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叔今年68歲,和老伴倆人感情不錯,但唯獨有一件事一直統一不了意見。
老伴平常特別喜歡運動,飯後會去散步消食,晚上也會跟著小區裡的人跳廣場舞。
但劉大叔是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特別討厭運動,他覺得生命在於靜養。
兩口子為此沒少拌嘴,到底誰的做法才是正確的呢?
一、長期靜養和每天鍛鍊的人,誰更長壽?
有些人覺得生命在於運動,有些人則覺得生命在於靜止,兩方人誰也不服對方的說法,到底哪個才是對的呢?
聯勤保障部隊第983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王星表示,修身養性其實並不矛盾。
修身是指運動,運動可鍛鍊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保持身體健康;養性則是指靜養,可以鍛鍊人的性格、心性,這兩者是不能切割的。
不少長壽的人,長期保持的生活模式就是動靜結合。如現今102歲的老中醫陳彤雲教授,在70歲時每日會走路5000步、90歲後把步數下降到了3000,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不斷調整運動的量。
圖源:健康時報
2023年,《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每週保證4天可以達到8000步,可獲得最大的健康益處。從側面說明,堅持運動對保持健康、延長壽命、降低死亡風險有好處。
無獨有偶,《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上也曾發表過一項涉及22398名平均年齡62歲的受試者研究,透過收集受試者每日的運動量分析每日短暫間接性劇烈運動與癌症發生之間的劑量反應關係。
在隨訪的6.7年時間裡,有2356例新發癌症,其中有1084例與運動相關的癌症。透過分析發現,每天僅需要進行4~5分鐘的間歇性運動,與總體癌症風險下降20%、運動相關癌症風險降低32%相關。
需要提醒的是,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去進行,切不可勉強自己。同時也要學會靜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放鬆的情緒等。
二、40歲前多鍛鍊,50歲後少鍛鍊,60歲不鍛鍊?
國家級名中醫徐再春曾公開發表講話,鼓勵40歲不到的年輕人多進行鍛鍊。但50歲之後運動則要悠著點,多休息才是好的養生之道。60歲之後,則不要過多鍛鍊,要保養身體。
徐老提了2個案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有一位老太太來他這裡看診的時候體重只有七八十斤,老太太覺得鍛鍊對健康有益,每天雷打不動堅持飯後5km,哪怕在日溫近40℃的炎熱夏天也是如此,但堅持鍛鍊的結果是身體越來越差。徐老提醒老人鍛鍊千萬要悠著點,尤其是在極端氣候條件下。
還有一位病人,本身罹患紅斑狼瘡,後來又被查出蛋白尿,病情加重了。詢問後才知道她每天都會鍛鍊2小時,哪怕身體已經非常疲勞乏力了還是堅持。徐老表示,一邊吃藥一邊還追求運動養生,這樣逞能只會帶來反效果。
人人都說鍛鍊好,但徐再春老師的話語或許能給到大家一些新的啟發。
三、醫生提醒:60歲後鍛鍊,應遵守3個原則
空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堯空軍老年醫學專科中心主任醫師羅惠蘭提醒,老年人想要健康運動,一定要遵循這幾個原則。
1、體力好的可選擇慢跑、健走等運動
這類老年人可適當進行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游泳、健步走、慢跑等運動,每次運動的時間最少30分鐘,每週至少3次,運動時要注意觀察心率,應達到170-年齡的標準。
2、體力較差的選擇走路
本身罹患慢性病,身體素質差的老年人,可選擇散步、太極拳等強度較低的運動,運動時保持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3、高齡老人做家務即可
本身年齡較大的老年人,日常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者是遛遛狗即可。保持身體有輕微的活動量即可,不用過度運動。
運動和靜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而是要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去權衡,對此要持有正確的心態。
參考資料:
[1]《想長壽該靜養還是多鍛鍊?聽聽醫生究竟怎麼說!》.健康時報.2023-07-03
[2]《一套適合懶人的“長壽法”!這樣休息效果堪比運動》.生命時報.2017-05-09
[3]《60歲還堅持鍛鍊的人,身體正在用四大好處回報他……》.生命時報.2019-12-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