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一文總結心力衰竭生物標誌物,速來收藏!
撰文 | 王珊
心力衰竭是所有疾病的必然終點,其早期診斷、療效評估對於患者的治療方案選擇和預後有很大意義。
心力衰竭涉及神經內分泌激素啟用、心肌牽拉、心肌損傷、心臟基質重構、炎症、氧化應激及腎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學過程,其中每個方面均涉及相關生物標誌物。
早在20餘年前,B型鈉尿肽(BNP)已經開始作為診斷的標誌物被廣泛應用。近年來,一些新型生物標誌物也開始應用於心衰的診斷和療效監測。
本文對目前已在臨床應用的心衰標誌物進行總結,希望為心力衰竭的預防、診斷和精準治療提供更多的依據。
鈉尿肽
鈉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是反映心肌容量負荷最經典的標誌物,反映室壁壓力變化情況。心房鈉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主要由心房肌細胞分泌,儲存在心房顆粒中;BNP由心室肌細胞分泌後即入血,因此更適合作為心衰的生物標誌物。
BNP前體形成後被水解為BNP和無活性的N末端前體BNP(N-terminal proBNP,NT-proBNP),BNP由血清中的鈉尿肽受體C和中性內肽酶降解,NT-proBNP在肌肉、肝臟等組織器官中降解。
BNP和NT-proBNP的應用價值相當,但NT-proBNP的半衰期(120min)長於BNP(20min),此外,NT-proBNP含量受腦啡肽酶抑制劑等藥物的影響更小,因此更適合心衰藥物治療期間療效監測。
肌鈣蛋白T和肌鈣蛋白I
心力衰竭時,由於心輸出量下降,患者可能出現氧供失衡,心臟前負荷的逐步增加會使氧供失衡進一步惡化,進而發生心肌缺血及心肌損傷,儘管很多心衰患者同時患有冠心病,但是,肌鈣蛋白T(TnT)/肌鈣蛋白I(TnI)的動態變化仍然是心衰患者預後不良的重要體現,在無冠心病的患者中,這些提示作用更為顯著。
然而,僅有6%-10%的心衰患者會出現肌鈣蛋白(cTn)陽性,其敏感度較低。高敏肌鈣蛋白(high sensitive cTn,hs-cTn)問世後,9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檢測到hs-cTn的表達,有效的提高了cTn在心衰診療過程中的敏感度,使得hs-cTn能在更多的心衰患者中發揮評估作用。
及其抑制劑
近年來,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 protein,MMP)在評估心肌重構中的應用得到了廣泛研究,MMP及其抑制劑的水平以及二者之間的比值被認為與心肌重構的程序存在較大相關性,對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後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炎症介質及心肌纖維化標誌物
目前已被證明與心力衰竭病程顯著相關的標誌物包括: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經典炎症因子。
組織損傷通常可以引發自身炎症反應,炎症反應的組分(包括促炎因子、細胞黏附因子、趨化因子)能夠參與應激反應和組織修復過程,但長期的慢性炎症反應同樣導致心肌纖維化和心衰的進展。 細胞表面受體可以被蛋白酶降解並分泌入血,與其他入血的炎症因子一起可作為心衰的潛在生物標誌物。
此外,一些新型的炎症標誌物同時能夠直接參與心肌纖維化和心肌重構的病理生理過程,也被證實能夠作為心衰生物標誌物。
生長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5)是一種跨膜蛋白,能夠作為細胞損傷和炎症反應的標誌物;腫瘤生成抑制因子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2,ST2)是IL-1家族中的一員,膜結合ST2與IL-33的結合能夠發揮抗心肌肥厚和抗纖維化作用,而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則發揮相反作用。 半乳糖凝集素3(glactin-3,Gal-3)能夠啟用巨噬細胞和促進纖維增殖。 這些新型的標誌物均與心力衰竭病程有顯著相關性。
和醛固酮
心力衰竭發生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交感神經系統相繼啟用,其引起的血管收縮和水鈉瀦留在短期內可以提高心輸出量,但其持續升高會導致心臟負荷增加和心肌重構,導致心功能惡化和心力衰竭進展。
血清中去甲腎上腺素和醛固酮的含量能夠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作為心力衰竭的生物標誌物。無論是否存在症狀,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去甲腎上腺素和醛固酮的含量均顯著增加,並隨著病情的進展進一步升高。
其他標誌物
微小RNA和其他非編碼RNA在心力心力衰竭的調節過程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在血清中較為穩定,也可以作為心力衰竭的生物標誌物。
心力衰竭的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並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其發病率會進一步升高,根據生物標誌物對心衰進行早期診斷、預後評估並指導治療非常必要。
目前,雖然大量研究證實BNP/NT-proBNP具有高敏感性,但針對急性心衰、慢性心衰、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冠心病、腎功能不全等不同臨床情況時,其界值多有調整。
同時,BNP/NT-proBNP對各種型別的心衰區分能力較弱。近年來發現的Sst2和Gal-3的特異度相對較高,為心衰診斷的準確性提供有力支撐。
總之,臨床工作中既需要一些生物標誌物對患者的治療側重方向進行指導,也需要一些生物標誌物作為治療目標,實現心衰患者治療的個體化、精準化。
參考文獻:
[1]俞夢越.心力衰竭生物標誌物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20,43(2):130-132.
更多心血管精彩病例?
快來“醫生站網頁版”瞧一瞧
精彩資訊等你來
責任編輯:銀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