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發了篇文章《西藏“洗衣舞”的真實場景如斯,雖沒有豐乳肥臀,但淳樸而美麗》,末尾有兩張照片涉及當地人在草場上晾曬的成堆牛糞,個別網友就較起了真,說那些牛糞是燒火用的。其實不然,只要你到川藏線上認真遊玩過,就會發現它除了當燃料,還會被很多藏民用來壘牆甚至蓋房子,類似於我們南北方建築的石頭磚塊。
當然,在親眼目睹以前,透過廣泛流傳的新聞報道和小說,我也認為把牛糞當作柴火來燒已經是物盡其用。所以剛開始看到這一堵堵的牛糞牆的時候,一度覺得自己發現了新大陸,深感不可思議。出於正常人的好奇和求是精神,還特意湊近去聞過,確實沒什麼異味,神奇吧,糞便竟然一點也不臭。
這些大小相仿的牛糞被牧民拍打成“餅”狀,曬乾後層層疊疊壘在一起,竟然嚴絲合縫,看上去還頗具美感。事後在網上搜尋,有些地方甚至還專門以“牛糞藝術牆”為載體,打造出高原上的網紅打卡點。哈哈,這應該也算是遊牧民俗文化中比較獨特的一種吧。
不過在這裡我也要發個小牢騷,因為在高原地區,有很多人文景點就算有標牌,如果沒有當地導遊帶領,散客是很難找到其真實地址的, 比如這個阿央寺。
而當時在村子裡瞎轉,還引出一位年邁的老嫗,語言不通的前提下,更坐實了自己“不速之客”的身份。也因此,本來覺得這些牛糞民居太有特色,想要多呆一會的,在她近距離的關注凝視下,著實不太自在,最後只能悻悻而撤。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影片素材可約,謝謝。)
類似的“牛糞牆”景觀在四川和西藏的高原區域農村裡其實很常見,無論造型還是數量,都達到了令人歎為觀止的程度。有趣的是或許大部分自駕遊愛好者或者騎行者都不屑於“米田共”這個字眼,所以在網上關於它的美觀和實用性,才鮮被提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