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一例被誤診為的暈厥,引人深思!
撰文丨松柏
暈厥是臨床急症的常見症狀,可由多種病因引起,且在臨床中較易被誤診,這不僅需要醫師提高對暈厥診斷和鑑別診斷的水平,也需要建立多學科共同合作以確定暈厥病因。暈厥在醫學上叫做一過性意識喪失,常可自行完全恢復,不需要人工復甦,也不會留下後遺症。但臨床上導致暈厥的病因很多,正確識別並診斷暈厥的分類和病因非常重要。
臨床上將暈厥主要分為四大類:心源性暈厥、腦源性暈厥、內分泌性暈厥、血管迷走性暈厥。本文透過一個病例帶大家梳理一遍暈厥的診療思路。
3年發作100次,病因究竟為何?
患者是一名15歲的男性,3年前患者由臥位變為站立位行走時突然出現黑矇,繼之全身發軟、四肢無力倒地,發作時意識清楚,平躺不足30s後症狀緩解,起初約3個月發作1次,後逐漸進展至每天發作5~6次,3年中發作次數達約100次,其中伴意識喪失3次。
曾在當地醫院就診行頭部CT檢查,結果正常。因症狀反覆發作就診於國內多家大型三甲醫院,行頭部磁共振、腦電圖、頸椎磁共振、動態心電圖等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2年前因上述症狀再次發作,於外地某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經長程腦電圖檢查後診斷考慮癲癇,給予丙戊酸鈉緩釋片500mg每日1次治療,出院後症狀、發作頻率無改善。
同年於某醫院心內科住院,完善心臟CT示左冠狀動脈異位起源於右冠竇,走行於右心室流出道與左心室心肌內。運動平板試驗陰性。當地醫院心外科認為暫無手術指徵,但不除外惡性心律失常可能。
數月後複查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A)提示左冠狀動脈起自右竇,全程未見明確有意義的狹窄。並行左冠狀動脈去頂術,去頂後左冠狀動脈開口擴大,且壁內走行段縮短。術後症狀仍反覆發作,發作頻率亦無明顯變化。
抽絲剝繭,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患者既往無特殊病史,入院後醫生做了仔細的查體,發現患者除了有記憶力減退,腱反射(++)之外,其餘均未見異常。
同時完善了血常規、二便常規、肝腎功能、心肌酶譜、肌鈣蛋白I、甲狀腺激素和電解質等抽血化驗均顯示正常。頭部磁共振、12導聯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超聲心動圖檢查也未見異常,負荷心肌顯像及心電圖運動試驗均陰性。複查冠狀動脈CTA顯示:左主幹起源於右冠竇後在心肌間走行,繞過肺動脈前方,於前室間溝分出迴旋支和前降支,後穿出心肌,右冠狀動脈、前降支、迴旋支未見明顯狹窄。
醫生根據上述檢查結果暫不考慮癲癇、惡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因素引起的暈厥症狀反覆發作。
患者做了那麼多的檢查,卻遲遲沒有找出真相,原因究竟為何?接著往下看~
為進一步尋找病因,醫生建議患者完善直立傾斜試驗。在完善檢查過程中,患者直立20min後心率由73次/min上升至124次/min,血壓未見明顯變化。含服硝酸甘油0.5mg 3.5min後血壓由108/73mmHg降為71/57mmHg,患者出現心悸、乏力、出汗等症狀,血壓下降,立即平臥位後患者症狀好轉。
至此,真相終於水落石出!
本例患者症狀發作多出現在體位變化時,具有突發、短暫的特點,當黑矇出現及時平躺可迅速恢復,3年中發作達約100次,其中意識喪失3次,意識恢復後無後遺症。
結合檢查結果及病史可排除癲癇、直立性低血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引起的暈厥。
最後經過直立傾斜試驗並結合症狀發作的特點可明確診斷。
你知道答案是什麼嗎?
即可檢視答案~
參考文獻:
[1]任素粉,陳步星. 誤診為癲癇、心肌缺血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一例[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9,47(6):498-499.
責任編輯:老豆芽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