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這個參戰國經看不經打,派兵5000多人,參戰不到三天損失3500餘人。
1950年年底,志願軍初入朝鮮,就出其不意的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為了擴大戰果,第二次戰役也在緊密部署中。
正當我軍摩拳擦掌,想與世界一流的美軍交戰時,就遇到了被美軍寄予厚望的一支5000多人“勁旅”。然而,雙方交戰不到三天,這支5000多人的“勁旅”就被打掉了一大半。
那麼,這支“勁旅”叫什麼名字?他們為什麼會被美軍寄予厚望?後來在朝鮮戰場上又有哪些表現?
進入21世紀後,世界各國越發注重國防力量的提升。其中,土耳其對軍事發展尤為重視。
截至2016年,土耳其海陸空總兵力60餘萬,陸軍裝有先進的現代化坦克,主力部隊約有40多個旅,是中東地區軍隊人數最龐大的國家。
當然,人數多隻是軍隊實力的一項體現,土耳其的軍隊之所以讓中東各國忌憚,還在於他們擁有“輝煌”的戰史。
其中,陸軍戰史上還曾遠征朝鮮,派出了一支5000多人的步兵旅,參加了由美國牽頭成立的“聯合國軍”。
因土耳其大兵外表硬朗,身體素質過硬,非常能吃苦,美軍對這支步兵旅寄予厚望。美軍第九軍軍長庫爾特就曾誇讚他們為“奇兵”。
雖然不知道這支自一戰後就沒打過大仗,毫無作戰經驗的土耳其旅“奇”在哪,但美軍就是這麼自信。
不然麥克阿瑟也不會大放厥詞,在第一次戰役中損失慘重後還揚言:“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鬥”。
這支土耳其旅的統帥名叫亞茲吉准將,有典型的土耳其人特徵,不喜歡與美盟軍等非穆斯林打交道,喜歡啃一種像“饢”一樣的硬麵包,在近戰中習慣用土耳其長刀作戰。
因為揮舞長刀不當,容易誤傷友軍,很多聯軍都不喜歡和他們並肩作戰。剛好亞茲吉所率領的土耳其旅也不太懂英文。
所以,哪怕土耳其旅是所有參戰國中,唯一配屬於美軍的旅一級部隊,卻不太能聽懂美軍所下達的命令。但這也絲毫不影響美軍對他們的信任。
1950年10月17日,這支步兵旅共計5000餘名士兵在朝鮮釜山登陸,被劃入聯合國第八集團軍,由沃克指揮。
此時的朝鮮半島已經進入冬天,朝鮮北部的山區甚至下起了大雪。即使土耳其士兵以“能吃苦”聞名聯合國軍,但面對北朝鮮40年來最嚴寒的天氣,還是忍不住叫苦連天。
11月2日,志願軍攻佔雲山,重創美騎兵第一師,取得了入朝作戰的首戰勝利。
為了擴大戰果,志願軍司令部迅速展開第二次戰役,準備在東、西兩線對敵人展開總攻。
志願軍第38軍採用靈活的穿插戰術,負責開啟戰役缺口,將敵人分割殲滅。其中,38軍114師負責搶佔嘎日嶺、陽站兩地。
但114師還沒到嘎日嶺,聯合國軍中就大肆宣揚:“土耳其旅在嘎日嶺首次與中國軍隊交鋒,只用大刀就大獲全勝,還抓了幾百名中國俘虜”。
美軍指揮官收到訊息的時候,連誇土耳其士兵勇猛,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
沒想到等美軍趕到後,仔細一看所謂的“中國俘虜”,原來是南朝鮮計程車兵,都是自己人。
那麼,土耳其旅的這波操作是怎麼回事呢?
土耳其旅處處捱打,派兵5000多人,參戰不到三天損失3500餘人。
1950年,土耳其為了表明自己追隨美國的決心,跟隨美軍遠征朝鮮。儘管他們派出的部隊只有一支5000餘人的旅,但卻是聯合國所有部隊中,由美軍直接指揮的精兵強將。
然而,等到真開打的時候,美軍指揮官才發現這支部隊原來中看不中用。
那麼,土耳其旅在實戰中的表現如何?
1950年11月21日,土耳其旅隨美軍第25師北上,意圖直取鴨綠江。同時,該旅還有另一個艱鉅的任務,那就是保護北上隊伍的右翼。
敵人不斷向北推進,志願軍第38軍採用穿插戰術,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急行軍,肩負著將敵人分割包圍的重任。
其中,38軍主力部隊112師與114師不斷向軍隅裡、價川方向展開進攻,並在德川一帶擊潰南朝鮮軍第7師。
美軍第9軍軍長得知訊息後,命令負責保護右翼的土耳其旅派出一個營的兵力,沿著公路向東推進,試圖堵住38軍開啟的戰役缺口。
土耳其第一營接到命令後,在沒有配備美國顧問的情況下匆匆出發,被運到了瓦院。
但因為美軍的命令下得匆忙,土耳其人不能完全明白,卡車把第一營放下後,還返回去接第二營。
又因為卡車不夠,很多土耳其士兵只能步行前往,隊伍稀稀拉拉的分散在公路上。
這一步行,就讓土耳其旅發現了“敵情”。
一群南朝鮮第7師敗兵,沿著德川的公路與土耳其旅狹路相逢。土耳其人不僅聽不明白英語指令,還分不清中國人和朝鮮人。
所以,在沒有美國顧問的情況下,土耳其旅將這群敗兵當成了志願軍,揮舞著長刀浴血奮戰了幾個小時。
後來,戰況傳到西方記者那裡,被西方媒體大肆報道。儘管美軍後來得知這場“勝利”純屬烏龍,也沒有糾正此前的報道。
“首戰告捷”後,土耳其旅士氣大漲,派出一個加強連的兵力扼守嘎日嶺,另派一主力部隊和炮兵駐守陽站。
此時,志願軍38軍114師正在趕來的路上。38軍副軍長江擁輝親自下到114師師部進行作戰指揮,而114師師長則隨著先頭團342團走在隊伍前線。
同時,在342團的最前線,由團長和政委親自指揮先頭營第3營向敵人靠攏。
可見,我軍從紀律和作戰指揮,都有嚴格的要求,指戰員全部下沉到下一級督戰指揮,保證了戰術的合理運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隊伍的機動性。
這與土耳其旅,乃至整個敵軍聯盟的慌亂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當土耳其旅遭遇紀律嚴明、戰術靈活的志願軍時,只有處處捱打的份。
11月27日晚上九點,342團3營率先到達嘎日嶺附近。透過偵察發現,已經有一批敵人趕在我軍之前到達了嘎日嶺,我軍只好搶佔。
342團團長估算出敵人約有一個加強連,正毫無防備的在公路邊昏昏欲睡。於是,他指揮3營利用突襲,準備給這群外國大兵一個“驚喜”。
自此,土耳其旅遠征朝鮮的噩夢開始了。
土耳其旅參戰不到三天損失慘重,上百人被押入志願軍戰俘營。
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第38軍不僅在此戰後被彭老總嘉獎,還成為了土耳其旅的噩夢。
只因38軍114師在這次戰役中,重創了這支被美軍寄予厚望的“奇兵”部隊,讓其在此戰後,再也不能成建制的投入朝鮮戰場了。
那麼,114師是如何重創土耳其旅的?
1950年11月27日,土耳其旅奉美軍指揮官命令,搶佔了嘎日嶺和陽站兩處戰略要地。
這兩處是敵軍向北推進和撤退的關鍵據點,若想順利將敵人分割包圍,這兩處地方也是我軍搶佔的重要地區。
所以,38軍派出114師主力部隊,負責搶佔這兩處地方。
沒想到27日晚上部隊急行軍趕到嘎日嶺,卻發現這裡已經被敵人佔領。因此,我軍只能發起突襲搶佔。
27日晚上九點,先頭團342團3營兵分三路,派出8連迂迴到嘎日嶺北面,7連正面進攻,9連和機槍連作為預備隊,負責跟進正面進攻。
進攻命令下達後,7連和預備隊開始沿公路向嘎日嶺接近,指戰員發現戰士們穿的大頭鞋踩在雪上聲音過大,便下令把鞋全脫了,光著腳悄悄接近敵人。
直到距離駐守此地的土耳其旅不到200米時,7連各排突然冒出,與北面迂迴到位的8連一起湧向敵軍。
7連1排氣勢洶洶的跑到距離敵人不到20米的地方,猛的朝還在慢悠悠烤火聊天的土耳其旅扔出一顆手榴彈。
很快,土耳其旅就倒下了幾十人,留下滿地屍體向北面逃竄。剛爬到一半,就被山腰上衝下來的8連一頓掃射。
十幾分鍾後,駐守山口的土耳其旅被殲滅,有十幾人被我軍俘虜。
駐守在西側的80多名敵軍姍姍來遲,但也被7連和8連的交叉火力全部殲滅了,俘獲了二十幾個士兵。
正當我軍佔據山口等待敵人反擊時,卻發現有200多名士兵準備坐車逃跑。8連1排得知情況後,迅速佔領公路小高地,用半小時的時間將其全部殲滅。
截止此時,嘎日嶺駐守的土耳其旅加強連全滅,用時不到兩小時。
不過,土耳其旅大部分兵力被安排在陽站和軍隅裡東面的瓦院,我軍於28日晚上十點到達陽站,再次遇上了這支部隊。
這次土耳其旅遇到的,是114師的主力大部隊,兩方激戰到29日凌晨,共有700多名守軍被我軍斃傷和俘獲。
至於駐守瓦院的土耳其旅,在美軍北上隊伍遭到猛烈攻擊時,就被美軍派了新任務,負責保護美軍第38團向西撤退。
但由於語言不通和敵軍的指揮失誤,這道命令晚來了兩個小時,土耳其旅已經陷入了我軍的伏擊圈,有400人被我軍斃傷。
該旅其餘部隊見勢不妙,紛紛向其他陣地逃竄,但也被114師迂迴包抄後打得抱頭鼠竄。
捱打到最後,5000多人的隊伍,只有1500餘人成功逃脫。這還得歸功於美第九軍對他們援助的坦克排和卡車,不然靠著雙腿,他們肯定跑不過身經百戰的志願軍。
從27日晚上九點半,到30日坐著卡車逃之夭夭,土耳其旅面對志願軍,參戰時間累計不超過三天,卻傷亡了3514人。
其中,有244人被押到了我軍大後方的戰俘營,在那裡待了近3年的時間。
與真正的中國志願軍交鋒後,他們在朝鮮戰場上,再也沒有成建制的參與過戰鬥,原本就不高的戰力大打折扣。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