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保持初心、創新開拓、勇於突破、領先發展,蘇北地區這個科室真的不簡單!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以下簡稱“科室”)建立於20世紀70年代,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發展為蘇北地區實力較強的集臨床、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診治中心之一。科室是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南京醫科大學和徐州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單位,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協調研究網路成員單位,國家級骨質疏鬆防治基地,國家級藥物臨床研究機構科室,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示範單位,長三角骨質疏鬆防治聯盟單位,江蘇省衛健委基層內分泌特色科室分孵化中心,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糖尿病足專病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江蘇省1型糖尿病質控協作組首批核心成員單位,在省內具有較高的聲譽。
今天,“醫學界”邀請到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毛莉教授、張日東教授、劉星婧教授對科室建設、臨床慢病管理、管理模式進行經驗分享,並談談人才建樹和科研發展對科室發展的影響。
區域重點,輻射周邊,
醫聯體+MDT兩把抓
科室自建立發展40多年以來,一直以業務建設為重點,專心發展內分泌本專科技術,並不斷向其他臨床學科滲透。“在省內,我們科室對內分泌疾病的診治處於先進水平,能夠獨立完成、常規開展三級甲等醫院重點專科規定的一般技術和大部分重點技術,如腎上腺靜脈採血、巖下竇靜脈採血、甲狀腺甲狀旁腺的消融術、核素顯像等。”毛莉教授介紹到。
臨床診療質量是科室發展的核心,科室自發展以來,一直以先進的實驗室技術為後盾,以多學科聯合為推手,同時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儀器,率先開展了多項的診療專案。“近幾年,科室在省內領先開展了內分泌腫瘤的核素顯像,包括奧曲肽顯像、CRS4顯像,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內分泌腫瘤的診療水平。”毛莉教授介紹到,“我們科室也連續在艾力彼醫院專科排行榜中進入前30強,最佳成績是全國第23名。”提及於此,毛莉教授露出欣慰的笑容。
目前,科室開展的診療範圍主要包括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甲狀腺疾病;垂體、腎上腺、性腺疾病;骨質疏鬆、痛風、肥胖症;內分泌性高血壓、電解質紊亂;更年期綜合症,;生長、發育異常;及其他部分疑難雜症等,同時,開設了糖尿病併發症篩查門診及專科護理門診、骨質疏鬆門診、生長發育門診、肥胖門診、內分泌性高血壓門診。專業醫師協同個案管理師從院前、院中、院外三個維度為患者提供全程化健康管理,結合多學科聯合會診(MDT)團隊進行個性化評估,實施個案管理師一對一健康指導,終身隨訪制模式。
MDT是科室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板塊,科室也多次在院內積極號召、響應多學科診療,成立參與了多個MDT討論,促進了多學科的融合以實現慢病的全流程、一站式管理。毛莉教授與張日東教授均表示:“科室發展以來,不斷整合內分泌及代謝疾病相關科室,包括核醫學科、分子檢測中心,切實提高區域內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以及骨質疏鬆等內分泌代謝疾病的早診斷率,降低併發症發生率,提高疑難危重症病種診治能力,引領蘇北區域內分泌代謝病治療業務服務能力達到省內領先水平,同時,與院內多科室聯合成立了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MDT和骨質疏鬆MDT。”
在院外,科室也積極與國內、國際專業權威院校合作,學習、汲取慢病管理的新模式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經驗,進一步推動科室的發展。“2019年,隨著朱大龍教授名醫工作室落戶我科,科室也組織相關技術骨幹去鼓樓醫院進行進修,一來一往之間有效地加強了我院與國內頂級醫院的溝通和交流。”張日東教授補充介紹到,“同時,科室作為蘇北地區重要的醫療中心,也十分重視周邊地區醫療機構的共同發展。2019年成立了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專科聯盟和護理專科聯盟,在輻射區域內推進科室專科方向的細化,推動亞專科建 設,目前,我們科室的業務範圍已經覆蓋淮安市、宿遷市、連雲港市、鹽城市、揚州市等地,輻射人口達3000萬左右。”
“科室也一直很重視醫聯體工作,長期派駐中級以上職稱醫師駐點在社群醫院,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對基層醫院給予技術支援,同時,也提高科室在本地區的影響力。”張日東教授補充道。
線上科普,線下義診,
現代科技手段賦能臨床與患教
臨床診療工作得以順利的開展,除了科室本身過硬的實力之外,也離不開日常的患教工作。張日東教授表示:“患者教育至關重要。只有讓患者瞭解、認識相關疾病知識,才能更好地開展臨床診療工作。”
科室作為市級糖尿病專科培訓基地、內分泌科護理聯盟理事長單位,一直以來積極致力於糖尿病知識的普及,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一個糖尿病教育及運動中心,並在院內成立糖尿病治療護理小組,開設了糖尿病教育學校,每週開展內分泌科普活動,有計劃地針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進行患教,包括胰島素筆裝置規範注射的現場指導、看圖對話等等,利用影片播放器,定期播放專科疾病介紹、胰島素規範注射、末梢指血糖監測、糖尿病運動操等。“這些患教科普工作都是由我們專業的醫護人員給廣大住院患者,包括患者家屬來進行普及的。”張日東教授補充道,“每個月還會組織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前往基層社群醫院為群眾開展健康教育,聯合相應的科室、協同社群醫院,在代謝性疾病日時如國際糖尿病日、痛風日、骨質疏鬆日等,舉辦相關疾病義診活動和科普活動,也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線上科普、線上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普及。“科室的醫護人員透過開通抖音、微信影片號以及小紅書等賬號,為廣大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科普,特別是毛莉主任,目前抖音粉絲近5萬人,累計釋出文章30篇,影片30篇,獲得了廣大患者的喜愛和好評。”張日東教授介紹道,“另外,在患者管理方面,目前我們科室也建立了5個糖尿病醫患溝通交流群,2個骨質疏鬆醫患溝通交流群,透過線上管理、遠端隨訪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醫患診療效率,讓患者實現足不出戶的就醫方式。”
挖掘亮點,發揮特點,
醫教研三方入手擴建人才隊伍
“目前,科室有專科醫師28人,其中主任醫師7人,副主任醫師7人;學歷而言,有博士後1人,博士有16人;在社會任職方面,有省級副主委1人,省常委1人,市主委3人,國家級和省市級的委員8人;教學方面的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36名專科護理人員中有6名是糖尿病專科護士。”毛莉教授向我們介紹科室的人才隊伍。
在人才培養方面,科室一直堅持引進與培養結合,建立由臨床優秀複合型高層次人才、專科頂尖人才、技術骨幹、中堅力量和青年隊伍等組成的人才梯隊。毛莉教授認為:“每個人的特質和天賦是不一樣的,對於複合型人才,注重臨床能力、科研能力、社會能力共同發展,對於單方面有優勢的人才,比如臨床診療或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我們更多地支援他們把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華儘可能發揮出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科室在臨床、科研、教學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目前,科室是院重點實驗室,配備獨立實驗室,擁有完善的科研裝置與儀器。“在醫院的資金和技術支援下,科室得以開展更深入的實驗研究,購買更加先進的科研裝置和實驗材料,從而提高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質量。”劉星婧教授提出,“現代科學技術賦能臨床,對臨床診療工作的推進和疾病的診斷治療能夠提供更好、更快的方法和途徑。”
在這個過程中,醫院還為科室科研人員提供培訓和進修的機會,培養、提高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鼓勵和支援科研人員攻讀博士、博士後,為科研工作培養後備力量。同時,積極引進內分泌科研背景的高水平人才,不斷為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路。
“於個人而言,透過參與科研專案,既能激發個人對臨床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也能激發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劉星婧教授分享:“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對大量臨床病例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這有助於我們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提高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水平。透過科研工作,還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瞭解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機制,從而更準確地判斷患者的疾病型別和嚴重程度,提高診斷準確性。”
隨後,劉星婧教授也闡述了科室科研發展的方向,“隨著基因組學和精準醫療的發展,我們將致力於開發針對個體基因特徵的個性化治療藥物,研發更高療效、更低副作用的新型藥物,特別是在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骨質疏鬆等常見內分泌疾病領域,探索新的治療靶點和藥物的作用機制,期間,也要加強與生物學化學、電腦科學等多個學科交叉融合,共同解決內分泌系統疾病複雜問題。另外,我們也會與國內知名醫療機構和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開展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科研工作。”
最後,毛莉教授對於科室未來的發展提出這樣的希冀:“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目前的臨床優勢,保障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深入社群,下沉基層;作為教培基地,不斷為醫療行業培養和輸送高層次、精技術的人才;同時,勇於擁抱現代科技帶來的變化,將AI技術與醫學融合,為遠端醫療和慢病管理做出更多貢獻。”
小結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在40年的發展中,勇於開拓,積極奮進,在醫療、教學、科研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績,無論是MDT團隊的建設,還是醫聯體工作的推進,科室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科室十分重視患教工作,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多次開展患教及義診活動,併成立患教中心,真正融入患者群裡,想患者所想;為推動臨床進一步發展,科研方面的成果也一直榜上有名。這些都離不開科室人才隊伍中的每一位醫護人員,相信科室在未來前行的道路上,會繼續披荊斬棘,更上一層樓。
專家簡介
毛 莉
博士、副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科主任
江蘇省基層衛生協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學分會常委
江蘇省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常委
江蘇省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肥胖學組委員
淮安市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主任委員
淮安市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副主任委員
淮安市首席醫學專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級課題4項
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人才
江蘇省第五期和第六期“333工程”培養人才
江蘇省科教強衛工程“青年醫學人才”
專家簡介
張日東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 內分泌科 副主任醫師、講師
獲得淮安市新技術引進獎1項,主持南京醫科大學校基金1項
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多篇文章
參加多個國際多中心以及國內GCP專案
專家簡介
劉星婧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博士
2023年入選江蘇省“雙創博士”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1項
淮安市衛健委科技專案1項,校級專案2項;近5年以第一作者於“Diabetes”等期刊發表SCI學術論著 5篇
“此文僅用於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