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一起花五分鐘,看看今日病例有何特別之處~
撰文丨小隱
76歲李大爺近期總是胸悶氣短,前往醫院檢查。
胸部CT檢查後發現,右肺上葉存在結節。
李大爺內心惴惴不安,遂轉診至呼吸科,進一步胸部CT檢查。
一共發現有2個結節,結節1:B2b外周部分有一個接近V3aii,大小為10.5 x 9.7 mm(圖1a);結節2:位於右肺上葉S2,大小為7.8 x 5.4 mm(圖1b)。
圖1 的胸部CT掃描結果
兩個結節,這可把李大爺嚇壞了。
年輕醫生告訴李大爺,考慮到CT掃描結果和既往的前列腺癌病史,20包/年吸菸史,無職業粉塵或煙霧暴露史,最終綜合評估為非典型肺癌,臨床建議進行影像學隨訪。
李大爺開始積極配合CT隨訪。
1個月後,結節1縮小至8.1 x 8.4 mm(圖1c)。
4個月後,兩個結節均縮小至幾乎無法識別的大小(圖1e、f)。
年輕醫生根據臨床病程,告訴李大爺應該為非惡性腫瘤。李大爺終於鬆了口氣,隨後停止對患者的CT隨訪。
2年後複診,結節之一自行消退
2年後,李大爺因發現右肺上葉結節增大,於是再次入院進行胸部CT檢查。
竟發現結節1:再次增大,10.5 x 9.7 mm→19.3 x 10.4 mm(圖1g)。而結節2已完全消失。
看到此項結果,年輕醫生和李大爺驚呆了,一面是結節的增大,一面是結節的自行消退。
一時之間,不知是喜是憂。
求助上級主任,竟是這個意想不到的疾病!
主任在看了李大爺的病史後,建議進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PET) /CT檢查。
結果顯示最大標準攝取值 (SUVmax) 為10.82(圖2)。又經支氣管鏡檢查,診斷為肺鱗狀細胞癌。
圖2 腫瘤PET/CT檢查結果,腫瘤的SUVmax為10.82
於是,主任給李大爺進行右肺上葉切除及ND2a-1淋巴結清掃術。
術後切除腫瘤組織病理顯示:成片深染基底樣細胞,胞質極少,周邊柵欄狀,有肺泡結構。腫瘤內部可見廣泛壞死(圖3a)。
免疫染色顯示:腫瘤細胞p40+,最終診斷為基底細胞樣鱗狀細胞癌(BSCC)。此外,免疫染色顯示腫瘤周圍和組織間隙有CD4+T淋巴細胞和CD8+T淋巴細胞浸潤(圖3b,c)。
圖3 病理學結果
BSCC到底是什麼疾病,年輕醫生一頭霧水?
主任告訴年輕醫生,BSCC是肺鱗狀細胞癌的一種罕見亞型,由鱗狀細胞肺癌和基底細胞癌細胞學和組織結構特徵的細胞組成,鱗狀細胞成分的比例低於50%[1]。既往報道BSCC佔所有肺鱗癌的3.9%-5.2%,典型表現為臨床進展快、生長速度快、預後差。
主任課堂:腫瘤的自行消退,
免疫系統T細胞發揮重要作用
1966年,癌症的自發消退被定義為完全或部分、暫時或永久消失,未經任何醫學治療或存在被認為不足以產生最終消退的治療。(NSCLC)的自然消退相對罕見,既往僅報告25例[2],且大多數患者年齡較大,中位年齡為69歲。而截止文獻發表時,這是首個關於BSCC自行消退的病例報道。
關於癌症自行消退的確切機制雖然並未明確,但目前有以下幾種理論[3]:
1.全身感染後的免疫應答調節
免疫反應被認為與區域性細胞因子釋放和/或細胞免疫啟用導致炎性壞死或T細胞介導的細胞凋亡有關。有病例[4]報道(主要是)表明,病毒感染背景下釋放的細胞因子(例如麻疹、帶狀皰疹和肝炎)理論上與自發消退相關。
2.神經心理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
長期以來,心理神經免疫學機制已逐漸成為研究熱點。目前理論認為,心理社會應激源增加可影響干擾素-γ和白細胞介素-2的血清水平,隨後降低自然殺傷細胞和淋巴細胞活化的殺傷細胞毒性[5],但心理神經免疫學理論一直存在爭議。
3.激素機制
在自發消退相關激素機制方面,有研究表明肺癌中存在雌激素受體(主要為腺癌)。既往的1例病例[6]報道中,患者在開始激素替代治療後肺結節增大,在停止激素治療後6周肺結節消退。但本篇病例患者從首次檢查發現肺癌,直至消退後6個月後才開始接受激素治療,因此激素機制不適合作為本例癌症自發消退的原因。
4.細胞正常分化
分化機制與早期癌細胞向正常細胞的轉化有關,通常被認為是由於在消滅先前存在的致癌物背景下的細胞修復。此類分化機制主要發生在生殖細胞腫瘤或侵襲前腫瘤患者群體。
大多數報道認為自行消退腫瘤機制與免疫學相關,因為具有免疫原性的黑色素瘤、腎細胞癌和血液腫瘤發生自行消退的病例相對常見。在本病例中,病理學檢查顯示BSCC腫瘤和組織間隙周圍存在CD4+和CD8+T細胞浸潤。同時既往研究在腫瘤自發消退患者所切除的肺癌標本中,也發現腫瘤周圍CD8+T細胞浸潤[7]後又自行消退。總的來說,CD8+和CD4+T細胞可能在癌症自發消退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
[1]Yuan G,Zhan C,Huang Y,Zhu D,Xie H,Wei T,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a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Peer J.2019;7:e6724.
[2]Walls M,Walls G,James J,Crawford K,Abdulkhalek H,Lynch T,et al.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ALK fusion protein-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BMC Pulm Med.2020;20:209.
[3]Gladwish A,Clarle K,Bezjak A.Spontaneous regression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BMJ Case Rep.2010;2010:bcr0720103147.
[4]Kumamoto M,Nakamine H,Hara T,et al.Spontaneous complete regression of high grade non-Hodgkins lymphoma.Morphologic,immunohistochemical,and gene amplification analyses.Cancer 1994;74:3023–8.
[5]Kiecolt-Glaser JK,Robles TF,Loving TJ,et al.Psycho-oncology and caner:psychoneuroimmunology and cancer.Eur Soc Med Onc.2002;10:165–9.
[6]Kaegi E.Unconventional therapies for cancer:1.Essiac.The Task Force on Alternative Therapies of the Canadian Breast Cancer Research Initiative.CMAJ 1998;158:897–902.
[7]Haruki T,Nakamura H,Taniguchi Y,Miwa K,Adachi Y,Fujioka S,et al.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report of acase.Surg Today.2010;40:1155–1158.
本文稽核:徐蔚然教授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