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論述,有效推動黨的二十大報告“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指示精神,深入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迎接即將到來的《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創刊70週年,1月15日下午,《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第九屆編委會2025年工作推進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順利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黨委委員、副社長兼《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社長、主編郭晶主持。
會議現場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編委會主任劉嘉麒院士,副主任武向平院士、許健民院士、李蘭娟院士、沈巖院士,榮譽編委陳芳烈、李象益,編委範崇嬿、蘇青、韓喜球、周兵、齊莎、韓文標、尹傳紅、徐雁龍、王康、陳廣峰、超俠、王衛英、李作林、杜春燕以及《知識就是力量》全體編輯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從雜誌傳承與創新的角度,回顧總結了《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創刊近70年的沉澱與積累,以及改刊10週年創新發展,展望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同時討論了雜誌創刊70週年的主題紀念活動以及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的相關情況。
會議現場
郭晶社長對未來五年提出六點規劃,一是加大以“知識就是力量”品牌聯動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科普發展格局;二是加強農村的科普工作,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科學教育資源公平化;三是借力國家鼓勵興辦科普企業,支援按照市場機制辦科普事業的契機,在已有“全國青少年科普閱讀行動”科普教育活動品牌和“科學少年中國行”科技研學品牌的基礎上,著力在科普與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促成更進一步的品牌增值;四是以現有產品和服務為基礎,透過科學教育解決方案整合校內外資源,助力中小學提高科學教育質量,完善科學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五是在已經積累的開放大學、老年科技大學課程研發和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服務銀齡群體科學素養的提升;六是基於現有的科技志願服務隊,完善科普志願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更好地開展科技志願服務。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副主編何鄭燕彙報《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創刊 70 週年主題紀念活動方案,透過“十項活動、三大主線”如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及科普視聽系列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普閱讀行動、持續開展科學“星主播”、雜誌“領讀者”活動和“科學少年中國行”研學等活動,進行70週年精彩回顧,展現知力70週年傳播科學知識、點燃科學夢想的不平凡歷程,以此築牢雜誌核心根基、體現品牌服務價值、展現情懷溫度。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副社長業蕾以“鏡頭記錄知識傳承,光影傳播科技力量”為主題,彙報即將於2025年2月在中國巴中(恩陽)召開的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籌備情況,這場以高質量的科普視聽內容與品牌活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大會,將會形成新時代特色的科普跨界傳播新模式。
會議期間,《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為表達對編委會成員長期以來的辛勤付出與卓越貢獻的誠摯感謝,舉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編委會證書頒發儀式。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編委會部分成員
本次會議中,《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的編委們紛紛表達了對雜誌未來發展的期望與建議。
科普工作對於提升
全民科學素養至關重要
分子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編委會副主任沈巖發表講話,他認為科普工作對於提升全民科學素養至關重要。2024年新修訂的科普法中再次強調:“國家把科普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們有必要將科普工作推向三線和四線城市、邊疆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科普工作應具有公平性,這也是科普工作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沈巖院士線上參會
助力青少年提升科學素養
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肩負的責任
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編委會副主任李蘭娟發表講話,她指出,作為科技工作者肩負著重要責任,要將自身的工作成果與研究發現,透過雜誌等形式進行傳播,助力提升青少年群體的知識水平和科學素養。李蘭娟院士強調,在生命健康領域,隨著醫學知識日新月異的進展,契合當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我們不僅要持續提升自身水平,還要積極傳播科學知識,為青少年成長,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李蘭娟院士線上參會
科普雜誌在科學教育
領域佔據重要地位
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編委會副主任武向平發表講話,他在發言中著重強調了科普雜誌在科學教育領域佔據重要地位,並表示學生時代深受《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的影響。透過這本雜誌,他得以接觸到前沿的科學知識,在心中種下了科學探索的種子,還將《知識就是力量》雜誌捐獻到偏遠山區。
科普雜誌能夠填補傳統課程之外的知識空間,幫助孩子們瞭解前沿科技。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當下,青少年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在此基礎上,科普雜誌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載體,可著重關注科學教育的三個關鍵理念:一是推動科學理論與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二是注重學科核心概念的精準傳授,三是促進跨學科知識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如何藉助新媒體等手段,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助力。
武向平院士
以科普文章引導青少年
建立更完善的思維方式
衛星氣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編委會副主任許健民發表講話。他認為,雜誌所刊登的文章是雜誌的靈魂,要精心撰寫,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對刊登文章的學科領域進行佈局,讓孩子們透過閱讀,獲得多方面廣泛的知識。為了做到這一點,編輯部要與多學科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建立聯絡,拓展優秀的作者團隊,讓更多在一線工作的科研人員參與科普事業,與社會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二是每一篇文章的科學性、準確性要反覆推敲。文章的體量不一定要很大,但要講得清楚明白,讓孩子們能讀懂。透過對雜誌刊登文章的閱讀,引導孩子們改善思維方式,讓他們不僅仔細觀察身邊的現象,還渴望探知其背後的原理。所謂創新,就是你觀察到了自然界裡本來就存在、前人尚未察覺的現象,並且指出了這樣的自然現象在自然界裡存在的機理。
許健民院士
雜誌十年改刊
衝破了一堵圍牆
科普作家協會原副理事長、《知識就是力量》第一屆、第二屆編委會成員陳芳烈發表講話,陳老師從《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的忠實讀者,到雜誌作者,再到雜誌編委,見證了《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不斷發展壯大的歷程。他認為,《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十年改刊真正地拆掉了一堵圍牆,雜誌不僅傳播知識,還深化了傳播理念,衝破了單一紙刊形式,搭建了全媒體傳播平臺,我們不僅能看到知識,還能感受到知識背後的力量。作為科普雜誌,《知識就是力量》要為青少年傳播科學知識、塑造科學思維、培養科學愛好、啟發科學精神,應該永遠反映最先進、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就是力量》這十年的成功正是不斷適應時代變化的成果,希望未來雜誌可以繼續堅持多學科、跨學科內容,體現前沿科技。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
為了孩子一切
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名譽會長、專家委員會主席、《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編委範崇嬿發表講話。她指出,科技的介入為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入了新活力,傳統文化與科技緊密相連。《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培養了眾多傑出科學家,是青少年學習科技的殿堂。她支援四川巴中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的活動,認為這給古老城市賦予了新生命。範崇嬿還表示,她和身邊的朋友都是《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的忠實粉絲,在遊覽南通圖書館時,發現了該雜誌的盲文版,這讓她感到十分欣喜。此外,她強調教育應全面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心理和健康同樣重要,要秉持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 的理念 。
青少年需要
培養批判性思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獲獎者、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知識就是力量》雜誌榮譽編委李象益發表講話,他指出,從知力發展理念方面,雜誌必須在內容和方法上緊扣教育改革的新模式。我們的時代已經不再是單純傳播知識的時代,引導思維的變革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需要培養批判性思維。希望雜誌也可以增加一些培養思維的內容,透過一些開放性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增加更多互動內容,讓我們的知識更有活力。科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孩子,也要啟迪教師,而將知識傳播進一步提高到思維變革後,也可以啟發教師的靈感,產生良性迴圈。
從內容革新到社會擔當:
《知識就是力量》的前行之路
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原社長、《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編委蘇青發表講話,他認為雜誌的內容、形式和管理模式都經歷了重大的的變化,能取得這樣的發展成果實屬不易。雜誌始終關注教育公平領域,對弱勢群體給予特別關懷,並透過實際行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例如持續推出的《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藏文版和盲文版,這是一項極具公益價值的工作。同時,蘇青提議雜誌文章可設計二維碼來拓展容量,邀請作者和專家錄製音訊,以音訊形式講述科學知識。展望未來,他滿懷期待,希望雜誌能夠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社會效益。
參加會議的編委會部分成員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韓喜球;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周兵;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階工程師齊莎;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韓文標;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科普時報》社社長尹傳紅;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徐雁龍;國家植物園科普館館長,北京植物學會副理事長王康;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勘察設計管理處副處長、教授級高階工程師陳廣峰;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全國少兒科幻聯盟發起人超俠;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科幻分社社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書長王衛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通用技術教研組組長,勞動教研組組長,教師發展中心負責人,北京市特級教師李作林;第三十五中學科技教育中心主任,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杜春燕,紛紛為雜誌出謀劃策,從雜誌內容高質量發展角度,學科跨界融合領域,AI智慧化應用結合,品牌聯動、書刊互動等方面都給予雜誌社很多很好的建議。
國家的強大離不開
科普強民與科技強國
最後,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編委會主任劉嘉麒,代表雜誌編委會總結講話。劉院士對各編委給予《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的支援表達了誠摯感謝,對雜誌改刊十週年所取得的成績充分肯定。劉嘉麒院士提出了幾點重要建議。其一,他認為雜誌可適當增加一些核心文章,樹立榜樣人物,自古英雄出少年,透過介紹青少年中的榜樣人物,可以鼓勵、帶動更多的青少年,更好地推動我們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工作。其二,建議雜誌開闢批判性欄目,透過觀點的碰撞,進一步加深內容的深度,為讀者帶來更多思考。
明年是《知識就是力量》創刊70週年,但這70年不僅屬於雜誌,也彰顯著中國科普事業的發展程序。這些年,雜誌的科普工作從靜態到動態,從平面到立體,無論是2月份的青少年科普視聽系列活動,還是雜誌常態化的科普工作,劉嘉麒院士都希望編委會全體成員能夠選擇合適的時間積極參與。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科普強民與科技強國,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劉嘉麒院士表達了對雜誌的殷切期望,希望能將《知識就是力量》雜誌打造成行業的樣板和標杆,透過雜誌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動國家科學普及工作邁向新高度。
劉嘉麒院士
郭晶社長代表雜誌社表達了對編委會各位專家建言獻策的感恩,坦言《知識就是力量》面對著一個新五年計劃的開端,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雜誌社仰望星空的同時,更要腳踏實地,希望在編委會專家的悉心指導下,堅守 “播種科學的種子,點燃科學的夢想” ,為國家科普能力的提升貢獻微薄力量,為《知識就是力量》的創新發展奮力譜寫新的華章。
責任編輯 | 段陽陽 牛一名
運營編輯 | 段陽陽
質量稽核 | 業蕾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