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7月13日,朱橞和李景隆開啟金川門迎降,朱棣率領靖難大軍如入無人之境,至此之後江山易主。
不過在朱棣大軍攻入應天的前一晚,卻發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當時,一位名叫吳溥的翰林院編修,將胡廣、解縉、王艮等江西籍官員,請到自己的家裡聚會。
酒酣之際,解縉和胡廣帶領眾人發誓,一定會誓死效忠建文帝。唯獨王艮一人默不作聲、獨自垂淚。
宴會結束之後,眾人紛紛打道回府,吳溥的兒子感嘆道:“胡廣是一個有節操的人。”
話音未落,就聽到住在隔壁的胡廣大聲嚷嚷:“外面太亂了,別忘了把豬關好。”
吳溥對著兒子笑曰:“他連一隻豬都捨不得,又怎麼可能為了節操去死呢?依我看,王艮實乃死節之人!”
果不其然,第二天南京城破之時,解縉、吳溥和胡廣等人,爭先恐後地跪拜迎降,唯獨王艮在家中服毒自盡。
那麼,胡廣和王艮之間有哪些故事呢?為何胡氏會割耳明志呢?
胡廣和王艮既是同鄉又是同進士及第,並且還曾給兒女定下過娃娃親。豈料,這個滿嘴仁義道德之人,居然在王艮為國殉難之後,向女兒提出了退婚的無理要求。
胡氏是一個性格剛烈的女子,她對父親的做法甚為鄙夷,為了讓父親放棄退婚的念頭,她不惜用刀割掉了一隻耳朵。
如此貞烈的女子,縱觀古今都十分少見。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女,從胡廣父女的行為和做法來看,二人的品德恐怕不用多少,就已經高下立判了。
那麼,為何說胡廣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小人呢?這還要從他和王艮的故事談起。胡廣的老家在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王艮恰巧也是山西籍考生。
二人相識於赴京趕考的路上,按照現在的說法,出生於官宦之家的胡廣,算得上是一個“官二代”。
父親鬍子祺曾官至監察御史,但在胡廣8歲那年卻因病卒於任上。父親病故之後,胡廣的母親擔負起了養家餬口的重任。
胡廣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在學業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後來還曾遊學、經商於閩粵之地。建文元年,胡廣在江西的鄉試中考中舉人。
建文二年,胡廣從山西老家趕赴金陵參加殿試,在行路的過程中遇到了老鄉王艮,他此行的目的因為為了參加殿試。
相比於官二代胡廣而言,王艮的人生經歷十分曲折,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離世了,這一點和胡廣頗為相似,但他的家境卻十分貧苦。
王艮小時候在母親的啟發下,立志透過讀書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兩個人生經歷有交集的人,幾乎是一見如故。
此後,志同道合的二人結為異姓兄弟,為了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他們還決定讓兒女結為夫妻。
就這樣胡廣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王艮的兒子。後來,他們在殿試中都取得了好成績,尤其是王艮更是獲得了第一名。
不過,建文帝卻認為王艮外貌醜陋,根本配不上狀元的名號。於是,大筆一揮就將王艮改寫為第二名。
而同他一起參加殿試的胡廣,卻因為一句“親藩跋扈,人心搖動”,被建文帝欽點為第一名,並賜名為胡靖。
彼時,正值燕王起兵靖難的危機時刻,很多朝中大臣都搖擺不定,很多人甚至直接臨陣倒戈,致使建文帝一方潰不成軍。
就在燕王攻入應天之後,王艮為保住名節自盡,但胡廣卻成為了“貳臣”。他投降朱棣之後,被授予了高官厚祿,但王家卻就此落魄。
於是,胡廣為了和王家撇清關係,同時也是為了拿女兒做籌碼,繼而達到攀附權貴的目的,他居然公然撕毀婚約,讓女兒另嫁於他人。
但令胡廣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女兒胡氏是一個貞潔烈女,無論父親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誡,她就是一根筋地要嫁給王家少爺。
後來,為了徹底打消胡廣的念頭,胡氏不惜親手割掉自己一隻耳朵,然後將血淋淋的耳朵扔在了父親面前。
這件事情後來傳到了朱棣的耳朵中,他對此大為感動。為了表彰胡氏的貞潔品德,親自下令赦免王艮一族,並做主成為了胡氏和王家公子。
古人云:“上行下效”,但從胡廣及其女兒的身上來看,這句話似乎理太偏,畢竟萬事萬物都沒有絕對,只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才能流芳百世,反之則會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