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首都兒科研究所(以下簡稱“首兒所”)舉行兒童體醫融合中心揭牌儀式。首都兒科研究所黨委書記張金保,黨委副書記、所長張建,常務副所長孟黎輝,副所長谷慶隆,副所長邰雋,副所長袁靜,總會計師高志強出席活動,所長助理、兒童保健中心執行主任王琳主持,職能處室及現場18組家庭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張建所長在致辭中表示,兒童保健中心自2023年2月率先開設了全國第一家兒童運動門診,為兒童青少年提供運動評估與科學運動鍛鍊指導。在此基礎上,首兒所與首都體育學院合作,共同設立了體醫融合中心,這是推動醫療衛生與體育健身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目前,很多兒童青少年面臨體重異常、視力下降等問題,他們有的不愛運動,有的不會運動,戶外運動和真正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嚴重不足。體醫融合中心將透過體育與醫療的深度融合,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全面、系統的健康管理服務,打造一個集體育健身、醫療康復、健康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同時提供個性化的運動處方、智慧運動干預、健康監測、健康教育等服務。
張金保書記對兒童體醫融合中心正式運營表示祝賀,他指出,兒童體醫融合中心的成立是落實努力使孩子不生病、少生病的健康中國行動,落實尹力書記優先解決“小小孩”問題的重要舉措。同時,張金保書記也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加強體醫融合,搭建好國家級平臺,希望首兒所與首都體育學院的“雙首”合作,能夠在兒童健康促進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二是加強醫教融合,在兒童成長的關鍵期,促進兒童健康高質量發展,讓他們不僅有健康的體魄,更有健康的精神,成為國家的棟樑。三是加強體保融合,做好兒童保健與體育融合的研究,加強體育保健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在兒童健康促進、增強兒童體質方面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讓首兒所的體醫融合成為北京的“首兒實踐”,成為國家的標杆。
隨後,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心的四個訓練區域。在運動評估區,一對雙胞胎兄妹的互動尤為引人注目。據家長介紹,兄妹二人是早產兒,出生後在首兒所NICU住了一個多月,隨後一直在保健科隨診。“臨床醫生解決了孩子們的疾病問題,把不好變成好,保健醫生則是好上加好。我們這次隨診趕上了體醫融合中心的開診,正好解決了孩子不愛運動、不會運動的問題,尤其是哥哥做過胸部畸形的手術,術後怎麼運動確實讓我很發愁,現在終於有解決方案了”。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要“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中提出,要強化兒童營養餵養與運動指導,推進兒童營養、運動醫學門診建設,加強兒童營養餵養諮詢、運動指導科學專業隊伍建設,提高營養餵養諮詢和運動指導能力。
近年來,隨著兒童群體對科學運動的迫切需求,一些兒童疾病迫切需要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運動不僅有助於強健體魄,也有助於健康的心理。為此,首兒所在國家衛生健康規劃的指引下,推動醫體融合兒童健康促進模式,整合醫療體育技術資源,試點開設兒童運動體能門診。自開診以來,共接診1106名兒童,其中由於體態問題就診的兒童為592名,由於運動能力較弱就診的兒童為248名,運動時有疼痛的兒童為150名,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兒童缺少科學的運動指導以及滿足兒童身心發展需求的運動方案。
兒童體醫融合中心設有體能訓練區、本體感覺訓練區、能量代謝監測區、運動評估區等,配備了人體能量代謝艙、運動負荷試驗測試系統、3D複合運動訓練臺等多種先進裝置,確保評估和訓練的科學性與精準性。人體能量代謝艙能夠監測兒童在不同生理狀態下的能量代謝變化,為臨床患病兒童和健康兒童的科學運動研究提供精準的資料支援;運動負荷試驗測試系統和3D複合運動訓練臺可以對兒童的肌肉力量、耐力、協調性、平衡能力、心肺功能、視覺運動協調能力等多方面運動功能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精準掌握兒童運動能力的現狀。
首兒所將以兒童體醫融合中心的開診為契機,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制定滿足兒童身心發展需要的運動方案,讓健康兒童更健康,讓長期被忽視運動指導的特殊體質人群也能增強體質,促進兒童早期全面發展,全面提升兒童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水平。
文 | 邱爽、王琳
攝 | 袁超
編輯 | 宣傳中心 郝潔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
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
首都兒科研究所融媒體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選“在看”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