的治療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截至目前,HPV疫苗免費接種政策已覆蓋全國約40%的適齡女孩,免費宮頸癌篩查的公共衛生專案已經覆蓋全國2765個縣(市、區),累計已經開展免費篩查2.8億人次,檢出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患者90.2萬例,促進了宮頸癌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感染HPV並不等於一定會得宮頸癌
宮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種:性生活過早、多性伴,而且沒有保護措施的人群;長期吸菸、營養不良的群體;免疫功能低下,比如患有一些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的群體;自身有免疫性疾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的群體以及有其他性傳播疾病的人群。
那麼,HPV感染是不是一定得宮頸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魏麗惠解釋,HPV病毒在自然界很常見,大概有十幾種高危的HPV型別,主要是透過性接觸來傳播,極少也有一些經過接觸來傳播的。感染HPV並不等於得了宮頸癌,而且也不等於就一定會得宮頸癌。
魏麗惠表示,在感染的時候,絕大部分女性是可以經過自身免疫力把感染的HPV清除掉,其中只有10%或者更多一點的女性,發生HPV病毒的持續感染。當這種持續感染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出現了一些組織學的變化,被稱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還不是癌,是處於感染後向癌發展的階段,這種癌前病變如果及時給予處理,是可以阻斷向宮頸癌發展的。但是如果不處理,其中有一部分將來會自然發展成為宮頸癌。
魏麗惠介紹,從HPV感染到癌前病變的階段一般在5年左右,從癌前病變進展到宮頸癌有10~20年時間,所以從HPV感染到發生宮頸癌是有一段時間的。這段時間裡,病情可以繼續進展,也可以逐漸向輕度轉化。如果給予篩查、治療,是可以阻斷向宮頸癌發展的。
“而且早期宮頸癌發現的時候,絕大部分也是可以治癒的。所以我們現在特別強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治宮頸癌非常重要的手段。”魏麗惠說,如果發現宮頸癌和癌前病變,及時給予治療,加上HPV疫苗的接種,是可以採取非常好的措施來預防宮頸癌的。
HPV疫苗可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病變發生率
HPV疫苗能夠阻斷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從而有效降低宮頸癌的病變發生率。魏麗惠介紹,我國目前有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其中二價疫苗可以預防HPV16、18型感染,而HPV16、18型是最容易導致宮頸癌發生的重要感染型別。還有四價、九價疫苗,這三種疫苗都可以有效預防70%以上的宮頸癌發生,同時對生殖道的溼疣以及相關陰道、肛門、肛周等癌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無論接種哪種疫苗都可以有效預防宮頸癌,而且對於沒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也就是從來沒有被HPV感染的女性,接種疫苗效果是最好的。”魏麗惠說。
魏麗惠表示,鑑於三類HPV疫苗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和預防效果,所以適齡女性可以根據當地提供HPV疫苗的品種和自己的經濟能力,以及個人意願來選擇接種,早接種早預防宮頸癌的發生。同時她也提醒,由於HPV疫苗是預防性疫苗,沒有治療作用,所以接種疫苗以後還要進行宮頸癌篩查。因為有一些型別沒有包含在疫苗裡,另外還有一些嚴重的宮頸癌與HPV感染沒有相關性。所以,無論接種還是不接種疫苗,都一定要堅持定期做宮頸癌篩查。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董超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