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解放軍副師長叛逃至臺灣,毛主席大怒,叫來了公安部長羅瑞卿,羅瑞卿只用了一招,就讓叛徒被國民黨槍斃!
在殘酷的戰爭年代,由於意志不堅定投降敵人的並不在少數,可是在建國後,國民黨被趕到了臺灣島上的情況下,依然叛逃到臺灣的人則幾乎沒有,更何況是一名師級軍官。
因此這個事情被很快彙報到毛主席那裡,毛主席大怒,給羅瑞卿下達了“務必要好好處理此事”的命令。
羅瑞卿很是為難,如果是在真刀真槍的戰場上,定點清除某人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而在和平年代該人已經叛逃至臺灣,且在臺軍中任要職,在不發生軍事對抗的前提下清除他無異於天方夜譚。
但毛主席的命令,無論如何都是必須堅決執行的。羅瑞卿連夜細細研究了叛逃事件的來龍去脈。
叛逃者名叫張清榮,本來是我軍中很有前途的一名幹部。
1938年,張清榮在河北參加八路軍,由於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他得以一路高升,短短几年內從一名普通戰士升到了排長、連長、營長。
到1950年的時候,張清榮已經是炮兵團團長,並隨志願軍入朝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1954年在年僅34歲的時候就升任了某炮兵師的副師長。
當時我國建國沒有多久,且經歷了長期的戰爭,西方對我經濟封鎖打壓嚴重,國家必須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實行許多特殊的措施,其中一項叫做糧食統購統銷政策。
任何政策的施行,都會動了一些人的乳酪。有幾個家鄉的親朋好友專程前來找到張清榮,向他訴苦這項政策嚴重侵害了他們的利益,求他一定為鄉里鄉親做主,因為家鄉就出了他這麼一個高官。
愛慕虛榮的張清榮被吹得忘乎所以,他承諾一定會給他們討回“公道”。後來,張清榮利用休假的機會回到家鄉,對著當地政府和工作人員吹鬍子瞪眼,以權勢壓人。
當地政府無奈,只得將這個事情反映到了部隊。部隊領導瞭解清楚事情真相後,嚴肅的和張清榮談心,並舉一反三對其日常貪圖享受的相關做法嚴厲批評。
此時,如果張清榮深刻檢討,並向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誠懇道歉,可能不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可是張清榮卻態度蠻橫,拒不認錯,甚至當眾頂撞了部隊領導。
最終,張清榮被記大過一次。張清榮嘴裡不敢再說什麼,可是心裡卻一直在埋怨領導埋怨組織,這為他日後的叛變埋下了伏筆。
1957年8月,張清榮調任福州軍區高炮第63師副師長,駐地在漳州,與金門隔海相望。本來這是組織不計前嫌,對張清榮依然重用的標誌,可是他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僅不用踏實的工作回報組織,相反更加追求奢侈享樂的生活。
張清榮在工作之餘養成了喜歡收聽敵軍電臺的習慣,恰逢蔣介石集團利用製作廣播節目,不斷向我軍民散佈“臺灣生活如何如何好,人民多麼幸福自由”的假訊息。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這些謠言在意志堅定者那裡自然沒有多少殺傷力,可是在張清榮心裡卻掀起了巨大風浪。
“這不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張清榮心裡如此想道,同時一個瘋狂的計劃在心裡萌生。
1957年12月17日 ,張清榮假借檢查海防的藉口,乘坐漁船離開了軍營,直接向金門方向劃去。
臺軍對張清榮的到來異常重視,甚至直接彙報到蔣介石那裡。畢竟當時幾乎沒有解放軍主動投降國民黨,更何況張清榮還是現役的副師長。
蔣介石利用這個事情好好的宣傳了一番,並給予張清榮五百兩黃金的鉅額獎勵,授予其上校軍銜。
起初張清榮在臺灣的日子確實很滋潤,經常有媒體前來採訪他,有達官貴人前來主動結交他,但漸漸地,蔣介石發現張清榮並未使得更多的解放軍過來“投誠”,便也開始疏遠他了。
羅瑞卿經過了苦思冥想,一條妙計終於出現。他策反了被抓獲的臺灣間諜,讓他們寫信揭發張清榮是雙面間諜,是假投降,是去臺灣專門給我黨和解放軍蒐集情報來的。
蔣介石自然不信,但也對張清榮產生了懷疑。對於羅瑞卿來說,只要蔣介石起了疑心就足夠了,因為像張清榮這樣貪慕虛榮的人必會自敗。
事實果然如此,張清榮得勢後,開始口無遮攔,他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當眾表達了“國共兩黨要走和平建設之路”的思想。
長期以來,蔣介石以“反攻大陸”為政治宣言,這是他能夠穩住臺灣局勢的最有力武器,張清榮的話語無疑觸動了蔣的逆鱗。
1958年8月,國民黨特務逮捕了張清榮,雖然經過細緻調查,最終確認他並不是假投降,但考慮到其當眾發表與蔣完全相悖的話語,且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經過國民黨高層的研究,並報蔣介石同意,決定槍決張清榮。
1958年10月,心狠手辣的蔣介石集團將張清榮秘密處死,結束了他年僅38歲的罪惡生命。最諷刺的是,從張清榮叛逃臺灣,到其最終被國民黨當局處死,尚不足一年的時間,真可謂“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