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你好。
我是一個無性戀者,能否講一下我們這個群體的故事。我也想在這裡,找一些相似的朋友。現在社會對雙性戀、同性戀的接納度都提高。但是我們這個群體,似乎能見度可低。主流媒體不講,一些自媒體也很少提到。能不能普及一下啊?
回信
你好。
我們常說的LGBT,其實後面還少了三個字母,全稱是LGBTQIA。後面的Q(Queer)是酷兒,I(Intersex)是間性人,而最後的A,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Asexual,即無性戀者。
什麼是無性戀?
無性戀,指一些不具有性慾望或者無法感受性吸引力的人,他們對異性和同性都缺乏性衝動。有些人認為無性戀和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等一樣,是一種性傾向,另一些則認為無性戀是“性傾向並不存在”,因為他們對任何人都感受不到性吸引。
美國《醫藥日報》曾經報道,全球約有7000萬人為無性戀者,即他們對異性和同性都沒辦法產生性慾望。
BBC的一則報道說,中國有1000萬無性戀群體。在豆瓣的“無性戀”小組,有1萬6千多人在此聚集。國內最大無性婚姻網站WX920有20萬註冊會員。
目前的主流理論和全球最大的無性戀社群AVEN認為,無性戀人士的決定特徵是未感受過他人的性吸引力,或是缺乏對他人的性接觸渴望”。
關於無性戀的誤區
無性戀不等於無性婚姻。無性婚姻是指因為各種主客觀原因,如喪失效能力,夫妻感情不和,長期異地等造成的沒有性生活的夫妻關係。而當事人本身仍然有性衝動,甚至在婚姻之外,與他人發生關係。
而無性戀,是本身就沒有對任意性別性的衝動。
無性戀者並非沒有效能力。無性戀也可能會diy或與伴侶do,但並非以滿足自身性慾為目的。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通常是非自發的,更多的只是為了滿足伴侶的需求。
無性戀者也不等於沒有情感慾望。許多無性戀者,都渴望愛與被愛,渴望建立長久、一對一的戀愛關係。只是這種戀愛關係,觸及到生理層面,或者說透過身體來表達愛時,他們更渴望的親吻,擁抱,而不是以性器官為核心的傳統性行為。
“我們看到喜歡的男生/女生也會小鹿亂撞,想和對方一直走下去,但躺在一張床上對著愛人的身體沒有非分之想,覺得最溫馨幸福的時光就是牽著愛人的手或者把頭埋在對方胳膊裡。”一位無性戀者如是說。
如何看待無性戀?
無性戀者有自己的旗幟。其中黑條紋代表無性戀,灰色條紋有性和無性之間徘徊,白色代表有性戀,紫色代表支援無性戀者的盟友。
在歐美國家,無性戀者會透過右手中指戴黑戒的身份標誌,來表明自己的無性戀身份。
日本有部電影叫《不願戀愛的雀斑小姐》,講的就是一個無性戀的故事。女主角蘇畑是一個30歲的無性戀者,對戀愛和婚姻無感,卻不斷遭受社會的催婚壓力。
在東亞社會,不結婚的女性常被視為異類,蘇畑只能選擇躲藏和迴避這個話題。她臉上總是掛著尷尬而禮貌的微笑,以顧全彼此情面。然而,內心的掙扎和不滿卻難以掩飾。
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初中同學世永,一個勇敢反抗社會規範的“異類”。世永的勇敢讓蘇畑意識到,無性戀者也可以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獲得自己的幸福。
無性戀至今都讓很多人感到無法理解。不僅是性多數人群,許多性少數也無法理解無性戀,甚至有人認為無性戀是一種疾病。
可是,一個人對親密關係有渴望,只是感受不到性的吸引力,這樣的人,一定是有問題的嗎?一定需要被糾正嗎?
性取向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無性戀者同樣享有平等的權利和尊嚴。我們應當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接納和理解他們,避免將個人價值觀強加於人。
性教育,我驕傲!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一起推動性教育的發展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