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樹蛙、蝸牛可以牢牢攀附在樹上?
為什麼章魚可以鑽進狹小的瓶子?
為什麼甲蟲、蝴蝶身上閃耀著五光十色?
當你在觀察這些動物的一舉一動時,
是否有興趣去探究其中隱含的科學奧秘?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師法自然
我小的時候,常常會好奇世間萬物為什麼會如此發展,好奇花為什麼會開?河水為什麼會流動?貽貝為什麼可以攀附在岩石和船底表面?荷葉為什麼出淤泥而不染?蚯蚓破土而出,身上卻乾乾淨淨……
這些現象吸引著我去探尋生物背後的進化策略,雖然有些問題當時的我得不到答案,但我依然會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自然界的奧秘。曾經,我費盡全力抓住一隻壁虎,期望能看到它“手指”的特別之處,弄明白為什麼它可以上牆,但壁虎“手指”的“微觀世界”豈能那麼容易被肉眼窺探?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長大後的我進入實驗室,透過顯微鏡看到了壁虎趾部的樣子,破解了它們“飛簷走壁”的秘密。那一刻我意識到,大自然是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老師,生物透過數萬年的進化,呈現給我們數不清的最優解。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大自然滋養著我們,我們則在不斷的探求中理解和改造著自然。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實際運用
“格物致知”是對仿生科學研究的貼切詮釋,即探究現象背後的原理,探尋現象與本質之間的關係,歸納為理性的知識,從而啟發自己的智慧。
自然界生物展現出的生存繁衍技能,給科學家提供了仿生的自然模板。鳥兒的飛行啟發了飛機的設計靈感,蝙蝠的回聲定位催生出了雷達的超聲導航技術,魚兒依靠魚鰾在水中暢遊激發了潛艇的發明……
作者團隊正在向孩子們展示仿狗機器人(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這些精彩的仿生科學例子,是科學家不斷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理解和利用自然的奧秘,運用科學與工程之力,實現創新的發展。
作者團隊在實驗室中做研究(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仿生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年少時的好奇心,是成才路上的原始驅動力。隨著我國教育資源的不斷完善,孩子們接觸到自然科學的機會越來越多,這些先進的展示渠道正不斷啟迪著你們對自然界的探求欲。
春日的枝繁葉茂、夏日的幽幽蟬鳴、秋日的果香馥郁、冬日的皚皚白雪……體會自然之美時,你們往往會對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滿好奇:為什麼樹木向上伸展?為什麼太陽東昇西落?為什麼毛蟲破繭為蝶……
在懂得原理後,你們不妨動腦筋想想:它們可以被運用於何處?產生什麼新發明?動動你們的手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係,你們從思考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一名合格的少年仿生學家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大自然的智慧往往隱含在表象之外,需要從少年時期便具有敬畏自然、學習自然的心態,而不斷探索求知的少年,已然是未來仿生學領域的新星。
撰文 | 姬原鳴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少年仿生學家養成記》❖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