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復腫王佳蕾教授帶你探索:EGFR突變陽性肺腺癌復發變鱗癌的治療秘籍
撰文 | 烏龍茶
驅動基因陽性的(NSCLC)診療以相應的靶向藥物為主。 其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有效延長了EGFR突變NSCLC患者的生存期(OS)。
但在臨床實踐中,NSCLC患者有很大機率發展為EGFR-TKI耐藥。此時,如何制定有效延長患者OS的後續治療方案?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王佳蕾教授為我們帶來一例肺腺癌EGFR-TKI治療後復發,病理轉化為鱗癌的長生存病例,一起學習NSCLC全程管理的可借鑑之處。
病例基本資料
患者,男,54歲。2011年1月因“體檢發現左下肺腫塊1周”就診。當月於外院行左下肺葉切除+縱隔淋巴結清掃術。術後診斷左肺腺癌,pT2aN0M0,Ib期。術後未進行放化療。
2013年12月,患者右下肢行動不便,PET-CT示右側股骨頭骨質破壞。MR示右側股骨頭轉移。原發病灶基因測序:EGFR 19del。於是,行右側股骨頭放療+吉非替尼250mg/d。療效評估部分緩解(PR)。
2017年12月,CT示縱隔淋巴結腫大,液體活檢未見EGFR T790M突變,繼續吉非替尼250mg/d+縱隔淋巴結放療,療效評估PR。
2020年8月,患者複查CT示左側腎上腺轉移。因轉移灶位置不利於穿刺活檢,遂使用阿美替尼,2月後療效評估疾病穩定(SD)。
泌尿外科評估後,於2020年10月行左側腎上腺切除術。術後病理示鱗狀細胞癌。轉移腫瘤與原始診斷腺癌存在矛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思考1分鐘,再往下看】
對比肺原發灶病理標本,可見原發灶腺癌、鱗癌混合存在。其中腺癌佔80%,鱗樣分化佔20%。基因檢測結果,肺原發灶EGFR 19del、EGFR擴增;腎上腺轉移灶EGFR 19del。
問
EGFR-TKI治療後腺癌向鱗癌轉化,可能是什麼原因?
答案
點選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①腺癌、鱗癌的成分在原腫瘤中共存;②多功能腫瘤幹細胞在TKI治療下獲得不同表型;③第二原發腫瘤。
綜合患者既往治療情況,2011-2020年,患者3次復發,且從第一次復發後使用吉 非替尼進行治療,PFS1為48個月,PFS2為32個月。 第三次復發使用阿美替尼,腫瘤控制良好,遂繼續使用阿美替尼。
2021年5月,患者胸部增強CT示,兩肺散在小結節較前增大。右肺較大結節穿刺活檢顯示分化較差的癌伴壞死。
問
此時,你會如何制定治療方案?
A、嘗試其他EGFR-TKI
B、嘗試免疫聯合方案
C、嘗試化療
D、嘗試EGFR-TKI聯合方案
患者接受新治療方案後,延長8+個月OS。隨後因腫瘤緩慢進展,更換方案治療至今。
該患者後續應該採用什麼治療方案,你知道答案嗎?掃描下方二維碼,檢視患者治療過程!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