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通緯·孝經援神契》記載:“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冬至沒有特定的日子,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陽曆12月21日至23日,太陽執行到黃經270度時,交冬至。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進入冬至,天氣越來越冷,寒風蕭蕭,雪花飄飄,中國北方開始出現大幅度降溫降雪的天氣。
物候特徵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此時山中的泉水已現流動且有溫熱。
民間習俗
中華先民把“冬至”視為過年,《清嘉錄》認為“冬至大如年”。從殷周到秦朝,均以冬至為歲首。古人計算24節氣是從冬至開始的,冬至所在的“十一月”曾經是正月。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舉行祝賀儀式,包括臣子對君主的祝賀、弟子對師長的祝賀、幼者對尊長的祝賀,謂之“拜冬”,例行放假 。
(圖源:千庫網)
《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宋以後,冬至是祭祀祖宗的日子,這一天人們向父母尊長拜節 。冬至,還是各種契約的簽訂和履行之日。人們過渡田地房產,往往都在八月中秋言定,冬至這天正式交割簽約。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故冬至歷來有“亞歲”之稱。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個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冬至舍藥留下的。漢南陽稂東人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辭官返鄉時,他看到白河兩岸的鄉親飢寒交迫,不少人凍 爛了耳朵,便讓弟子搭起醫棚,支起大鍋,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
(圖源:千庫網)
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另一冬至節食俗是吃餛飩,因為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盤古生於混沌,以此紀念始祖盤古誕生。
“歲月更迭,冬至如詩。”在這陰極之至、陽氣始生的節氣裡,讓我們共同領略冬至的魅力,傳承千年的智慧,品味傳統的美食。願每個人在冬至的節日裡,感受生活的美好,傳遞溫暖的力量。冬至快樂,願幸福與你同行!
撰文 | 施立學
責任編輯 | 齊敏 段陽陽
運營編輯 | 段陽陽
質量稽核 | 業蕾
❖ 文章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大雪紛紛兆豐年 陰陽轉化冬至節》 ❖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