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兒童秋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峰,首都兒科研究所急診科輸液室的工作忙碌又嘈雜,人流湧動的穿刺臺和留觀區,是患兒和家屬最信任、最暖心的“問題解決站”。高峰時段每名穿刺護士每小時要穿刺20餘人,巡視護士每天更是要走2萬多步,在這裡不但考驗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在短時間內快速為患兒完成治療並細緻交代輸液相關注意事項,同時對患兒病情輕重緩急的觀察入微更不能少。
1月26日夜裡11點,護師杜文雯像往常一樣巡視留觀區患兒的靜脈輸液情況,看到一名1歲多的患兒露在被子外的手指顏色發暗,她立刻警覺起來,一邊觸控孩子的手指,一邊跟家長交談:“家長,您好,寶貝手很涼,這會兒發燒嗎?”孩子媽媽搖搖頭說道:“應該不燒吧,半小時前測還是正常的。”杜文雯不放心地繼續問:“我摸孩子的小手特涼,而且皮膚顏色也發花,您有體溫計嗎?再給寶貝測個體溫吧。另外,咱們留觀區挺暖和的,您不用給孩子裹這麼厚的被子,萬一發燒,不利於散熱。”家長隨即開啟孩子的包被,當看見孩子的小臉時,杜文雯的心裡咯噔一下。此時,孩子的口唇和手指的顏色一樣,表現為暗青色,伴隨著呼吸,小腦袋一下下地點頭,呼吸急促連帶鼻翼不斷地扇動,鎖骨上窩凹陷,呼吸困難的表現非常明顯。杜文雯立即向家長說:“家長,孩子的情況不太對,您快抱上孩子,去找醫生進一步評估。”
說完這些,杜文雯立刻呼叫同班護士劉婷婷協助,兩人合力把孩子和家長護送到診室,值班醫生立即為患兒聽診、查體,“經皮血氧88%,聽診情況也不樂觀”,當醫生向家長交代孩子病情及後續可能要進行輔助通氣治療時,家長的眼神一片迷茫,沒有給醫生任何反饋,時間在她身上彷彿靜止了,數秒鐘後她突然崩潰大哭,一把抓住杜文雯的衣服:“護士,孩子會不會有危險?他還這麼小,輔助通氣是不是太受罪了?能不能不用啊?”杜文雯和劉婷婷一起安慰著家長:“您的心情我們理解,但是寶貝現在情況危重,您看寶貝已經喘得很難受了,如果不配合治療,這種情況不能自行緩解,甚至可能加重。我也是位母親,看著您和孩子的狀態,我也難受,請相信醫護人員,我們一定會為孩子及時治療、輕柔操作,減少寶貝的痛苦。”說著,兩人將家長扶到椅子上坐好。看著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為孩子治療,家長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不再質疑、不再阻攔,眼神中也不再是迷茫,而是信任和感激。
當杜文雯再次經過她身邊的時候,她拉住了杜文雯的手:“護士,童童(化名)就拜託你們了。”當醫生聯絡好住院床位,孩子即將離開診區時,家長不斷地向護士道謝:“要不是你們觀察仔細,我可能輸完液就直接回家了,想想就後怕,真是太謝謝你們了!”
這是急診科普通的一刻,卻是一個家庭不凡的一夜。當家長抓著醫護人員的衣服痛哭流涕生命託付的時候,當她的眼神從迷茫到堅毅的時候,當行為從抗拒到配合的時候,當孩子轉危為安的時候,這種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科學在左,人文在右,在臨床醫療護理的道路上,細緻的觀察是危重症識別的重要環節,專業的技術是危重症救治的保障,悉心的安撫是溫暖患兒及家長的陽光。讓我們用愛播種,心似繁花,護佑安康。
文 | 杜文雯、宋晗、王惠
攝 | 劉婷婷
編輯 | 宣傳中心 郝潔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
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
首都兒科研究所融媒體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選“在看”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