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璐藝
美國註冊營養師,中國註冊營養師;
現在深圳多家國際醫療診所擔任營養師
美國聖路易斯大學 Doisy 健康科學學院營養與膳食碩士;Monash 大學 low FODMAP 專案訓練營養師;Non-Diet Approach 訓練營養師;《臨床營養網》簽約營養師。
專業擅長:體重管理, ,血脂紊亂,腫瘤術後康復及胃腸道紊亂的營養諮詢和干預。
個人觀點:吃東西是人類的本能,如果總是給本能加上諸多限制,常常會造成反效果;順應人性,減少剝奪感,與食物和身體達成和解,才是營養諮詢的魅力。
文章首發於:營養師詹詹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太長不看版:
胃腸道的營養吸收不良問題沒有那麼普遍,如果你想要自查,請關注下面五個身體訊號:
1. 無意識體重減輕
2. 缺鐵性貧血
3. 早發性骨質減少或骨質疏鬆
4. 淺色,粘稠油油的,有點衝不乾淨的腹瀉
5. 血液維生素B12水平低
我在一家以消化科為主的全科診所做營養諮詢,所以總是會遇到病人擔心會不會因為胃腸功能不佳,導致無法充分地消化吸收營養的問題。當然啦,如果是患有炎症性腸病或者胰腺功能不全的病人,營養的吸收確實會受到影響;那些服用抑酸劑PPI治療的人也有可能會出現維生素B12和鈣的吸收不良問題。
但是,除了這些真正患有慢性消化疾病的人,大多數人實際上是並沒有什麼營養吸收風險的。很多人在社交網站上看到所謂的“科普”:“啊呀你吃的食物再營養吸收不了也沒用”,“啊呀你這些頭暈,腹脹,便秘症狀都是營養吸收不良的表現”,“啊呀你一定要先調理腸胃才能讓營養吸收”,然後讓你花大價錢買益生菌,谷氨醯胺之類的補充劑。
其實大多數人自認為的那些營養吸收不良症狀都是沒有根據的,在你自我診斷營養吸收不良之前,可以看看這一篇文章,瞭解一下營養師在判斷是否真正有營養吸收不良問題時,思考的邏輯是怎樣的。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1
無意識體重減輕
曾經嘗試減重的朋友都知道,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在非常努力地將我們的體重保持在一個既定的範圍內,這個範圍與我們的遺傳因素有關,也與我們長久的生活習慣,壓力水平有關係。體重就像體溫一直維持在37度上下一樣,也受到我們體內的平衡維持機制的影響。這個理論叫做體重的設定點理論(weight set point theory),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一下,之後我會寫文章專門聊聊這個。
話說回來,如果這個體重設定點平衡不是被你自己故意打破的(有意識節食,加大運動量,工作形態變化等),你發現無意間體重就下降了幾公斤,同時你又有一些腹瀉,腹脹的問題,建議你儘早掛消化內科看醫生。
體重的意外減輕通常伴隨著炎症性腸病或者乳糜瀉。在這些腸道問題中,腸道細胞受損,無法吸收日常飲食中的碳水,蛋白質或者脂肪,而這三位就是我們日常食物熱量的來源。另外胰腺功能不全導致的胰酶分泌不足,也會讓你的熱量營養素吸收不良。
2
缺鐵性貧血
貧血是血液裡面紅細胞數量少,或者血紅蛋白不足的一種疾病。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負責將氧氣輸送到全身的細胞。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會導致貧血,包括鐵、銅、維生素B12、葉酸等,但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
當然,缺鐵原因有很多,不是說只要缺鐵就是腸道吸收不良造成的。 我諮詢中遇到最多的原因一個是 日常飲食中沒有攝入足夠富含鐵的食物 ,比如一些不愛吃肉只愛喝奶的孩子,或者吃素的女性朋友。 這些食物裡鐵含量往往很低,並且更多的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
第二個常見原因是 每月月經出血量比較大的,或者有子宮肌瘤 的女性朋友。 一次失血好補,但是月月都失血就很難透過飲食攝入來補足了,這種情況下會建議服用鐵劑。
但如果 上述兩個原因都跟你無關,而你還是被診斷有鐵缺乏的問題,那麼建議你儘快去掛消化科做檢查。 消化醫生會排查你的胃腸道是否有出血點,還會檢查你是否患有克羅恩病和乳糜瀉,以確定是否是因為腸道細胞損傷和炎症而導致的鐵吸收不良的問題。
貧血的症狀list自查
非常疲勞
很容易氣短,尤其是稍微動一動之後
容易頭暈
低血壓
心跳加速
皮膚蒼白
總是感覺很冷
3
早發性骨質減少或骨質疏鬆
如果你還不滿50歲,但骨密度掃描發現患有骨質減少或者骨質疏鬆,或者你無緣無故出現了重複受力導致的疲勞性骨折或骨裂的問題,同時你也有腹瀉,腹痛的問題,那麼建議你去看看消化科醫生,前面我們講過的克羅恩病和乳糜瀉都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需要透過醫療手段進行檢查排除。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會影響中青年人的骨密度,尤其是有節食減肥,厭食症歷史,或者體重指數過低的人,很容易出現骨質減少的問題。
4
淺色,粘稠,油油的,有點衝不乾淨的腹瀉
我有很多患有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IBS-D)的病人說自己是“直腸子”,吃了馬上就要拉出來。他們覺得是不是自己吃的食物都無法被吸收,全部被拉掉了,因為腹瀉的反應總是來得太快了,有的病人甚至剛開始吃幾口飯就馬上要跑廁所。
但其實大多數腹瀉都跟營養吸收不良無關。你每次吃完飯就立刻要去上廁所,不是你以為的把剛吃的東西拉出來了,而是因為你剛剛吃下的食物刺激了消化道的神經反射,對於患有IBS-D的人來說,這個神經反射會導致腸道過度的運動反應,於是就會讓已經儲存在大腸裡的粑粑一下子要“奪門而出”。這個過程與小腸中的營養吸收沒什麼關聯。
但是有一種腹瀉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叫做脂肪瀉(Steatorrhea),是由於脂肪吸收不良導致腹瀉。這種腹瀉的粑粑顏色比較淺,有時候還是橘色;質地比較鬆散,會漂浮在水上;如果沾在馬桶壁上會很難沖掉,有時候可以在馬桶水裡看到油花;還帶著難聞的氣味(本來想找一些圖片,還是不噁心大家了,如果你有過脂肪瀉,你就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導致脂肪瀉的原因是胃腸道沒辦法充分的消化吸收食物裡的脂肪,如果不是因為某一餐吃得非常油膩,那麼就可能是胰酶缺乏,乳糜瀉或者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造成的,這些問題都很值得你去找消化科醫生聊一聊了。
5
維生素B12水平低
如果你平時遵循純素飲食,很少接觸動物類食物,維生素B12就是你很可能缺乏的一種營養素,需要長期使用維生素B12補充劑。但如果你都正常吃飯,卻在某一次驗血的時候發現維生素B12水平偏低,那麼就建議要找醫生做檢查排除吸收不良的問題了。
維生素B12需要在胃裡面有足夠的酸性環境下,與胃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結合後,才能在小腸末端的迴腸處被吸收。所以它的吸收程度高度依賴胃及迴腸的結構和功能完整。
例如老年人就常常因為胃酸分泌減少而導致維生素B12吸收不足;長期服用抑酸劑PPI,二甲雙胍也會導致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其他胃腸道疾病,例如自免疫性萎縮性胃炎,克羅恩病引起的迴腸末端炎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等都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
朋友們,你們自查後有沒有發現什麼符合的症狀呢?趕緊留言告訴我吧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1 月 17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89918 名。更多資訊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