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CT、PET-CT、放療等檢查和治療有輻射性,因此除了做檢查和治療的患者之外,家屬及醫務人員不能無防護地暴露在放射線中,這想必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常識。
然而在醫院裡,醫生還時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剛做完放射檢查和治療的病人是否會發出輻射影響周邊的人群呢?
輻射是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醫院裡,無論是做X光、CT、PET-CT等放射科檢查或是進行放療都會有輻射的產生,這種輻射屬於電離輻射,能夠破壞細胞重要結構,因此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短時間內進行較大劑量的電離輻射會造成急性損傷,這多見於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因此應對放射治療以外的部位做足防護,減少機體放射損傷。長時間內累計接受過多的電離輻射同樣會造成慢性損傷,這多見於放射科醫務人員、接受過多放射檢查的病人及特殊行業工作者。而對於特殊人群——如未出世的寶寶,即使較小劑量的輻射也可能導致流產或胎兒畸形。
(圖片來源於網路)
需要避免接觸放射性檢查或治療嗎
進行放射檢查及放射治療時,所接受到的輻射來自於輻射源,也就是發出射線的裝置,因此電離輻射僅在檢查或治療的時候產生,檢查或治療結束時,機器關閉,射線停止發出,也就不再具備產生輻射的能力了。
電離輻射導致的機體損傷表現為使細胞內結構,如DNA等斷裂、壞死,並不會導致人體細胞或分子變為輻射源產生電離輻射。因此陪同家人朋友進行放射治療或檢查時,只要不在檢查和治療的時候進入檢查室、治療室,是不會受到電離輻射的影響的。
而做增強CT檢查時使用的對比劑也不具備放射性,僅是增強影象效果的一種試劑,不會加強CT的輻射。
醫院內行走的放射源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接受X光、CT檢查及普通放療之外,還有一類放射檢查和治療,其輻射源來源於患者服用或注射的放射性試劑。
PET-CT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來標記人體、顯影異常代謝過程從而檢查人體病變的放射檢查,放射性核素會透過服用或注射的方式被患者攝入體內,因此接受PET-CT檢查的患者就成為“行走的放射源”。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甲狀腺癌的碘131治療是透過患者服用含有放射性的碘131試劑來殺滅癌細胞,因此服用了放射性試劑的患者也成了“行走的放射源”。
但是,通常來說PET-CT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短,在患者接受檢查的時間內就會逐漸衰變或排洩,患者完成檢查時輻射就已經降低到十分低的水平了;接受碘131治療的患者則會在具備防護能力的特殊房間內完成治療,並透過大量飲水幫助排出體內的碘131。
因此,我們無需對是否會在與此類患者接觸時“吃射線”產生過多的擔憂,但是對於特殊人群——孕婦、小朋友等,為了將輻射量降到最低,最好還是避免接觸剛完成這些檢查和治療的患者,可以在數小時或1天后放射性核素基本完全衰變或排洩後再探望病人。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為什麼做完PET-CT檢查到病人,被稱為“行走的放射源”?-----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365帖
馬醫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