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捉賊,一句流傳已久的民間俗語,也是《三十六計》的第二十二計。
在軍事領域,關門捉賊指面對敵軍時,要採取四面包圍、聚而殲之的策略,實戰中經常表現為圍殲戰、口袋陣等。這一策略的關鍵在於,用於封閉的“門”或包圍圈要關嚴,以防敵人逃脫,使情況變得複雜。
為了讓敵人插翅難逃,中國古代著名將領在實施關門捉賊策略時,常會根據敵情、地形,採取誘敵深入、示弱於敵等方法,確保敵人被引入預設的包圍圈,一舉實現聚而殲之的目的。
長平之戰示意圖(繪圖 / 駱玫)
白起計破趙軍主力
戰起
戰國時期,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之上,秦國日漸富強,開始向外擴張,逐鹿中原。多年來,秦國吞併巴蜀,削弱齊楚諸國,到了戰國後期,其東進最大的勁敵只剩下了趙國,兩國之爭無可避免。
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開戰,陸陸續續打了一年多。公元前260年農曆四月,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北部)之戰爆發,趙國老將廉頗佔據險要地勢,下令修築城池,堅守不出,秦軍久攻不下。
設計
兩國僵持數月,在長平集結大軍近百萬。農曆七月,秦王為打破僵局,採納了范雎的建議,派人到趙國都城實施離間,散佈傳言說:“廉頗老了,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趙王早就對廉頗退守的行為不滿,聽到這樣的流言,立刻中了計,調回廉頗,命趙括為主將,去長平與秦軍作戰。
趙括到長平後,一改廉頗的策略,開始主動出擊。秦將白起命秦軍佯裝戰敗,讓趙括取得了幾次小勝。嚐到甜頭的趙括果然得意忘形,命令趙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秦軍的營壘。
秦國將領白起(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計成
這下正中白起下懷,他派出一支2.5萬人的部隊前去突襲趙軍後方,截斷對方退路,又命一支5000餘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分割其主力的同時還切斷了糧道。
趙括此時才發現自己中計被圍,只得下令全軍停止進攻,就地紮營,靜待突圍的時機。但白起將秦軍分兵幾路,死死地將趙軍圍困起來,一連將其包圍了40余天。趙擴不得不強行突圍,多次失敗,最終身中數箭而亡。史書記載,40餘萬趙軍盡被秦軍坑殺。
趙括中了白起的“關門捉賊”之計,淪為了“紙上談兵”的笑柄。長平之戰秦軍雖也傷亡慘重,但憑此一戰便讓趙國大傷元氣,再也無力對抗秦國東進的腳步。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撰文 | 林燦 卯明燈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張麗涵
運營編輯 | 張麗涵
質量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關門捉賊——堵住敵人的逃生之門》❖
現訂購2024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