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裡的別樣年味
正月初三的長沙城還浸潤在鞭炮聲裡,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血管外科病房卻早已忙碌起來。窗外的煙花與窗內的監護儀熒光交相輝映,護士站懸掛的“福”字剪紙下,姚凱主任、王徵副主任醫師、徐宏博副主任醫師、薛碧晨博士組成的手術團隊被患者家屬團團圍住。
“多虧你們春節還守著!”患者家屬緊緊握著醫護人員手激動地說。監護室裡,剛剛脫離危險的李先生(化名)床頭電子屏跳動著平穩的血壓心率數值,與病房電視裡歡騰的春晚重播構成奇妙的和鳴——這是屬於醫患共同體的新春交響曲。
險象環生的“血管風暴”
五天前,58歲的李先生突發撕裂樣胸背痛,急診CT揭示兇險真相:主動脈壁間血腫形成。該疾病在未控制情況下,24小時內進展為完全性夾層的風險超過30%,但患者入院時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14.2×10⁹/L,血壓心率均不平穩,存在活動性感染和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雙重手術禁忌。
治療組立即啟動多學科協作方案,予以降壓、降心率藥物,精準調控收縮壓至100—120mmHg、心率至60—70次/分目標區間,完善血培養同時經驗性抗感染治療,並動態監測血腫範圍變化。經過強化治療,患者體溫、白細胞水平恢復正常,C反應蛋白亦同步下降,複查CTA示:內膜未見新發撕裂徵象。經血管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聯合會診,團隊判定患者達到限期手術條件,決定予患者行胸主動脈覆膜支架腔內修復術。
(姚凱、王徵、徐宏博、薛碧晨)
毫米間的“金蛇蛻皮”
初三清晨的複合手術室無影燈下,DSA造影屏上蜿蜒的主動脈宛如一條金蛇盤曲遊動,病變處血管壁的“鼓包”恰似蛇身舊鱗腫脹突起。在控制性降壓至90mmHg後,於左鎖骨下動脈開口遠端精準釋放覆膜支架的覆膜區,確保完全覆蓋破口的同時保留重要分支血管血供。麻醉團隊透過有創動脈壓監測將血壓波動控制在±5mmHg範圍內,護理組高效精準傳遞材料。
術後即刻造影證實支架形態良好,原血腫部位未見造影劑充盈或其餘部分內漏,證明破口隔絕良好,未見脊髓動脈顯影受阻。整個手術歷時1小時,出血量不足20ml。患者術後20分鐘拔除氣管插管,轉入病房繼續監測,雙下肢動脈搏動及血氧飽和度均保持正常水平。
(手術前後對比)
仁心所至即是歸途
“所謂節日值守,不過是把家的半徑擴大到病房。”脫下鉛衣的姚凱主任,工作服上還留著點點滴滴的汗漬。
從經年累月打磨的介入手法到多學科協作體系,從智慧預警系統到加速康復方案,“新湘雅精神”具象化為無數這樣的細節:既要有馴服“狂舞金蛇”的硬核實力,更需懂得在生死競速中保留人文溫度。窗外新年的曙光漸明,手術團隊又接到新的會診通知。那些穿梭在病房與手術室間的白色身影,始終以專業為錨,為每個需要蛻變的生命守住春天的入口。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血管外科 薛碧晨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