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不睡,下午崩潰”,許多人都會選擇午睡來充充電。
但當你在享受午睡的美好時,有一個問題需要謹慎,那就是午睡時間!
這可不是叔危言聳聽,對患者來說,午睡太久就是中風的一大危險因素。
中風又稱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障礙疾病。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20》顯示:中風是我國成年人死亡和致殘的首要原因。
高血壓是中風的主要推動因素,長期高血壓會損傷血管,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導致腦血管的狹窄或破裂,從而促進形成。
而午睡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血壓的劇烈波動,尤其是在高血壓患者中,這會進一步增加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的機率,誘發中風。
2024年6月,北京大學、山西醫科大學等研究人員在《歐洲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對於高血壓患者,超過30分鐘的午睡時長可能會增加中風風險。
研究人員對11252名中國高血壓患者(平均64歲)隨訪9.4年,分析了他們午睡時長與首次出現中風之間的關係,最終發現:
與午睡1-30分鐘相比,高血壓患者午睡31-60分鐘,中風風險增加27%,午睡60-75分鐘,中風風險增加37%。
至於其中的原理,研究人員猜想,長時間午睡可能擾亂人體生物節律,引發血壓升高,且與夜間皮質醇和炎症標誌物水平升高有關,這些因素都會增加中風風險。
不止是中風,午睡睡太久,還有可能升高痴呆、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風險。
歐洲心血管學會2020年的年會上曾公佈一項涵蓋超31萬研究物件的綜述:與不午睡的受試者相比,午睡時長超過60分鐘,可能會導致死亡風險上升30%,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40%。
小於60分鐘的話,則沒有上述影響。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也表明,更長時間、更頻繁的午睡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與每天午睡少於1小時的人相比,每天至少一次超過1小時的午睡,會增加40%的痴呆風險。
午睡睡得太長,大腦裡的中樞神經會讓腦組織的毛細血管關閉時間變長,於是體內代謝的過程也減緩,很多時候人醒了,身體還沒醒,這時會覺得渾身疲憊,健忘指數upup上升。
現在我們知道了,睡太久不好,那到底多久算久?最佳睡眠時長是多久呢?
這裡有專業研究機構的權威答案:
2023年,西班牙韋爾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研究過這個問題,其在《歐洲心臟病學會》年度大會上公佈:最佳午睡時長為15-30分鐘。
研究顯示,午睡時長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超過30分鐘,患心律不齊的風險增加90%!
而午睡時間少於15分鐘的人患房顫的風險降低42%,午睡15-30分鐘的人患房顫的風險降低56%。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午睡太久打破了自身“生物鐘”,導致體內激素水平和自主神經系統的調節失衡,影響心血管系統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午睡太久,會讓身體進入深度睡眠週期,此時心率會上升,呼吸和迴圈系統活動變化不規則,會對心臟造成額外的壓力。
午休時間這麼寶貴,我們應該怎麼在半小時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到最大效率的休息呢?
叔在這也有幾個小建議,不復雜,只要稍加註意,就能睡得更好。
推薦13:00-16:00之間。
如果超過16:00,最好就別睡了,人工作、學習、玩耍了大半天,4、5點時經常會犯困,但如果此時睡覺,經常是一覺醒來天都黑了,不光打亂晝夜節律,而且容易影響晚上的睡眠,導致第二天更睏倦,進入死迴圈,得不償失。
另外,最好把午睡的時間固定下來。比如,週一13:00睡,週二、週三……最好也是這個點睡,這樣有利於將午睡納入一天的晝夜節律,形成生物鐘。
飯後,胃裡的食物還未消化,胃腸蠕動加快,如果這時候馬上午睡,可能會導致胃食道反流。
而此時,血液也更多地供應到腸胃,大腦和身體得到的供血相對來說減少,容易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加上午睡時間短,所以睡醒也會感覺累。
辦公室午睡,有三大原則:頭部後方有承託、頸椎周圍有保護、脊柱處於中立放鬆狀態。
只要保證這三點,什麼姿勢都是可以的,就算你學小龍女在繩子上睡覺也行。
當然,最舒服的姿勢還是躺在床上。
不過在辦公室如果沒有條件放摺疊床的話,叔推薦這個姿勢:
脖子上套u型枕,上半身靠椅背上,腰後墊個靠枕,身上蓋個毯子保暖。
參考資料:
[1]Wu J, Liu L, Huang Z, Wang L, Cai F, Li A, Sun Y, Wang B, Li J, Huo Y, Lu Y. Long daytime napping: A silent danger for hypertensive individuals. Eur J Neurol. 2024 Jun 15:e16382.
[2]Vizmanos B, Cascales AI, Rodríguez-Martín M, Salmerón D, Morales E, Aragón-Alonso A, Scheer FAJL, Garaulet M. Lifestyle mediators of associations among siestas, obesity, and metabolic health.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23 May;31(5):1227-1239.
[3]Yang MJ, Zhang Z, Wang YJ, Li JC, Guo QL, Chen X, Wang E. Association of Nap Frequency With Hypertension or Ischemic Stroke Supported by Prospective Cohort Data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in Predominantly Middle-Aged European Subjects. Hypertension. 2022 Sep;79(9):1962-1970.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2.19120. Epub 2022 Jul 25. PMID: 35876003.
[4]Li P, Gao L, Yu L, Zheng X, Ulsa MC, Yang HW, Gaba A, Yaffe K, Bennett DA, Buchman AS, Hu K, Leng Y. 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Alzheimers Dement. 2023 Jan;19(1):158-168. doi: 10.1002/alz.12636. Epub 2022 Mar 17. PMID: 35297533; PMCID: PMC9481741.
[5]Dutheil, Frédéric et al. “Effects of a Short Daytime Nap on the Cognitive Performa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vol. 18,19 10212. 28 Sep. 2021
[6]董芳.舒服午睡有技巧[J].家庭醫學,2021(01):35.
[7]趙大勇, 符明秋, 湯永隆, 李哲.關於午睡研究的概述.《心理科學進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1-425.
[8]姚光輝,卞意萍,張毓英等.午睡對動態血壓監測中白天平均血壓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雜誌,2004(04):294-296.
[9]馬麗媛, 王增武, 樊靜, 等.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關於中國高血壓流行和防治現狀 [J] . 中國全科醫學, 2022, 25(30) : 3715-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