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DeepSeek很火呀,可以看看能不能應用到崇州的城市推介工作。
明白,我先和它聊一聊崇州。
嗯,請它為崇州寫一篇城市推文,側重文旅資源,富有出遊的氛圍感、風景的層次感。
當街子古鎮的第一縷晨霧漫過青瓦,罨畫池的錦鯉正輕輕啄碎簷角倒影。這座見證了《華陽國志》起筆的千年小城,把半部巴蜀風華釀成了流動的詩箋。
若你問,何處能觸控成都這座城市的時光肌理?那答案一定少不了崇州“四山一水五分田”中的四季風景。
[ 尋幽·罨畫池畔 一池山水浸詩魂 ]
步入西蜀園林孤本,方知何為"畫船聽雨眠"。唐風宋韻在曲廊間流轉,陸游當年手植的古銀杏,至今仍在秋日揮灑鎏金詞句。透過月洞門望見琴鶴堂,恍惚有青衫文士將滿池蓮香寫成《劍南詩稿》的某一章節。
[ 問道·千年文脈 煙火人間皆修行 ]
元通古鎮的黃昏自帶禪意。三江匯流處,清末民初的騎樓廊柱浸著豆瓣香,麒麟街老茶館裡,竹椅與蓋碗碰撞出綿長慢板。轉角遇見百年天主教堂飛簷,竟與隔壁洄瀾塔的銅鈴遙相應和——原來文明相遇,本就如青磚縫裡探出的野花般自然。
[ 手作·竹裡房櫳 織就東方時光 ]
在道明竹藝村,經緯交錯的不僅是竹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指尖正起落,將川西林盤的晨昏凝成可攜帶的月光。試著編一枚螳螂燈,看篾條在掌心甦醒成會呼吸的藝術品,方懂得《考工記》所言"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
[ 野趣·林泉秘境 萬物自帶詩行 ]
榿木河溼地的白鷺掠過萬畝良田,恰似杜甫筆下"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千年迴響。登上無根山觀景臺,看岷山晴雪與成都平原在雲霧中相擁,方覺范成大"萬里欲浮空"誠不我欺。夜幕降臨時,唐風蜀韻景區的螢火星河,正重寫《華陽國志》的註腳。
或許真正的風雅,從不在博物館的玻璃櫃裡。當你在懷遠藤編博物館親手打磨出一件作品,當街子麻餅的酥香混著唐求故里的荷風入喉,當民宿窗欞框住龍門山巔的星軌——便與那些課本里的詩家絕句,共享了同一種心跳。
主辦:崇州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主編:劉唱
責任編輯:高敏
編輯:吳方 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