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小小孩’托育服務,新增普惠性託位近1.9萬個,適齡兒童入園率和普惠率均達到93%……”在1月14日開幕的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如是提到為“小小孩”的健康成長所作的努力。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多位政協委員也聚焦“小小孩”的托育問題建言獻策。
在幼兒園、托育機構推行0至6歲“托幼一體化”
“當前人口出生率顯著下降,部分幼兒園出現‘招生難、資源過剩’,與此同時托育機構處於起步階段,發展較為困難。”北京市政協委員、昌平區政府副區長馬春秀表示,從保障人口均衡發展、調配幼兒園閒置資源和滿足家長們的現實需求來看,推動托幼一體化勢在必行。
在有條件、有意願的幼兒園、托育機構推行0至6歲“托幼一體化”,有利於滿足廣大家庭對“質優價低”托幼服務的需要,並減輕家長在嬰幼兒入托後再次擇園的壓力。這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必然需要。“推行‘托幼一體化’也可以彌補嬰幼兒時期教育分層,避免托育升幼產生分離焦慮、托幼兩套體系銜接不暢等問題,有益於嬰幼兒身心全面發展。”馬春秀說道。
如何才能真正推進“托幼一體化”?
馬春秀建議首先創新一體化政策保障,開展托幼雙向延伸實踐。政策上全面梳理整合托育和學前教育兩方面政策,實行一體規劃、一體實施、一體保障,出臺0至6歲嬰幼兒發展要點與支援策略。建立完善獎補標準,加大對“托幼一體化”試點機構的財政和金融支援,給予開辦和運營補貼。並探索建立分年齡段的差異化補貼政策,在確保托幼機構正常運營同時減輕家長育兒負擔,提高生育意願。
同時,還要理順“托幼一體化”管理體制,實施托幼統籌管理機制。由教育與衛健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托幼一體化”發展規劃。最佳化登記註冊流程,為機構設立、登記、備案等提供便利服務。整合管理平臺,打通北京市學前教育和托育管理體系界限,建立健全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資訊平臺,明確托幼機構0至6歲嬰幼兒一套材料共享互認,提高托幼服務供給水平和質量。
三是建立一體化教管標準,完善托幼教育規範體系。創設“一體化”課程標準,同時在師資上打通托育服務與學前教育職業資格通道,最佳化職稱評價標準,鼓勵高校拓展0至6歲師資培養學科建設。並建立完善保育教育從業人員培訓和考核制度。
此外,還要明確 “托幼一體化”質量標準,統一規範保教質量、師資力量、衛生健康、環境設施、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內容;健全託幼服務質量評估監測體系,依據不同年齡特點和差異性特徵建立指導評價標準,加強評價結果應用。
探索家庭式托育等新興托育模式
讓“小小孩”更好成長,也可以探索不同的托育模式。
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朱春梅認為,家庭式托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托育模式,可以與其他型別的托育機構相互補充,豐富托育服務的種類和形式,滿足不同家庭的多樣化需求。
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朱春梅。受訪者供圖
不過,朱春梅也提到,家庭式托育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如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範,從業人員資質參差不齊,監管難度較大,部分家庭托育點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家庭式托育的質量和信譽,也制約了其健康發展和推廣。
有法可依是前提,朱春梅建議在現有《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家庭式托育的設定標準、服務規範、人員資質要求等,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範。同時,建立健全家庭式托育的監管體系,明確衛生健康、市場監管、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的監管職責。加強對家庭托育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完善備案管理制度,簡化備案流程,方便家庭托育點的設立和運營。
針對從業人員資質問題,朱春梅表示要建立家庭式托育從業人員的培訓體系,定期開展保育教育、衛生健康、心理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訓,並建立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確保從業人員具備相應的資質。
為促進家庭式托育發展,政府也應加大支援力度,在稅收、租金、水電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減免或補貼,降低家庭托育點的運營成本;為家庭托育點提供土地使用、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援,幫助其改善辦託條件。
此外,還要促進資源的整合與合作,推動家庭式托育與社群資源的整合,形成社群支援家庭托育的合力,社群可以為家庭托育點提供場地、設施、人員等方面的支援。搭建家庭式托育行業合作平臺,促進不同家庭托育點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大型托育機構、早教機構等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托育服務體系。
來源 | 新京報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
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
首都兒科研究所融媒體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選“在看”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