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也叫大型真菌,是一類肉眼可見、手可觸控的真菌。它們有著多種多樣的形態和功能,有些可食用,有些可藥用,有些有劇毒,有些能使人致幻。
蘑菇分佈範圍廣泛,從熱帶雨林到寒帶冰原,幾乎無處不在。而在青藏高原這樣一個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氣候乾燥且輻射強烈的地區,蘑菇也展現出了驚人的適應能力和生存策略。
本文將介紹3種青藏高原上常見的蘑菇——灰蓋蠟傘、黃褐鵝膏和喜馬拉雅假齒菌,它們都有自己的特徵和故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青藏高原上,早晨的雲霧會將山分成明顯的 3 層,我們採蘑菇的地方通常在山體最底層的雲冷杉林中(圖源《知識就是力量在》雜誌)
灰蓋蠟傘:高原上的“黏蚊板”
提到捕食,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動物的專屬能力,少數人也會想到豬籠草、狸藻等食蟲植物。但你知道嗎?蘑菇也有捕食功能,而且方式多種多樣。例如,我們日常食用的平菇等蘑菇,可以利用菌絲上的套索捕食線蟲。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真菌的菌絲可以分泌某些物質吸引線蟲,同時可以感受線蟲的分泌物從而產生套索。
(繪圖 飛飛)
在青藏高原,筆者發現了一種更神奇的捕食蘑菇。2019年,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學考察途中,筆者在林芝市的一片森林中見到了一種蠟傘屬的蘑菇,它的菌蓋呈灰色,附有一層很黏的黏液。這個蘑菇的蓋表如同一塊黏蚊板,上面黏滿了昆蟲,包括蚊、蠅、蜂等多個種類,一共有37只;旁邊幼小的子實體上也黏附著2只蚊類,可見這並非偶然現象。
(繪圖 飛飛)
雖然知道蘑菇的菌絲可以捕食線蟲,但這還是筆者第一次見到蘑菇菌蓋捕捉昆蟲,在全球的記錄中也僅有一例黏小菇捕捉害蟲(蚊子)的記錄。返回實驗室後,筆者鑑定出這個蘑菇叫作灰蓋蠟傘(Hygrophorus griseodiscus),遺憾的是,文獻中並沒有關於此物種菌蓋黏附蚊蠅的記錄。
灰蓋蠟傘的蓋表黏附了蚊、蠅、蜂等不同種類的昆蟲,共 37 只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灰蓋蠟傘為什麼會黏附捕捉昆蟲?它是為了獲取額外的氮元素,還是為了防止昆蟲的取食,或者有其他原因?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不過,肯定的是,這種獨特的捕捉蚊蠅的方式,一定有助於灰蓋蠟傘在原始森林中生存。
灰蓋蠟傘生境(生物的個體、種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黃褐鵝膏:大樹下的“鵝蛋”
提到有毒的蘑菇,許多人的固有印象是“越鮮豔的蘑菇越有毒”;對蘑菇有一定了解的人會以為穿“三件套”的蘑菇大多有劇毒,即頭上戴帽子、腰間套裙子、腳上穿襪子,因為“三件套”是劇毒蘑菇家族——鵝膏屬的典型特徵,此屬盛產毒蘑菇,因誤食毒蘑菇死亡的案例,近90%都是由此屬成員造成的。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在中國西南地區就生長著既鮮豔又身著“三件套”的鵝膏屬的家族成員——黃褐鵝膏(Amanita ochracea)。這種蘑菇不僅無毒,而且美味可口,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道佳餚。
黃褐鵝膏幼時,內部為橙紅色,形似蛋黃;外部是一層白色的外菌幕,如同蛋殼;整體有拳頭大小,酷似一顆巨大的鵝蛋,因此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鵝蛋菌”或“雞蛋菌”。
黃褐鵝膏幼嫩的子實體,外形酷似鵝蛋(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鵝蛋菌在中國主要分佈在雲南、西藏、四川等地海拔3000米左右的森林裡。作為外生菌根菌(許多大型真菌和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關係,被稱為外生菌根),黃褐鵝膏需要與雲杉、冷杉、高山松等大樹“合作”,為大樹提供水分、無機鹽等物質;作為回報,大樹會為黃褐鵝膏提供碳水化合物。
與鵝膏屬“毒倒四方”的江湖傳聞不符,黃褐鵝膏不僅無毒,反而甜爽美味。它深受當地人喜愛,夏秋季時常有人在路邊售賣。古籍《菌譜》中記載:“生高山,狀類鵝子,久乃撒開,味殊甘滑,不謝稠膏。”意思是,它生長在高山上,形狀像鵝蛋,時間久了就會張開傘,味道甜而爽滑,味道不比稠膏菌差。
黃褐鵝膏生境圖(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但是,筆者依然不建議大家自行採食黃褐鵝膏——身著“三件套”的蘑菇非常多,顏色又十分接近,例如在中國西南地區十分常見的黃蓋鵝膏(Amanita subjunquillea)有劇毒,一小朵便足以讓一個成年人喪命。若是識菇經驗不足,哪怕一鍋中混入一朵,也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喜馬拉雅假齒菌:長“牙齒”的木耳
在擔子菌(有性繁殖產生擔子,在擔子上形成有性孢子的真菌類群)中,能夠形成果凍狀子實體的蘑菇主要分佈在3個主要的目中:木耳目(Auriculariales)、銀耳目(Tremellomycetes)和花耳目(Dacrymycetes),它們雖然屬於不同的家族,卻都趨同性地具有果凍狀的特徵。這是因為果凍狀蘑菇的菌絲具有很好的收縮性——在漫長的旱季,細胞可以收縮成薄而堅固的薄片休眠,從而保護自己;在水分充足時,細胞可以吸水膨大,直至長成果凍狀,從而儲存足夠的水分。這些細胞可以反覆失水、吸水,在每個雨季到來時,都可以起到擴散孢子的作用,看來真菌很早就明白了可持續利用的原理。
喜馬拉雅假齒菌(Pseudohydnum himalayanum)就是屬於木耳目的一種果凍狀真菌。與我們熟悉的木耳不同,在喜馬拉雅假齒菌的背面生長著參差不齊的“牙齒”,這些“牙齒”呈白色或淡黃色,長度從幾毫米到1釐米不等,或密集或稀疏地分佈。
喜馬拉雅假齒菌的“牙齒”是一種特殊的孢子器官,其作用是承載用於繁殖的孢子,並在水分充足時,將孢子從“牙齒”的頂端釋放出來,隨風散播到其他地方。此外,這些“牙齒”還有擴大表面積和從空氣中吸收水分的作用。由此可見,蘑菇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有不少“發明創造”。
喜馬拉雅假齒菌對重金屬和放射性物質都很敏感,一旦被汙染,它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可以作為生物指示劑,用來監測環境的汙染程度。
喜馬拉雅假齒菌和木耳是近親,可以說是帶殖的孢子,並可以幫助子實體吸收水分(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透過認識灰蓋蠟傘、黃褐鵝膏和喜馬拉雅假齒菌這3種青藏高原上常見的蘑菇,我們可以發現,蘑菇是一種非常奇妙的生物,它們有著各自的適應能力和生存策略。在青藏高原這樣的極端環境中,蘑菇展現出了驚人的多樣性和創造性。當然,青藏高原上的蘑菇還有很多,也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和發現,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激發你對蘑菇的興趣,也希望你能夠在未來有機會去青藏高原上觀賞這些奇妙的蘑菇!
撰文| 王庚申
責任編輯 | 高琳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走!去看青藏高原上的奇妙蘑菇》 ❖
現訂購2024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