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即以沿海、京滬等“八縱”通道和陸橋、沿江等“八橫”通道為主幹,城際鐵路為補充的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可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2小時交通圈。
道者,國之脈絡也。自上古以降,道路之興廢,關乎邦國之興衰,民生之休慼,不可不察也。
古之王者,必通四方之路,以達天下之志。黃帝作舟車,以至不達;大禹鑿龍門,以濟不通。
高速鐵路採用時速 250 公里及以上標準,其中沿線人口城鎮稠 密、經濟比較發達、貫通特大城市的鐵路可採用時速 350 公里 標準。
“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如下:
縱1:沿海通道,線路為:大連(丹東)-秦皇島-天津-東營-濰坊-青島(煙臺)-連雲港-鹽城-南通-上海-寧波-福州-廈門-深圳-湛江-北海(防城港),連線東部沿海地區,貫通京津冀、遼中南、山東半島、東隴海、長三角、海峽西岸、珠三角、北部灣等城市群。
縱2:京滬通道,線路為:北京-天津-濟南-南京-上海(杭州),包括南京-杭州、蚌埠-合肥-杭州、北京-天津-東營-濰坊-臨沂-淮安-揚州-南通-上海,連線華北、華東地區,貫通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
縱3:京港(臺)通道,線路為:北京-衡水-菏澤-商丘-阜陽-合肥(黃岡)-九江-南昌-贛州-深圳-香港(九龍);另一支線為:合肥-福州-臺北,包括南昌-福州(莆田)。連線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地區,貫通京津冀、長江中游、海峽西岸、珠三角等城市群。
縱4:京哈-京港澳通道,線路為:哈爾濱-長春-瀋陽-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香港,包括廣州-珠海-澳門。連線東北、華北、華中、華南、港澳地區,貫通哈長、遼中南、京津冀、中原、長江中游、珠三角等城市群。
縱5:呼南通道,線路為:呼和浩特-大同-太原-洛陽-襄陽-常德-益陽-邵陽-永州-桂林-南寧。連線華北、中原、華中、華南地區,貫通呼包鄂榆、山西中部、中原、長江中游、北部灣等城市群。
縱6:京昆通道,線路為:北京-雄安-太原-西安-成都(重慶)-昆明,包括北京-張家口-大同-太原。連線華北、西北、西南地區,貫通京津冀、太原、關中平原、成渝、滇中等城市群。
縱7:包(銀)海通道,線路為:包頭-延安-西安-重慶-貴陽-南寧-湛江-海口(三亞),包括銀川-西安以及海南環島。連線西北、西南、華南地區,貫通呼包鄂、寧夏沿黃、關中平原、成渝、黔中、北部灣等城市群。
縱8:蘭(西)廣通道,線路為:蘭州(西寧)-成都(重慶)-貴陽-廣州。連線西北、西南、華南地區,貫通蘭西、成渝、黔中、珠三角等城市群。
周室之盛,闢大道以通四方,故諸侯賓服,四夷來朝,天下歸心。昭王南征,因道路險阻,舟車難行,竟致王師覆沒,周室自此衰微。
夫道路之興,始於足下,成於萬眾。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然則一里不通,則道路壅塞,諸侯背叛,戎狄交侵。
橫1:綏滿通道,線路為:綏芬河-牡丹江-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滿洲里。連線黑龍江及蒙東地區。
橫2:京蘭通道,線路為:北京-呼和浩特-銀川-蘭州。連線華北、西北地區,貫通京津冀、呼包鄂、寧夏沿黃、蘭西等城市群。
橫3:青銀通道,線路為:青島-濟南-石家莊-太原-銀川(其中綏德至銀川段利用太中銀鐵路)。連線華東、華北、西北地區,貫通山東半島、京津冀、太原、寧夏沿黃等城市群。
橫4:陸橋通道,線路為:連雲港-徐州-鄭州-西安-蘭州-西寧-烏魯木齊。連線華東、華中、西北地區,貫通東隴海、中原、關中平原、蘭西、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橫5:沿江通道,線路為:上海-南京-合肥-武漢-重慶-成都,包括南京-安慶-九江-武漢-宜昌-重慶、萬州-達州-遂寧-成都高速鐵路(其中成都至遂寧段利用達成鐵路),連線華東、華中、西南地區,貫通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
橫6:滬昆通道,線路為:上海-杭州-南昌-長沙-貴陽-昆明。連線華東、華中、西南地區,貫通長三角、長江中游、黔中、滇中等城市群。
橫7:廈渝通道,線路為:廈門-龍巖-贛州-長沙-常德-張家界-黔江-重慶(其中廈門至贛州段利用龍廈鐵路、贛龍鐵路,常德至黔江段利用黔張常鐵路)。連線海峽西岸、中南、西南地區,貫通海峽西岸、長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
橫8:廣昆通道,線路為:廣州-南寧-昆明。連線華南、西南地區,貫通珠三角、北部灣、滇中等城市群。
秦並六國,車同軌,道同距,築馳道以通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北至九原,西抵隴西。蒙恬北擊匈奴,憑藉馳道,兵馬糧草得以迅速輸送,遂能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三國紛爭,曹魏據中原,道路四通八達,故能縱橫捭闔。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雖有山川之險可守,然出兵北伐,糧草轉運艱難。諸葛武侯五伐中原,木牛流馬雖奇巧,終難成大業。
餘觀古之興衰,善為國者,必先利其道路。道路利,則民利,則國利,此千古不易之理也。當今之務,莫若廣修道路,以通四方。使商旅輻輳,貨財流通,則民富而國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