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是不是就只能靜養?答案是否定的。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的前瞻性佇列研究提示,對於冠心病患者,只要增加身體活動以及減少久坐行為,都可防止過早死亡。當然,身體活動越多,久坐越少,獲益越大。
冠心病患者運動降死亡風險
該研究納入4萬餘名冠心病患者,中位隨訪11.1年。分析顯示,與不進行身體活動的患者相比,參與任何身體活動的患者的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風險可降低20%~30%。步行和每週150~30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可降低43%~44%的心源性死亡風險和35%~40%的全因死亡風險。中高強度身體活動量超過指南推薦的水平,在降低全因死亡風險方面還會有額外獲益。
與每天久坐≥10.5小時的患者相比,每天久坐7~10.4小時的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風險大約降低25%。如果每天的久坐時間限制在3.4小時以內,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56%。這說明,即便冠心病患者身體活動量不能達標,儘量減少久坐時間也有明顯獲益。
如果患者每週達到了150分鐘以上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且每天久坐時間<7小時,則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風險大約可降低70%。
因此,應該鼓勵所有冠心病患者遵循身體活動指南,儘量使身體活動量達標,並將每天的久坐時間限制在7小時以內。
運動是預防冠心病重要措施
運動是冠心病一級和二級預防的基石。《歐洲心臟病預防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有助於縮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體積。高強度間歇訓練通常是指在短時間內進行高強度運動,然後進行一段時間的低強度運動或休息。
一項對患有冠心病的成年人運動隨機對照試驗的綜述得出結論,與有氧運動相比,抗阻訓練的心血管併發症發生率較低。
一項納入3萬多名心臟病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無論以前是否有運動習慣,患心臟病後更應積極運動。從心臟康復角度講,有心臟病的人應定期進行體力活動。冠心病患者人群的運動與健康人的建議一致: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或每週75分鐘劇烈活動,或兩者結合。
挪威科技大學學者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增加體力活動使冠心病患者的壽命更長。
運動方式因人而異
那麼,冠心病患者該如何運動?《歐洲心臟雜誌》總結性提出“十大推薦”:1.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儘自己所能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每週5天;或75分鐘的劇烈運動,每週3天。2.對於肥胖、高血壓或2型糖尿病患者,建議每週額外進行三次20分鐘的力量訓練,以降低心血管風險。3.透過症狀評估、確定的危險因素和系統的冠狀動脈風險評估等手段,初步識別動脈粥樣硬化性的高危人群。4.動脈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心臟不良事件高風險者,如果要進行高強度運動,則應透過運動負荷試驗或功能成像等手段進行風險分層。5.在給心力衰竭患者開運動處方之前,最佳化藥物治療、評估功能和風險分層至關重要。6.有規律的體育鍛煉是預防普通人群發生房顫的基石;然而,終身耐力鍛鍊可能會增加一些中老年男性房顫的風險。7.輕度肥厚型心肌病且5年風險評分較低的無症狀者,可參加所有競技運動,暈厥可能導致潛在致命創傷的除外。8.患有嚴重瓣膜性心臟病、左心室功能差、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活動性心肌炎的患者不應進行高強度運動。9.接受抗凝治療和植入ICD(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的患者,應避免參加可能導致潛在創傷的活動。10.對於有可能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希望參加高強度運動或競技運動的個人,要了解運動對身體的影響以及併發症和(或)不良事件的潛在風險。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