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乾飯”速度也越來越快。然而,研究證實這或許會增加罹患MASLD的風險!
撰文 | 一枚向日葵
當前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的全球患病率呈現出不斷攀升的嚴峻態勢。
一項最新的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結果表明,MASLD的全球患病率已由1990-2006年期間的25.3%大幅躍升至2016-2019年的38.0%。
鑑於飲食結構與城市化程序發生的重大轉變,以及全球人口(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中肥胖症與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的持續增長,預計未來全球受MASLD困擾的人數比例還將進一步擴大[1]。
更為嚴重的是,MASLD若未能及時進行干預,極有可能逐步惡化,發展為更為棘手的肝硬化,甚至惡化為肝細胞癌[2]。
在大眾認知裡,酗酒與長期食用油膩食物是導致脂肪肝形成的常見因素,然而,你可曾想到,吃飯速度竟也與脂肪肝息息相關?
近日,一項刊載於Nutrition & Diabetes雜誌的研究確鑿證實:用餐速度過快可能顯著增加罹患MASLD的風險[3]!
圖1 研究截圖
進食速度“狂飆”,MASLD風險“節節攀升”
這項多中心橫斷面研究在2011年1月-12月期間招募了來自中國6個省/直轄市10個肥胖、糖尿病和代謝疾病醫療機構的1965例患者(977名男性和988名女性),其中48.8%被診斷為MASLD。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3.6歲,體重指數(BMI)為24.80±3.61kg/m2。
在調查中,研究者使用標準化問卷透過面對面訪談收集人口統計資訊、既往吸菸史和飲酒史、病史和當前用藥情況,將參與者分為南組(上海、江蘇、河南)和北組(黑龍江、天津、山東)。同時,調查參與者的飲食習慣頻率,進食時間少於五分鐘則定義為快速進食。
透過單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檢驗、卡方檢驗及多變數logistic迴歸模型評估,發現以下幾個關鍵結果:
✔快速進食者人群分佈存在差異:習慣快速進食者往往是吸菸者(P=0.006)和飲酒者(P<0.001),並且更有可能來自中國北方地區(P<0.001)。
✔快速進食患者MASLD發生率更高:三組中(快速進食頻率≤1次/月、≤1次/周、≥2次/周)患MASLD患者的比例分別為46.2%、50.5%和59.3%(P<0.001)。
✔快速進食者肝生化指標及血壓更高:快速進食≥2次/周組谷丙轉氨酶(ALT)(P<0.001)、穀草轉氨酶(AST)(P=0.001)、γ-谷氨醯轉肽酶(GGT)(P<0.001)顯著高於快速進食≤1次/月的組,腰圍(WC)(P=0.008)和收縮壓(SBP)(P=0.036)顯著高於快速進食≤1次/周組。
表1 按快速進食頻率劃分的參與者特徵
✔快速進食≤1次/周人群的MASLD風險顯著小於≥2次/周的人群(ORs 1.20和1.45)(95%CIs 0.91-1.60和1.08-1.96)。在對所有混雜的代謝引數進行額外調整後,快速進食≥2次/周與MASLD風險之間的關係仍然顯著。
表2 根據快速進食頻率分類的MASLD總體ORs(95%CIs)
✔分組分析探討MASLD的危險因素:女性(趨勢P=0.007)、非吸菸者(趨勢P=0.014)、北方居民(趨勢P=0.004)、患有糖調節受損(IGR)的參與者(趨勢P=0.001)和體重指數小於25kg/m2(趨勢P=0.002)中,快速進食頻率與MASLD風險之間存在獨立關聯。
圖2 根據快速進食頻率劃分的MASLD分層ORs(95%CI)
進食過快:肥胖的溫床,MASLD的“助推器”
✔進食速度過快引發肥胖
已有研究表明,進食速度過快導致每日膳食能量攝入量顯著增加,進而導致體重上升並引發MASLD[4]。在一項針對亞洲人群的研究中,同樣發現快速進食和攝入高熱量食物密切相關,二者都可能促使總熱量攝入過多,並與BMI升高緊密相[5]。那麼,為什麼快速進食會帶來這些問題呢?首先,食慾和飽腹感是控制體重的關鍵,而它們受到長效激素(如瘦素和胰島素)以及短效胃腸道激素[如生長素釋放肽、肽YY、胰高血糖素樣肽(GLP-1)和膽囊收縮素(CCK)]的精妙調控[6]。當我們快速進食時,餐後的飽腹感往往比正常進食時弱,而且對於生長素釋放肽的抑制也不夠有效,這可能是導致過量進食,進而引發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7]。更有研究發現,與進食速度較慢的人相比,快速進食者更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血壓以及等與肥胖相關的併發症[6]。
✔進食速度過快影響肝臟脂質代謝
快速進食不僅影響我們能量的攝入,還可能透過腸道-肝臟-脂肪軸對肝臟的脂質代謝產生負面影響。早期的研究已經證明,進食速度會影響腸道激素在餐後的反應,尤其是像胃泌素這樣的激素,它們與腸道微生物群之間有著複雜的相互作用[8]。這些微生物群代謝產物,比如三甲胺、次級膽汁酸、短鏈脂肪酸和乙醇,會透過門靜脈直接進入肝臟,並可能透過增加遊離脂肪酸的產生,推動MASLD的進展[9]。
小結
相關研究顯示,經常快速進食可導致能量攝入增加,進而導致體重上升並引發MASLD,且對肝臟脂質代謝產生負面影響。也就是說,吃得越快,患肥胖及MASLD的風險越高。然而,目前尚未分析這種關聯背後的潛在機制。因此,未來的研究應著重探討進食速度與MASLD及肥胖之間的關係。
“慢品人間煙火色,閒觀萬事歲月長”,生活在快節奏的當下,我們也要儘量在餐桌上放慢速度,細細品味食物,擁抱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
[1]Wong VW, Ekstedt M, Wong GL, et al. Changing epidemiology, global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outcomes of NAFLD. J Hepatol. 2023 Sep;79(3):842-852.
[2]Wei S, Wang L, Evans PC, et al. NAFLD and NASH: etiology, targets and emerging therapies. Drug Discov Today. 2024 Mar;29(3):103910.
[3]Zhang M, Sun X, Zhu X,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fast eating speed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and meta-analysis. Nutr Diabetes. 2024 Aug 14;14(1):61.
[4]Teo PS, van Dam RM, Whitton C,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Reported Eating Rate, Energy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 Multi-Ethnic Asian Population. Nutrients. 2020 Apr 13;12(4):1080.
[5]Teo PS, van Dam RM, Forde CG. Combined Impact of a Faster Self-Reported Eating Rate and Higher Dietary Energy Intake Rate on Energy Intake and Adiposity. Nutrients. 2020 Oct 25;12(11):3264.
[6]Martínez-López MF, López-Gil JF. Meal Duration and Obesity-Related Indicators among Adolescents: Insights from the EHDLA Study. Nutrients. 2024 Aug 20;16(16):2769.
[7]Hawton K, Ferriday D, Rogers P, et al. Slow Down: Behaviour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Reducing Eating Rate. Nutrients. 2018 Dec 27;11(1):50.
[8]Leeuwendaal NK, Cryan JF, Schellekens H. Gut peptides and the microbiome: focus on ghrelin. Curr Opin Endocrinol Diabetes Obes. 2021 Apr 1;28(2):243-252.
[9]Albillos A, de Gottardi A, Rescigno M. The gut-liver axis in liver disease: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for therapy. J Hepatol. 2020 Mar;72(3):558-577.
責任編輯: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