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假期還沒結束,大年初六多家媒體釋出新聞,臺灣某女星因引發肺炎在日本去世,年僅48歲。從流感發病到去世僅僅3天,病情惡化速度令人不敢相信。流感導致人離世看起來不可思議,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資料來看,流感致死並不罕見。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範圍內,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導致300~500萬例重症和29~65萬例死亡,相當於每48秒就有1人因流感死亡,而在中國每年有可能有超過8.8萬人死於流感及其併發症。
那麼,流感為什麼會致命?常常被人們“不當回事兒”的 “流感”出現哪些症狀應儘快就醫?
流感≠流行的普通感冒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它通常表現為突然發病,伴隨著高燒、頭痛、全身肌肉疼痛、疲勞以及輕微的呼吸道不適。
流感病毒是一種有包膜的RNA病毒,其特點是容易發生變異。根據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可將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發生變異,可感染人和多種動物,為人類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引起地區性爆發,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約2~3年發生小流行1次,根據世界上已發生的4次大流行情況分析,一般10~15年發生一次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變異較少,可感染人類,引起爆發或小流行;丙型較穩定,多為散發病例。
流感病毒不耐熱,100℃1分鐘或56℃30分鐘可以滅活病毒,對常用消毒劑(1%甲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和紫外線敏感,耐低溫和乾燥,真空乾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很多人以為流感就是“流行的普通感冒”,因而並不會引起注意。然而,流感並不是“大號感冒”,比普通感冒更容易出現、心肌炎、腦炎等併發症,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普通感冒以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咳嗽為主,但全身症狀相對較輕;而流感症狀以全身症狀為主,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全身肌肉痠痛、渾身乏力等症狀。 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對於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來說,如無併發症,一般一週內病情會自行好轉。但對於兒童、老年人、孕婦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後更容易發展成重症。
流感之所以兇險,在於可能引起併發症
流感之所以兇險,是因為流感本身可能導致原有基礎疾病加重的同時,還可能引發其他併發症,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肺炎、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傷等。
1、肺炎
流感引發的肺炎,可能是流感病毒侵犯下呼吸道形成的原發病毒性肺炎,也可以是上呼吸道感染後合併細菌、非典型病原體、真菌等其他病原體的繼發性肺炎。流感後併發肺炎並不少見,但慶幸的是,並不是所有肺炎都會致命,肺炎的嚴重程度與病毒載量和患者本身基礎疾病情況有關。如果早期沒有及時和正確處理,一旦病情進展,引發,導致呼吸衰竭,就有可能危及生命。臨床中,如果流感後繼發合併金黃色葡萄球菌、侵襲性肺麴黴菌等感染,病情重、病死率較高。
歷史上,流感大流行期間的研究表明,細菌性肺炎是流感最危險的併發症之一,而肺炎球菌是這種併發症的主要元兇。同時,肺炎球菌的存在也有助於流感病毒的傳播和增強其破壞力。研究還發現,肺炎球菌感染能夠啟用肺部的流感病毒,使病毒變得更加活躍,從而擴大感染的範圍,加重病情。
2、神經系統的損傷
流感引發的神經系統損傷,主要包括腦炎、腦病、脊髓炎等。這類併發症多見於兒童,其中急性壞死性腦病尤為兇險。
3、心臟損傷
流感引發的心臟損傷,主要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嚴重者可以出現心力衰竭。患上流感後,心梗及缺血性心臟病的相關住院和死亡風險都會大大增加。
出現下列症狀應儘快就醫
感染流感,要多休息、多喝水、保證營養,一般對症支援治療即可;對於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來說,如無併發症,一般一週內病情會自行好轉;但對於嬰幼兒、孕婦、有基礎病的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如出現發熱、咳嗽、頭痛、乏力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
感染流感後,一旦出現以下情況應儘快就醫:
1、發熱、咳嗽、頭痛等症狀持續3天或以上,服藥後症狀不緩解反而加重;
2、發熱超過39 ℃且服藥後沒有好轉;
3、出現皮膚幹、眼窩凹、眼淚少、尿少、意識淡漠等;
4、出現胸悶心慌氣急、乏力、尿少、臉腫等;
5、咳嗽厲害伴大量痰、痰中帶血、呼吸困難、胸痛等。
流感發病的48小時,被稱為自救的“黃金48小時”,高危人群如果沒有在48小時內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疾病可能發展成重症,甚至危及生命。發生流感,要相信科學,相信醫學,千萬不要硬扛,以免延誤救治,把小病拖成大病,把輕病拖成重病。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臺灣女星因流感引發肺炎離世……感染流感出現哪些症狀應儘快就醫?-----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700帖
馬醫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