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生長迅速的良性腫瘤,你熟悉它嗎?
1型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一種由NF1基因突變引起的神經系統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其全球發病率約為1/3000,約50%患者為家族性遺傳突變,其餘為散發型突變,約佔所有神經纖維瘤病的96%[1,2]。隨著2023年9月18日神經纖維瘤病被納入我國《第二批罕見病目錄》,NF1逐漸走入人們視野。與一般人群相比,NF1患者的預期壽命減少了約8~21年,死亡多發生在較年輕的人群(<40歲)[3],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種高致畸率、高致殘率且危及生命的罕見病吧!
每年中位增長率為15.9%,NF1-PN打破良性腫瘤生長習性
NF1患者多幼年起病,臨床表現多樣,以咖啡牛奶斑和神經纖維瘤為特徵性表型,患者自出生開始就可出現神經纖維瘤。作為一類良性的施萬細胞腫瘤,按照其分佈特徵,神經纖維瘤可分為皮膚型、結節型和叢狀神經纖維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4]。PN是NF1的特徵性病變之一,存在於30%~50%NF1患者中,其沿神經叢生長,並可涉及多個神經束和分支,多為先天性,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大,可累及頭頸部、眶內、四肢、胸腹盆腔、脊椎椎管內及神經根、周圍神經等部位[4,5],與良性腫瘤往往生長緩慢的特點不同的是,NF1-PN生長十分迅速。
此前一項縱向研究納入41名NF1-PN患者,患者基線時中位年齡為8歲(範圍3~25歲),應用體積MRI對57個可測量體積的PN進行了至少7年的隨訪,基線時中位PN體積為238 mL(範圍:2.3~4895ml)。結果顯示,在57例PN中,有86%(n=49)的瘤體體積從基線值到最大評估值增加了20%以上;整體PN體積每年中位增長率為15.9%,在不同年齡段中,3~5歲患者PN增長速度最迅速,每年中位數增長率為35.1%,而最年長患者(11-25 歲)的增長率中位數僅為每年13.1%;PN評估體積達到最大值時中位PN體積為489 mL(範圍:10.2~7210ml)[6]。
我國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曾報道過1例3歲NF1男性患者,該例患者於2020年5月臀部出現一處咖啡色斑片,後逐漸增多,2021年2月因腹脹就診時完善影像學檢查發現有椎管內及椎旁佔位性病變,最終確診為NF1-PN,遂行佔位清除術,術後4個月複查時,發現腰骶椎前方及兩側、盆腔及膀胱周圍、雙側盆壁關節周圍多發團塊狀佔位性病變,可見即使手術切除部分病灶,瘤體生長仍然十分迅速[7]。
早篩、早診、早治是當前NF1-PN全病程管理的關鍵,不僅僅在於NF1-PN進展如此迅速,還因為NF1-PN在生長過程中可因為壓迫、侵襲等原因引起多種併發症,並且NF1患者中出現PN惡變為惡性神經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的發生率為8%~13%[8]。
合併多種併發症,NF1-PN成為臨床治療挑戰
NF1-PN可發生於全身各處,最常發生在頭頸部(38%)、四肢(22%)和軀幹(17%)[9]。根據位置,PN可引起多種症狀。有研究顯示,88%的NF1患者在基線時至少有1種與PN相關的併發症,包括但不限於疼痛(37%)、外貌缺陷(32.9%)、膀胱/腸道功能障礙(19%)、運動功能障礙(19%)、視力損害(12%)[10]。這些功能障礙對NF1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QOL)產生負面影響,並且與無PN或無症狀PN的兒童相比,NF1和有症狀的PN的兒童死亡率更高(0.5% vs 3.2%)[11]。
針對NF1-PN相關併發症,如未及時干預,隨著病程進展其發生率可逐漸增高,並且幾乎不會自行消退或好轉,例如在上述納入41名NF1-PN患者的縱向研究中,所有在基線時存在併發症的PN在評估體積最大值時仍存在併發症,57例PN中有30例在基線和最大值之間導致功能障礙的發病率有所增加[6]。
對於疼痛、運動障礙這類NF1-PN最常見的併發症,該研究中的41名患者中有18名 (43%)在基線時需要一種或多種止痛藥,當瘤體達到最大體積時增加到26名(63%),在57例PN中,有27例PN(47%)在基線和瘤體達到最大體積時需要增加止痛藥數量;從基線至瘤體達到最大體積期間,導致運動障礙的PN數量從11例增長至22例,最常見的運動障礙為無力[6]。
頭面部NF1-PN較為多見,當NF1-PN位於眶周時,即所謂的眼眶-眶周型叢狀神經纖維瘤(Orbital-periorbital plexiform neurofibroma,OPPN),可致患者嚴重視力喪失,嚴重的面容畸形和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據統計,約30%~56%PN累及眼部、眼瞼、眼眶和眼眶周圍等組織,上瞼下垂為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幾乎發生在所有 OPPN 患者中,其他常見眼部臨床表現包括眼球突出、斜視、複視、視力減弱、青光眼、角膜潰瘍及瞼球黏連等[12]。此前國內曾報道過1例2歲10個月的NF1男性患者,其出生後即發現咖啡牛奶斑,逐漸增多,3月齡因癲癇發作就診,基因檢測顯示NF1相關基因突變,近1年出現左側眼瞼下垂並逐漸加重[13]。
圖 患兒發現眶周佔位 [13]
從這例病例中可以看到,OPPN不僅可導致容貌毀損,還與癲癇發作有關。在我國發布的《1型神經纖維瘤病多學科診治指南(2023版)》中提到,除腫瘤外,NF1 患者還可能出現癲癇、腦血管畸形、偏頭痛、認知功能障礙、睡眠障礙等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異常。NF1患者癲癇患病率為4%~14%,約半數發作被認為是由結構性病因導致,主要包括腫瘤、內側顳葉硬化、皮層發育異常等。NF1相關腦血管異常包括煙霧綜合徵、動脈瘤形成、血管狹窄-閉塞、動靜脈發育畸形、動脈延長擴張等,主要累及 Willis 環周血管,可導致腦缺血和出血事件[4]。
由此可見,針對可合併多種不同系統併發症的NF1而言,應建立多學科診療理念與診療流程,為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手術治療是神經纖維瘤的最主要治療方法,但有些部位的特殊性(如頭頸部)常常導致病變難以完全切除,且部分切除後術後複發率較高,一項回顧性分析納入了121例PN患者,對其20年內共168個PN病灶進的302次手術記錄及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部分切除(小於50%)的31例PN中有21例(67.7%)在第一次手術後復發[14]。近年來 不同靶向藥物不斷進入臨床試驗,其中MEK抑制劑司美替尼已於我國獲批用於治療3歲及3歲以上伴有症狀、無法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的1型神經纖維瘤兒童患者。目前國內臨床上已經逐漸積累越來越多司美替尼治療NF1-PN患者的案例,並啟動臨床試驗進一步觀察司美替尼對於NF1-PN患者的確切療效和副作用。
結語
NF1以神經纖維瘤為特徵性表型,其中PN是NF1中診療的重點和難點之一。PN生長迅速,在兒童患者中生長速度更快,並且其可出現於全身各處,從而導致多系統併發症,使疾病致畸率、致殘率升高,甚至惡變後的MPNST還可嚴重影響患者生存期。因此針對NF1這種罕見病,需在多學科診療的基礎上實現早篩、早診、早治的管理目標,基於手術和靶向治療藥物,控制患者體徵和症狀。儘管這種疾病仍然無法治癒,期待未來能夠找到更多有效且穩定維持的治療方式控制腫瘤生長、降低併發症風險。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兒童及青少年神經纖維瘤病診療規範(2021版).
[2] 中國Ⅰ型神經纖維瘤病多中心治療協作組, 全國整形外科多中心研究平臺. Ⅰ型神經纖維瘤病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21版).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誌, 2021, 35(11): 1384-1395.
[3] Gutmann DH, et al. Nat Rev Dis Primers. 2017 Feb 23;3:17004
[4] 中國罕見病聯盟Ⅰ型神經纖維瘤病多學科診療協作組. Ⅰ型神經纖維瘤病多學科診治指南 ( 2023 版) [J]. 罕見病研究,2023,2 ( 2) : 210-230.
[5] Anderson JL. Gutmann D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Handb Clin Neurol. 2015;132:75–86.
[6] Gross AM, Singh G, Akshintala S, et al. Association of plexiform neurofibroma volum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orbidities in neurofibromatosis 1. Neuro Oncol. 2018 Nov 12;20(12):1643-1651.
[7] 許家寧,郭雅欣,王珊珊,等,叢狀神經纖維瘤壓迫泌尿系的I型神經纖維瘤病患兒[J].罕見病研究,2023, 2(2):186-190.
[8] 任捷藝, 等. 中華整形外科雜誌. 2020,36 (01)-83-87
[9] Prada C E, Rangwala F A, Martin L J, et al. Pediatric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impact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J]. J Pediatr, 2012,160(3):461-467.
[10] Yang X, et al. Childs Nerv Syst. 2022 Aug;38(8):1513-1522
[11] Fisher MJ, Blakeley JO, Weiss BD, et al. Management of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associated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Neuro Oncol. 2022 Nov 2;24(11):1827-1844.
[12] 鍾民衎, 等.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 2022;18(2):179-186
[13] 中國罕見病聯盟, 北京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學會神經纖維瘤病專家委員會. 神經纖維瘤病標準化診療專案 東區啟動會.2024年11月10日
[14] Needle MN, Cnaan A, Dattilo J, et al. Prognostic signs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lexiform neurofibroma: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experience, 1974-1994. J Pediatr. 1997 Nov;131(5):678-82.
審批編號 CN-149282 ;過期日期 2025-12-06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援,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