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溼陰暗的角落裡,生長著兩類神奇的真菌——鬼傘和鬼筆,它們往往上午還新鮮挺拔,傍晚就枯萎敗落了,因而得名“朝生暮落花”。為什麼會這樣呢?
朝菌不知晦朔——鬼傘
鬼傘,單聽名字你可能覺得它很陌生,但其實它們在城市社群中十分常見,例如晶粒鬼傘、毛頭鬼傘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朝生暮落”——子實體開傘後,菌褶會逐漸自溶。
晶粒鬼傘,俗稱狗尿苔。因其菌蓋表面有一層白色顆粒狀晶體而得名晶粒鬼傘,後期這些白色顆粒狀晶體會慢慢消失。春至秋季常生於楊樹等闊葉樹根部(供圖 / 李連芳)
這一行為看似自我凋亡,但目的是為了吸引昆蟲在其身上活動,並帶走孢子。莊子在《逍遙遊》中寫道:“朝菌不知晦朔。”意思是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用這句話來描寫鬼傘類真菌再合適不過了。
毛頭鬼傘,又名雞腿菇。初期,其菌蓋呈圓柱形,整體形似雞腿;後期,其菌蓋呈鐘形,佈滿鱗片,因而被稱為毛頭鬼傘。春至秋季常見於灌草叢附近(供圖 / 李連芳)
朝生暮落花——鬼筆
鬼筆是一類分佈廣泛且常見的真菌,子實體初為菌蕾,近球形或卵形,被一層膠質層所包裹。成熟時,由於菌柄的伸長,產孢組織將伸出地面。因其液化後的產孢組織具有濃烈的臭味,故又被稱為臭角菌。
你也許會問:“我為什麼沒見過呢?”這是因為和鬼傘一樣,鬼筆在地面上存在的時間同樣很短,常常是上午還新鮮挺拔,傍晚就衰敗了!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菜五·土菌》引陳藏器曰:“鬼筆生糞穢處。頭如筆,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
但衰敗並非是它真正死亡,只是產孢組織成熟後迅速液化,子實體敗爛而已。城市社群綠地常見的鬼筆類真菌有兩種:五稜散尾鬼筆和籠頭菌。我們食用的竹蓀也是鬼筆科的真菌,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十分漂亮,也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真菌之花”。
菌蕾及其橫切面(供圖 / 李連芳)
在夏季,比較常見的鬼筆科真菌還有籠頭菌。因其子實體酷似燈籠而得名。其菌蕾為白色,孢託為橘黃色,由數個聯合的伸展臂構成,呈籠頭狀。菌柄內部中空,呈網格狀。孢子通常生在孢託表面內側的產孢組織中,成熟的產孢組織會變得黏稠,併產生惡臭味。
籠頭菌及其菌柄橫切面(供圖 / 李連芳)
這種惡臭的氣體,其中的揮發性物質能夠吸引菌食性昆蟲訪問,其孢子能夠透過黏附昆蟲身體,或被這些昆蟲吞食藉助其糞便得以有效傳播。
撰文 | 李連芳
責任編輯 | 張麗靜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朝生暮落花——鬼傘和鬼筆》❖
現訂購2024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