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來看看這個病例~
撰文| 宋夢蝶
看圖診斷
一位72歲老年女性患者,因“腹痛6小時餘”入院。上腹部CT強化示膽囊增大,壁增厚,明顯強化,腔內見點狀高密度灶。胰腺周圍脂肪間隙密度增高,左側腎前筋膜增厚。你會想到是什麼病?
病例摘要
主訴及現病史:
患者老年女,72歲。主因“腹痛6小時餘”入院。
患者於6小時前進食不慎後出現腹痛,以上腹部為主,呈持續性脹痛,伴腰背部放射痛,無肩部、會陰部放射痛,伴排便排氣減少,無噁心、嘔吐、黑便、便血,無心悸、喘憋、,無意識不清及肢體活動障礙,未進食,睡眠、小便正常。在外未行藥物治療。
既往史及個人史:
既往病史數年餘,未定期監測血壓,平素口服“緩釋片(II)”,血壓控制不詳。否認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病史。無吸菸、飲酒史。
體格檢查:
T:36.8℃;P:86次/分;R:20次/分;BP:190/118mmHg。
神志清,精神一般,營養中等。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溼性囉音,心律規整,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部平坦,上腹部有壓痛、反跳痛,Murphy徵陽性,肝區有叩痛,肝脾肋下未觸及,未觸及包塊,腸鳴音正常,雙下肢無浮腫。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紅細胞5.49×1012/L,血紅蛋白109g/L,白細胞8.68×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8.07×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92.9%,降鈣素原0.090ng/ml。
生化:脂肪酶1013.20U/L,血澱粉酶大於1100U/L,總26.90μmol/L,總膽汁酸14.2μmol/L,9.99mmol/L,谷丙轉氨酶285U/L,乳酸脫氫酶419.00U/L,谷氨醯轉肽酶174.0U/L,穀草轉氨酶296U/L,直接膽紅素18.20μmol/L。
血凝六項:部分時間:19.90s,D-二聚體測定5.85mg/L,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185.742μg/ml。12月29日糖類抗原CA19-9 57.950U/mL。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類抗原CA-125、甲功三項無明顯異常。其中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血澱粉酶為危急值。
影像學檢查:上腹部CT強化:1、膽囊結石、膽囊炎;胰腺周圍炎性滲出性改變。2、多發肝囊腫(如上圖所示)。
病例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因家屬考慮其年齡問題要求內科保守住院治療。入院後予抑酸護胃、兩聯抗生素(聯合注射液)抗感染等對症治療,期間多次應用注射液止痛治療,但經抗炎、止痛3天治療後,效果欠佳。
遂請外科醫師會診協助診治,閱片後指出膽囊雙邊徵,結合腹部體徵及症狀,考慮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膽源性胰腺炎,仍建議轉外科行經皮穿刺膽囊置管引流術。患者經外科介入治療後症狀好轉,肝功能、血澱粉酶、血凝指標均在正常值範圍內。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主要由於膽道結石嵌頓導致十二指腸乳頭梗阻,膽汁胰液排洩不暢反流入胰管,導致胰酶異位啟用,從而引起胰腺及胰周組織出現水腫、出血、壞死等炎性病變。在我國,膽石病仍然是導致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1]。
既往,關於輕症型膽源性胰腺炎合併膽囊結石何時行膽囊切除手術存在爭議。
研究表明目前對於膽源性胰腺炎,臨床主要的治療手段是外科手術聯合藥物治療,一種方案是解除膽道梗阻;另一種是消除胰腺的炎症反應,遏制病情惡化。所以臨床工作中面對膽囊結石伴膽囊炎患者,尤其警惕膽源性胰腺炎,減輕患者痛苦。
參考文獻:
[1]IANNUZZI JP,KING JA,LEONG JH,et al.Global incidence of acute pancreatitis is increasing over ti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Gastroenterology,2022,162(1):122-134.
來源: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責編:肖瀟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