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14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教師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備課環節的質量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益。
絕大多數教師都是憑藉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備課,才能更有底氣站在講臺上,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 先獨後群
獨,就是教師立足於自己的學識素養,藉助一定的教學資源,對課標要求、教材文字、學情等進行獨自研究。
群,就是教師在獨立備課基礎上,教研組再共同研究會商各自的備課成果,取百家之長,形成集體教案,教師根據集體教案重新修改完善,形成既有集體智慧又有自己個性表達的教學設計。
教師經過這樣的備課過程,再付諸教學實踐,能夠最大可能完成教學任務,也一定會有新的創造和生成,從而體現了“個體自備、打好基礎,集體群商、形成共識,個人再備、突出特色”的集體備課基本要求,也達到了集思廣益、資源共享、提高效益的集體備課目的。
· 先詳後簡
我們日常對教師教案書寫的要求是,大部分教師要寫詳案,少部分教師經過學校批准後可以寫簡案。
一旦累積10年以上的詳案書寫,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把握,對教學的組織實施,對學生突發問題的處置都會得心應手。
簡案是相對詳案而言的,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基本內容撰寫的簡化版教案,至於如何匯入、如何選取教學方法、如何組織教學等,都可以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現場處理,即時處置。
所以,可以寫簡案的教師大部分應該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突出、教學成績優異的教師,會隨著課堂教學的需要和生成隨時熟練加以運用,不需要面面俱到,詳細寫在教學設計裡。
· 先備後備
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備課都是課前備課,大部分教師注重課前備課。
實際上,課堂教學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備課的停止。因為課前備課只是教學的準備工作,不等於實際活動效果。教師只有在教學後才會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也只有在學了以後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課後反思就成了備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如果說課前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前奏,那麼課後總結反思就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也就是課後備課,也稱為“第二次備課”。
教師對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得失的總結反思,是為了避免重複性失誤、總結推廣成功經驗的再備課,是為了繼續改進、完善和提高後續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是一種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完成從實踐到認識的飛躍過程,對於教師備課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先仿後創
對於一部分新教師來說,備課也要經過“模仿—規範—創新”的學習過程,最好的學習是模仿。
新教師在模仿過程中,要多想幾個為什麼:“為什麼這樣理解文字,為什麼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優秀教案的分析和思考,能幫助新教師不斷積累備課的經驗,提高備課的質量。
當然,模仿不是抄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有教學智慧的教師就是要不斷積累教學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那些儲備的教學資源就會源源不斷在備課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來。
· 先聽後教
先聽課後上課,也是備課的一種方法。教師將先聽其他教師的課作為自己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觀摩的過程就是模擬真實課堂教學預演的過程。
走進其他教師的課堂,在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會感知學生如何學習、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會生成哪些問題,就會減少預設和生成的差距,並提前準備相應的教學策略。
總之,備課是教師每天都要進行的一項基本工作。教師課前準備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課中實施就會有條不紊、事半功倍,課後反思才會真實有效。
作者丨崔華(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校長派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丨中國教師報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宣告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