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跟著節氣過日子。今天(11月7日)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它的到來意味著寒冷季節的開始。此時,冷空氣活動更加頻繁,進入一年中降溫最猛的時段,入冬程序也開始加速,冬季前沿會抵達黃淮北部、秦嶺、川西高原一帶。為了適應寒冷的天氣,民間有補冬、吃餃子、釀黃酒等一系列習俗。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立冬風俗圖鑑和立冬全國天氣地圖,看看這個節氣怎麼過。
立冬這樣過:補冬吃餃子釀黃酒 儲存能量抵禦寒冷
立冬分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時,水開始結冰,土地開始凍結。常年立冬節氣,冷空氣實力更加強勁,氣溫驟降,冬季範圍加速擴張,最前沿將抵達江淮一帶。為了適應寒冷的天氣,人們會進行補冬、吃餃子、釀黃酒、冬泳等一系列活動。
立冬,迎來了進補的好時節,民間有“立冬補冬,補嘴空”之說。為了抵禦冬季的嚴寒,人們往往會選擇熱量較高的食物來補充身體能量。吃羊肉是北方不少地方的冬日必備,像北京的銅鍋涮羊肉,搭配靈魂麻醬蘸料,一口下去唇齒生香;南方則更偏愛雞鴨魚肉,三五好友圍坐一起,品嚐一鍋熱騰鮮香的薑母鴨,令人心滿意足。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這天,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由於餃子的外形似耳朵,人們會認為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受凍。此外,立冬也是秋冬季節之交,餃子諧音“交子”,有“更歲交子”之意。
在浙江紹興,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傳統風俗,民間會舉辦祭祀“酒神”的活動,以祈求福祉。當地人通常認為,當年立冬至次年立春這段時間是釀黃酒的最佳時間,這時釀出來的黃酒稱為“冬釀”。此時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立冬節氣有賀冬、迎冬等豐富的慶祝活動,而近些年,立冬習俗活動有了創新。在黑龍江、河南、江西等地,人們會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遊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提高和增強人體抗寒力。需要注意的是,冬泳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建議冬遊愛好者下水前充分做好熱身活動,在水中活動時間逐漸拉長,讓身體充分適應水溫,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疾病和體弱人群不適宜冬泳。
立冬看天氣:北方寒意漸重 南方秋意正濃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立冬時節冷空氣活動更加頻繁,我國南北溫差拉大,夏、秋、冬三季並存。除了已經入冬的西北地區、華北、東北地區等地,黃淮至江淮一帶也會先後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冬天;江南等地秋意正濃,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早晚時段涼意明顯;華南南部則是夏日未盡,暑氣猶存。
立冬是全年降溫最猛的節氣,全國型寒潮也會頻繁出現,此時霜凍線將向南推進至江蘇南部、安徽南部至湖北中部一線。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常年立冬節氣全國天氣地圖來看,北方大部頻繁受冷空氣影響,寒意愈發明顯,入冬程序也明顯加速,陝西南部、山東南部、河南大部、蘇皖中北部都會陸續邁進冬天的門檻,建議大家提前準備帽子、圍巾、羽絨服等禦寒衣物,及時添衣保暖,以免感冒。
除了降溫,冷空氣還會帶來更加多樣的降水,如雨、雪、雨夾雪、冰粒等。華北地區可能會在立冬時節出現初雪,東北地區和新疆北部、青海、甘肅等地需警惕強風雪影響。建議當地農牧民關注預報預警資訊,提前做好設施農業、牲畜圈舍等的防風加固和防寒保暖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冷空氣影響間歇期間,華北、黃淮等地晝夜溫差大,溼度增加,易出現霧和霾天氣。霧和霾會導致能見度下降、空氣質量變差,嚴重時還可能引發交通事故,公眾此時應減少戶外活動,駕駛車輛需減速慢行、保持安全距離。
冬季版圖加速擴充套件的同時,秋天的前鋒也向南推進至華南地區。此時,西南大部、江南大部、華南中北部秋意正濃,不過晝夜溫差會逐漸拉大,建議大家採用“洋蔥式”穿衣法,在溫差變化大的環境下可隨意切換,保證足夠溫暖的同時還方便穿脫,不至於因為穿得少著涼,也不容易捂出汗。
而廣東南部、廣西南部、海南島一帶,仍然是一派夏日風光,部分地區白天最高氣溫會接近30℃,熱意猶存,當地小夥伴需注意防暑補水,適當使用空調和風扇降溫、多吃瓜果蔬菜等。
“倏忽秋色盡,寒意漸入冬。”立冬是秋天的結束、冬天的開始,既傳遞著天寒地凍、萬物收藏的物候變化,也傳遞著蓄能積勢、孕育未來的美好希冀。冬天來了,你準備好了嗎?(策劃/杜冰冰 設計/陳玉潔 資料支援/張斌)
(來源: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