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日,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一個小國科威特國遭到入侵,入侵者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派來的20萬鐵騎。
幾個小時之後,科威特淪陷的訊息傳遍國際,舉世震驚,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以美國為首的39個國家簽署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以阻止伊拉克的瘋狂行為。
隨後國際聯軍以驚人的速度集結了50萬大軍,向海灣進發。同一時間,在聯合國的勸說下,中國派出了外交部長錢其琛前往伊拉克勸說薩達姆,希望能夠和平解決。
戰爭前因
時至今日,人們提起海灣戰爭,提起薩達姆,依舊覺得他當初侵佔科威特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但為之買單的,卻是千千萬萬個無辜的伊拉克人們。
事情的導火索,其實還是兩伊戰爭,兩伊戰爭持續8年,伊拉克從一個富裕國家,愣是在戰爭中掏空了家底,無奈變成了負債國。
戰爭結束後,薩達姆曾在阿拉伯國家的首腦會議上哭窮,想要獲取同情,以此來減免伊拉克的債務。
但很顯然,這個請求遭到了周邊國家的一致反對,不光如此,伊拉克還面臨石油價格猛降的危局。
中東國家石油豐富,出口全球可以換來非常豐厚的利潤,這也是兩伊戰爭持續了8年的原因所在。
但在伊拉克債臺高築,急需賣石油還錢時,其他國家偏偏瘋狂開採石油,使得石油價格一路猛跌。
於是為了解燃眉之急,薩達姆決定硬搶,而這個註定要被搶的倒黴國家,就是科威特。
實際上,薩達姆的目標不僅僅是科威特,還有隔壁的沙特,當然,沙特也只是吞併科威特之後的下一個目標。
科威特只是個小國,和伊拉克搶石油也是有限的,但沙特卻坐擁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石油儲存量可想而知。
8月,薩達姆派出20萬大軍入侵科威特,但攻打科威特只用了幾萬人,剩下的十幾萬大軍都部署在了沙特邊境。
當時沙特也十分擔心自己遭到入侵,還不斷放出訊號,聲稱自己手中擁有重量型的先進武器。但奈何薩達姆根本不把這種暗戳戳的警告放在眼裡。
科威特遭到入侵之後,聯合國立即做出了反應,美國摩拳擦掌,決定以暴制暴。
但當時聯合國出於綜合考量,還是決定先談判,以“和平解決”為上,因此派出了中國代表團,前去伊拉克談判。
中國認為,伊拉克對科威特的殘暴行為,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侵略行為。
但中東地區一向不太平,薩達姆當政之後,戰爭更是頻繁。兩伊戰爭已經讓百姓苦不堪言,而且中東地區的戰爭勢必會影響到整個世界,彼時第二次世界戰爭剛結束半個世紀,如果再爆發大的爭端,於哪個國家都沒有好處。
中方談判
11月,錢其琛來到了伊拉克。錢其琛來到伊拉克之後,當時並沒有第一時間和薩達姆見面,而是先和伊拉克外交部長阿齊茲進行交涉。
但在談話過程中,錢其琛發現,阿齊茲絲毫不覺得自己國家的侵略行為有什麼不妥,談到最後,更索性有意避開這個問題。
談話結束後,錢其琛將最後的希望放在了薩達姆身上,他希望透過交談,能夠讓薩達姆改變想法,否則聯合大軍和伊拉克必定會有一場大戰。
第二天一早,錢其琛和代表團乘坐汽車前往薩達姆的住所。國際傳聞,薩達姆為防暗殺,有多個住所,行蹤不定,而且還有不少替身,因此錢其琛等人在城中繞來繞去,許久才來到了一處隱秘的軍事駐地。
面對中國代表團的到來,薩達姆的態度還算“謙和”,雙方落座之後,錢其琛直接步入正題,表明這次對話,是希望能夠解決當前的海灣危機。
錢其琛率先說到:“我會認真聽取總統閣下談談如何和平解決問題”。一說到這個問題,薩達姆顯得有些不高興,隨後他說了一句讓在座的人都感到十分震驚的話。
“科威特本就是伊拉克領土的一部分,就如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伊拉克歷屆領導人從來沒有以法律形式承認過伊科邊界,而現在,科威特仗著美國做靠山,企圖利用美國對伊拉克施壓。”
錢其琛聽出了薩達姆話語中的怒意,隨後他說:“香港並不是一個主權國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目前中英正在談判,英國同意歸還香港,而現在,正是香港迴歸過渡期。而科威特不同,他是一個主權國家,是國際上普遍承認的,即便伊拉克不承認這點,但在國際上,這一事實無從爭辯。”
薩達姆沉默良久,終究不肯低頭:“在未得到美軍撤軍的明確保證下,伊拉克不會做出任何表態。如果得到保證,我將採取大方的、發放的態度。”
這次談話最終沒有得到什麼實際性的結果,談話結束後,錢其琛感嘆,薩達姆冥頑不明,戰爭恐怕在所難免了,而伊拉克也將會為他們的侵略行為付出代價。
自食苦果,遺禍多年
既然伊拉克拒不撤兵,那麼美國也就有了正當理由,這一場戰爭,其實美國早已經盼望已久,他們早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再次向世界證明,他們才是世界的霸主。
美國靠戰爭發家,而後立足於世界,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美國嚐到了失敗的滋味,他們國家的大部分人民,早已經疲憊不堪,出現了極度厭戰的情況。
而薩達姆這一次發動戰爭,也是在賭美國敢不敢出手,驕傲自大的薩達姆認為,美國一定會謹記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帶來的痛楚,謹慎出兵。
但美國不僅要敲打伊拉克,更是為了寶藏“石油”。中東地區擁有全世界60%的石油,倘若放任不管,伊拉克控制了海灣地區,美國再無可奈何。
因此這時候出手,是最好的時機,儘管美國內部意見不統一,但在布什的決定下,西方國家還在不斷往海灣地區增兵。
從8月7日起,多國部隊已經完成了防禦和進攻部署,海灣地區的兵力已經多達80萬。美國更是出動了25萬大軍,作戰物資54.4萬噸,還有無數先進武器。
10月,在美國的領導下,各國開始在海灣地區進行軍事演練,目的就是為了震懾伊拉克。與此同時,伊拉克也在不斷地修建駐地,準備武器。
11月29日,安理會要求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之前從科威特撤兵,否則後果自負。固執的薩達姆直接選擇了無視。
1991年1月17日,聯合軍對伊拉克發動了空隙,這場空隙持續了42天。美軍先是出動了3萬架次飛機,發射導彈240多枚。
在炮彈的轟炸下,伊拉克的通訊中心、機場、導彈基地、防空體系、雷達等重要設施全部被摧毀。
1月31日,美國開始轟炸伊拉克的交通樞紐和運輸路線,伊拉克軍隊的裝備儲存和軍隊基地也遭到了重創。
紅海有美國的3個航母編隊,空中則是從四面八方用來的幾百架飛機,海灣地區的土地,在戰爭中遍佈狼煙。
2月24日至2月28日,美國啟動“沙漠軍刀”行動,這四天之內,他們以秋風掃落葉般的速度結束了這場戰爭。
多國聯軍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夾擊而來,伊拉克在科威特的國衛隊很快被殲滅,伊拉克國內的師團也被打垮,而伊拉克辛苦建立起來的海軍則在這場戰爭中徹底被消滅。
“海灣戰爭是伊拉克替全世界挨下的一巴掌,不僅捱打的疼的死去活來,圍觀的也都冷汗嗖嗖。”海灣戰爭結束後,人們這樣說道。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海灣戰爭實在是可怖,它是繼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再一次震驚世人的戰爭。
海灣戰爭中,各國展現了數不清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坦克、飛機、航母早已是司空見慣。這場戰爭,導致全球軍事理念變革。
此戰過後,最大的受益者還是美國和沙特,薩達姆為自己的輕狂付出了代價,而美國則靠著這場戰爭維護了自身的霸權。
不僅如此,美國的國際地位再一次提升,還博得了中東國家的好感,從此在海灣地區、全球石油市場,美國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和控制權。
有人歡喜有人愁,反觀伊拉克,戰爭過後,伊拉克損失了兩千億美金,軍隊戰鬥力幾乎被碾壓為零,戰爭中投放的生化武器還導致伊拉克人們染上惡疾。
自此之後,伊拉克受到聯合國鉗制,不僅被經濟制裁,還時不時被突擊檢查,以防止伊拉克擁有先進武器。
海灣戰爭同時也葬送了薩達姆的未來,2003年,在西方國家的干預下,薩達姆下臺。2006年,薩達姆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貪婪自大的人最終走向了滅亡,他可以一死了之,但伊拉克卻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未知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