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誕生、逐漸成長,作為父親母親難免會密切關注:孩子都遺傳了我哪些地方?
先說1個沒啥大問題,但也挺折磨人的小毛病。
*每週排便次數少於三次、糞便乾硬、排便困難才是便秘
有一種便秘,只要你少喝一點水、壓力大一點,或者少吃幾棵青菜,就可能來光顧,偏偏又難以根治——它就是功能性便秘(FC),主要是因為排便功能下降,但沒有器質性病變。
更慘的是,這個難以甩掉的橡皮糖還可能遺傳給你的下一代。
《中華消化雜誌》一項研究曾對天津722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患者的一級親屬(父母子女)患慢性功能性便秘佔29.8%,幾乎1/3的患者有家庭聚集現象。
特別是小孩子,《Nature》子刊一研究顯示,有FC陽性家族史的兒童發生FC的風險較大,並且發病年齡越小的兒童,遺傳因素對於患病率影響越大。
而22年,青島大學一項關於《學齡前兒童功能性便秘風險預測模型的構建》的研究也發現,學齡前兒童FC的發生與父母陽性家族史有關,並呈現家族聚集性,母親有便秘會增加50%可能性,父母均有便秘史的兒童會增加75%的患病率。
但基於目前研究並沒發現該病與特定基因相關,還需進一步研究遺傳與兒童FC的密切關係。
研究員猜測,遺傳因素的影響可能與兒童、父母長期生活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下有關,相同的飲食習慣及相近的生活節奏,對下一代的排便頻率和大便形狀均有影響。
當然,便秘的原因還有很多,可以先透過調整生活方式來緩解,如果效果不佳,還伴有發熱、腹部脹痛等症狀就需要就醫,排查病變。
常有人說“一瘦瘦三代,一胖胖一窩”,並非沒有道理。
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已經發現20多個明確導致肥胖遺傳的基因。
甚至,哪裡胖都可能是基因決定的。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團隊參考了50萬人的血樣資料,最終發現:有近100種基因決定脂肪在哪裡堆積且男女情況不同,女性的臀部和腿部更易堆積脂肪,而男性則容易在腹部長肉。
這也符合我們的印象,女人總在擔心自己腿粗屁股大的身材,男人苦惱於減不下去的“啤酒肚”。
但就算是天公不作美,我們也要為健康著想。肥胖會增加關節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的風險,讓人不得不警惕。
值得慶幸的是,《Cell Press》有研究證實,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體力活動、健康飲食、少久坐行為、少飲酒、足夠的睡眠等)可以抵消遺傳帶來的肥胖風險。
說到痛風,想必你的腦海裡也閃過海鮮、啤酒、紅肉、動物內臟等等高嘌呤食物,然而《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項研究,透過分析260萬人的遺傳資訊發現:痛風的主要原因或許是遺傳,而非飲食習慣。
據研究者解釋,痛風的根本原因是身體尿酸水平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內,引發免疫系統攻擊,導致炎症和疼痛。遺傳基因在每一環節中都可能參與。
而不良飲食習慣屬於誘發因素,而非決定因素。
那就意味著以後可以直接擺爛、敞開吃了嗎?當然不是,正是因為可能有易感基因,才更要多加防範。
攝入過多脂肪,會擾亂身體內部的代謝調節系統,增加糖尿病風險,而這種影響還不止步於我們自己。
《Natur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高脂飲食不僅會影響父親健康,還會透過標記精子影響後代的代謝,增加糖尿病風險。
所以,還是放下手中的肥肉吧,想想糖尿病的一系列併發症,別害了自己,又害了娃。
癌症本質上是一種基因病,由細胞基因突變引起。但一些特定的突變基因也可能傳遞給下一代,使其患上癌症的風險更高。
《中國惡性腫瘤學科發展報告2021》有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新發腫瘤中,約有5%~10%是遺傳性腫瘤。
也是因為基因作祟,相比於因環境誘發腫瘤的患者,遺傳性腫瘤患者的發病年齡更早。而且與患者的親緣關係越近,患癌風險越大。所以,家族裡有以下特徵的都應該警惕起來。
特別是以下這些癌症,高風險人群都應該定期篩查!
參考資料:
1. Yonova-Doing E, Calabrese C, Gomez-Duran A, et al. An atlas of mitochondrial DNA genotype-phenotype associations in the UK Biobank. Nat Genet. 2021;53(7):982-993. doi:10.1038/s41588-021-00868-1
2. Major, T.J., Takei, R., Matsuo, H. et al.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reveals new pathogenic pathways in gout. Nat Genet (2024). doi:10.1038/s41588-024-01921-5
3. Tomar A, Gomez-Velazquez M, Gerlini R, et al. Epigenetic inheritance of diet-induced and sperm-borne mitochondrial RNAs. Nature. 2024;630(8017):720-727. doi:10.1038/s41586-024-07472-3
4. Min Seo Kim ,Injeong Shim , et al. Association of genetic risk, lifestyle,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obesity and obesity-related morbidities. Cell Metab.2024 Jul 2;36(7):1494-1503.e3. doi: 10.1016/j.cmet.2024.06.004.
5. INTERLEUKIN-6 GENE POLYMORPHISM AND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Navruzova Sh.l. et al. doi:10.56121/2181-2926-2022-5-05-10
6. Vriesman, M.H., Koppen, I.J.N., Camilleri, M., Di Lorenzo, C. and Benninga, M.A. (2020) Manage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7, 21-39. https://doi.org/10.1038/s41575-019-0222-y
7. 丁健華,傅傳剛,趙榮華,等. 慢傳輸型便秘患者 5-羥色胺轉運體的基因多型性研究[J].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2006,9(4):328-33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06.04.016.
8. 牛玉碩, 冉霓, 胡曉雯, 等. 學齡前兒童功能性便秘風險預測模型的構建[J]. 中國兒童保健雜誌, 2022, 30(6): 612-616.
9. 闞志超,姚宏昌,龍治平,等. 天津市成年人慢性便秘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消化雜誌,2004,24(10):612-614. DOI:10.3760/j.issn:0254-1432.2004.10.011.
10. 人民網:出現功能性便秘、排便困難怎麼辦?試試這幾個辦法. 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