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人工智慧在真實醫療場景中發揮著越來越多的實際診療價值,國家衛健委發文稱,人工智慧的使用場景包括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的全流程智慧化診療等。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國家疾控局綜合司聯合釋出《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參考指引》,指出各地要積極推進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慧+”應用創新發展,在醫學影像智慧輔助診斷及質控、臨床專病智慧輔助決策等方面,構建決策模型和演算法,智慧生成臨床專病診療方案,實現各類專病智慧化、規範化、精準化全流程臨床診療輔助,提供輔助決策支援,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去年5月,醫聯釋出了自主研發的基於Transformer架構的國內首款醫療大語言模型——MedGPT,主要致力於在真實醫療場景中發揮實際診療價值,實現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的全流程智慧化診療能力。一年多時間內,越來越多的人在MedGPT幫助下獲益。那麼究竟其安全性如何?
12月1日,《未來醫生會客廳》欄目以醫療大模型在兒科診療過程中的安全性研究為主題進行線上直播,會議特邀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小兒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蔡栩栩分享臨床真實案例,原西安市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未來醫生全職醫生耶東強一起線上分析,探討醫療大模型如何在兒科領域築牢安全防線。
MedGPT打破了傳統診療模式
耶東強介紹,MedGPT是透過收集足夠資訊並做出符合醫學的決策,以“治癒”為目的而進行人機互動。在 預訓練階段就使用了超過20億的醫學文字資料,微調訓練階段使用了800萬條的高質量結構化臨床診療資料,並投入超過100名醫⽣參與人工反饋監督微調訓練,在儲存了大量的典籍文獻、臨床案例後,透過學習、記憶、儲存,可以對患者輸入的臨床診療資訊自動調取儲存和記憶,並對診療內容進行處理,有效提升模型的疾病特徵判斷與模式識別能力,確保醫療準確性。
目前,類似MedGPT等醫療大模型在兒科診療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果,有不少實際應用案例,既體現了醫療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性和實用性,也為兒科醫生提供了強有力的輔助工具。
耶東強透過隨機抽取的5個真實案例,展示了醫療大模型在具體病例中的表現和價值。蔡栩栩逐一分析,同大家一起探討AI診療在實際應用中的優點和不足。
其分析的首個患兒是一名8歲女童,問診時發燒至39度,伴有關節疼痛等。可以看到,人工智慧在問診時的優點包括“不知疲倦,問題較多,可同時為多人服務”等,具備人工所不具備的優勢。在審查AI醫生建立病情小結以及給出詳細的用藥建議時,蔡栩栩判斷其初步用藥合理,同時補充道,建議患者線下具體檢查,同時建議人工智慧在問診時諮詢的問題可更加具有針對性一些。這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MedGPT及未來醫生在兒科問診應用中的安全性與準確性,作為前沿技術,對臨床賦能,成為醫生的好幫手。
圖 AI對流行性感冒的處置意見與治療手段
AI醫生實際病例中的有效應用
再看其他病例。
第二個病例是患有過敏性鼻炎的8歲男性患兒,其經常流鼻血,在經過問診後AI醫生給出了對症治療的方案。
第三個病例是疑似過敏性紫癜的10歲女患兒,AI醫生給出了必要檢查清單和其他建議。透過這兩個病例,蔡栩栩認為AI問診過程中的對話缺乏連續性、深入性,這樣得到的病史資訊比較片面,影響判斷病情輕重、過敏源等。同時,MedGPT的資料庫資訊是否及時更新這點也很重要,可以減少無關的問診。例如過敏性紫癜被更名為IgA血管炎,這些前沿的醫療成果和技術也該被MedGPT同步學習、記憶,將新知識應用在診療中提高準確性。
第四個病例是解讀7歲女孩的口腔X線片,患兒家屬訴求是需要矯正或正頜,AI醫生很快給出一份治療方案,骨性分析、牙性分析、軟組織分析等並詳細說明。這表明AI醫生能夠全面分析資料,精準抓取關鍵資訊,體現了速度快、效率高的優勢,讓蔡栩栩也為之讚歎。
最後的病例是來自於從心理科出院的14歲女性患者,其存在手抖症狀,AI醫生分析了藥物影響,從多個角度給出建議。用藥建議方面,蔡栩栩認為AI醫生給出的建議和結論較為寬泛,當然其附上了堪稱“說明書”的大段介紹,利於患者更好了解藥物情況並綜合判斷,事實上,患者仍需進一步到線下找醫生進行改進醫療方案,以分清主次。
總體來看,AI醫生對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診斷較準,在兒科應用領域的診斷準確性有明顯優勢。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目前在線上診斷尚不完善,離不開醫生的稽核,人工智慧對某些特定群體或病情變化快的疾病的診斷準確性還有待提升。當然作為臨床輔助手段,其做到這一步已非常不易,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將更加寬泛和精準。
AI會成為臨床醫生最出色的“秘書”
在深度探討環節,蔡栩栩還親自體驗了MedGPT的應用。她透過口述病例,和AI醫生一問一答,AI醫生給出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情評估和用藥建議,提醒其及時線下就診,蔡栩栩對此建議也較認同。
“AI會取代人類?”蔡栩栩表示,以目前醫學發展的程序來看,AI更多作為醫生的輔助工具,使診斷、治療會有一個新的飛躍,醫生能被AI完全取代還是遙遙無期的。
耶東強同樣表示,AI對臨床醫生有著巨大幫助,尤其是在實用性與輔助決策能力方面。正如檔案《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參考指引》中所寫,目前AI在影像學、臨床專病、基層全科醫生、手術智慧輔助規劃、放射治療靶區智慧輔助勾畫、智慧門診分診、智慧就醫諮詢、智慧預問診、智慧陪診、智慧隨訪、智慧滿意度調查、智慧患者院後管理、智慧病例輔助生成、處方前置稽核智慧輔助、臨床用藥及指導智慧輔助、醫保智慧稽核、中醫臨床智慧輔助診療、中藥智慧審方、智慧醫療文書質控輔助、智慧健康管理、傳染病智慧檢測、智慧老年人健康管理、手術機器人等84個場景有著出色的輔助能力和輔助手段。
現場不少臨床醫生也表示,它既可以作為輔助醫生常規問診、讀片的工具,也可以成為供給醫生參考的知識庫,減輕醫生的工作負擔。到了診斷真正的關鍵決策環節,還是需要醫生的審批確認。也有朋友表示,線上接診與線下接診的流程沒有太大區別,透過病史採集、問診等步驟給出診斷報告,針對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給出診療建議,包括居家觀察、緩解治療、線下完善檢查並確診治療、及時醫院就診、120協助等,以針對性的智慧分析給出最合適的方案。
這場圍繞醫療大模型與兒科診療價值的研討圓滿結束,大家對醫療大模型在兒科領域的應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MedGPT已經具備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到康復的全流程智慧化診療能力,可透過多輪問診引導患者收集足夠的診斷決策因子,確保診斷的準確性。此外,MedGPT擁有近3000種疾病的首診能力,同時其也具備還能在診療過程中實時輔助醫生進行決策,如治療方案的選擇、藥物劑量的調整等,這與國家衛健委正推行的政策遙相呼應。某種程度上說,以Med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與醫療領域的深度融合,正推動著產業不斷升級,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著力量。
更多兒科精彩內容掃描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開啟醫生站網頁版即可檢視~
此文僅用於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