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酒嗎?其實,我應該這麼問,你不喝酒嗎?
撰文丨徐海軍
清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
春節期間,飯桌上少不了酒和肉,平時不喝酒的人,在過年期間也免不了要被人勸上幾杯酒,而平時就喝酒的人則免不了要醉上幾場。除了酒後不要開車,注意安全外,醉酒本身對健康也是一種損害,這也是我們急診科一到節假日期間,因喝酒來急診的病例就會增多的原因。
27歲的小張是個海歸,春節將至,他和同事們聚餐。剛參加工作的他不勝酒力,喝醉後的他意識模糊、噁心嘔吐,同事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想著把他送醫院“醒醒酒”就好了。
喝醉酒頻繁嘔吐後出現胸骨後不適症狀的患者在急診科極為常見。到達我院急診科後,我們給小張做了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多形性室性早搏,並且早搏呈現二聯律。小張只有27歲,但心電圖提示他的冠狀動脈很可能存在缺血。而他在酒後頻繁嘔吐,更會加劇冠脈缺血,進而出現惡性心律失常事件。
簡單一點說,就是會發生。
“他需要進搶救室,除了做一些檢查,還必須在裡面觀察一段時間!……”小張被我們推進了搶救室,就在我向小張的同事交代病情時,搶救室的護士向我跑來大聲喊道:“醫生快來!”
原來小張突然意識喪失、全身抽搐,心電監護儀上的圖形像是一個面目猙獰的魔鬼——惡性心律失常。它真的這麼快就發生了!
“室顫!除顫!”我一邊下達著緊急醫囑,一邊開始做胸外按壓。大多數心臟驟停剛剛發生的時候會表現為心室顫動,如果不及時搶救,幾分鐘後就會出現不可逆的腦組織損傷,腦死亡的發生只需10分鐘。時間就是生命,搶救分秒必爭。
在除顫後小張恢復了自主心跳,意識也逐漸恢復。後來他的父母趕來醫院,由於他還比較年輕,為了確認小張的冠狀動脈是否有問題,我建議給小張做血管造影術。
我耐心地向小張父母解釋說:“其實美國某機構早在2013年就回顧調查了平均年齡在36歲的屍檢報告,發現他們80%存在冠狀動脈狹窄,8%為嚴重冠脈狹窄。因為冠脈的狹窄就極有可能引發心肌梗死,進而產生心臟驟停。儘管小張在除顫後的心電圖明顯好轉,心肌酶還沒有出現明顯異常,但是,假如小張發生了心梗,那麼造成他心梗的那根血管不及時處理,將會對他之後的心功能產生嚴重影響。他太年輕了!”
聽完我的解釋,一直沒怎麼開口的小張的父親斬釘截鐵堅定地對我說:“謝謝醫生!我們同意做血管造影術”。
血管造影術順利完成,小張冠脈前降支果真發生了閉塞,年紀輕輕就裝上支架,以後也需要規律服藥,飲食、生活都需要格外注意。
小張是幸運的,假如小張被送回了家,又或者小張的同事留他再多喝一會兒……想必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會變成一個悲劇。
其實飲酒後出現的噁心、嘔吐,這些並不算啥,稍微補補液用點藥,症狀就緩解了。而喝酒後反應力下降、意識模糊發生的外傷,就比較麻煩,因為醫生猜不到他們哪裡出現了外傷,所以只能拍片子,有些還要留院觀察,避免某些遺漏掉的情況。
酒後最要命的當屬嘔吐物堵住氣道引發的窒息,這種情況分分鐘要人命。而最最麻煩的當屬急性腦血管病,這類疾病發病時本身就會出現口齒不清、走路打晃,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終身的遺憾,因為急性腦梗塞的溶栓時間窗就幾個小時。
所要要牢記這幾個關鍵詞,當醉酒的人出現:
F:face——口角歪斜、流哈喇子
A:arm——側肢體無力或麻木
S:speak——說話不利索
就有可能不是喝多了,而是出現了急性腦血管病。這時切記T:time,儘快送到醫院做頭部CT。
這就是FAST原則
當然,也不是鼓勵把所有喝醉酒的人都往醫院送,如果身邊有人喝多了該怎麼辦?
1.注意保暖,酒精中毒者血管擴張,寒冷的季節在室外極容易造成低體溫,甚至心跳停止。
2.保持患者側臥位,防止嘔吐窒息。患者酒精中毒後嘔吐很常見,如患者昏迷,嘔吐時一旦發生窒息輕者會出現嚴重的吸人性肺炎。如果發生嘔吐,應及時清除口腔內容物,避免窒息。注意:劇烈的嘔吐也會危及生命!!!
3.急性酒精中毒劇烈嘔吐可能會造成食管黏膜撕裂,引發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時會危及生命。因此,發現患者嘔吐物中有血,應該及時就醫。
4.酒精中毒後患者常常出現煩躁不安或意識不清,自我保護力弱,因此酒精中毒後外傷很常見。需要有人陪伴照料,避免外傷的發生。
5.酒精中毒後應該讓患者躺在軟床上,因為患者可能因昏迷無法翻身,長時間躺在硬地板上可能造成肌肉溶解、腎損傷。
6.急性酒精中毒能導致已經存在的疾病惡化,誘發腦卒中和心臟病,需警惕,一旦出現劇烈頭痛、噴射樣嘔吐、胸痛等相關症狀,及時就醫。
7.類雙硫侖反應:患者在服用某些藥物(如頭孢類抗生素)過程中飲酒或飲酒後服用某些藥物出現類似服用戒酒藥雙硫侖反應,多在飲酒後半小時出現不適,表現為面部潮紅、頭痛、胸悶、氣短、心率增快、四肢乏力、多汗、噁心、嘔吐、視物模糊等,嚴重者可出現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昏迷及驚厥,極個別引起死亡。症狀較輕的類雙硫侖反應一般不需要處理,症狀一般持續2-6小時,嚴重者需送醫院急診科進行診治。
切記:
沒有解酒藥!
如果醉酒者沒有反應,沒有呼吸或僅有嘆息樣呼吸,立即開始心肺復甦,撥打急救電話求助。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