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也是冬天的第二個節氣。此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冷、降水量漸漸增加。小雪也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率較高、氣溫變化較快、容易生病的時節,因此做好養生調護尤為重要。
PART.01
增苦少鹹
冬季腎功能偏旺,如過食鹹味之物,腎氣會更旺,容易損傷心氣,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田麗玲曾建議,冬季要少吃鹹味食品,以防腎陽過旺,同時適當多吃一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氣。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寒涼食物攝入過多容易收縮血脈而使血流不暢,損傷脾胃而影響人體健康,因此要儘量少吃。吃過熱食物容易損傷食道,大量過熱食物進入胃腸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因此,冬季食物應選溫熱鬆軟之品。
水是萬物之源,雖然冬季人體代謝不比其他季節旺盛,但為了溫暖陽氣,並保護人體的基本代謝,在這一時節飲用溫熱水,既能補充人體的水分,又能在冬藏的同時排除體內的穢濁之物,保證腎與膀胱的清潔。同時,冬季可適當喝點紅茶,因為紅茶性味甘溫,可補益身體,養蓄陽氣,溫熱暖胃,增強人體對寒冷的抵禦能力。
PART.02
禦寒保暖
小雪時節寒溼淅瀝,陰盛陽衰,自然界的生物都進入休養閉藏的狀態,以蓄養其生命的活力。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金輝曾介紹,這提示人們,此時的養生重點為禦寒保暖、防病養生。
小雪過後,北風開始成為常客,天氣寒涼,人們應注意禦寒保暖,遵循添衣有度,以不出汗為原則,避免汗孔大開,引風寒邪入體。還要保護頭部,因為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如有手腳冰涼的情況,中藥泡洗是個比較好的保健方法,可選用當歸、桂枝、艾葉、乾薑、伸筋草、透骨草等草藥睡前泡腳,每日一次,時間20分鐘,水溫40℃左右即可。泡腳有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的功效,可改善下肢迴圈,促進睡眠,對經常手腳冰涼的人群大有裨益。
PART.03
注意防燥
冬季氣溫驟降,防寒保暖不夠,人體易感受寒邪而為病。但保暖的同時也要注意防燥。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沈曉明曾提醒,冬季天氣寒冷,但也應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溼度。因暖氣、空調等取暖設施的使用,導致室溫較高,室內空氣過於乾燥,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冬季室內保溼,可以用溼拖把拖地板,或者在室內放一盆水,讓水慢慢蒸發,以保持空氣溼潤。另外,在室內養幾盆花草或使用加溼器,也可調節室內溼度。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相簿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