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你知道診斷是什麼嗎?
撰文| 小池
病例資料
▌一般狀況
11歲男性患者,主訴為“視力模糊持續5天”。就診前曾有打噴嚏、流鼻涕與發燒病史,體溫最高為38.9℃。在視力障礙發作前約10天,患者服用退燒藥後症狀消失,隨後患者視力逐漸下降,右眼出現盲點,伴輕度畏光、流淚與結膜充血。左眼無不適。
▌體檢與眼部檢查
患者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見腫大。眼部檢查顯示,他的右眼和左眼的未矯正視力分別為20/63和20/20,最佳矯正視力(BCVA)分別為20/63和20/16。右眼眼壓(IOP)為14.7mmHg,左眼為13.0mmHg。右眼角膜清晰,可見2+房水細胞與房水閃輝,晶狀體表面有色素細胞,以及大量玻璃體混濁。
眼底檢查發現,視盤上方約6PD的黃白色視網膜下結節性病變,周圍血管迂曲和血管擴張。此外,病變內部和周圍均可見滲出性視網膜脫離,延伸至視網膜的鼻側和下側。左眼前部和玻璃體正常。左眼眼底檢查顯示孤立性蒼白色指狀突起病變,延伸至玻璃體腔。該病變位於靠近鼻側鋸齒緣的區域。左眼周圍視網膜外觀正常。
圖1 眼底檢查,(a) 治療前廣角眼底照 OD: 右眼視網膜下結節性病變 OS: 左眼孤立指狀突入玻璃體腔的病變;(b) 治療6個月後廣角眼底照 OD: 右眼病變出現溶解和瘢痕 OS: 左眼突起病變消退,色素沉著;(c) 治療前熒光眼底血管造影;(d) 治療前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輔助檢查
右眼B超掃描顯示,玻璃體腔內漂浮著高回聲膜。左眼玻璃體腔內顯示少量點狀低至中等回聲,以及附著於眼球后部的中等指狀回聲(圖2a)。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顯示,右眼早期病變表現為斑駁狀強熒光,中期表現為熒光滲漏,晚期表現為瀰漫性滲漏,視網膜下腔熒光聚集。病變周圍的外圍視網膜血管出現扭曲和擴張。左眼指狀病變早期覆蓋熒光,晚期病變周圍出現滲漏,表現為低熒光(圖1c)。
圖2 治療前的輔助檢查 (a)超聲檢查 (b)眼眶磁共振成像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顯示右眼病變內部與周圍的視網膜神經上皮與色素上皮分離。眼眶磁共振(MRI)顯示,左眼眶內側壁可見邊緣清晰的影像,大小約為6.3mm×2.6mm,T1加權成像訊號略高,T2加權成像訊號混雜。眼眶CT與露骨CT顯示無腫瘤或佔位性病變,胸部CT顯示右上肺野有3mm孤立性肺結節,腹部CT顯示多個腸繫膜小淋巴結。
▌實驗室檢查
常規血液檢查顯示中性粒細胞比例下降(28.4%↓),白細胞比例上升(62.4%↑)。其他無異常。眼內液體檢查顯示右眼房水中IL-6、IL-8與VCAM水平顯著上升。特異性抗體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表明單純皰疹病毒(HSV)IgG與帶狀皰疹病毒(VZV)IgG水平略有增加,而弓形蟲IgG與弓蛔蟲IgG水平在正常範圍內。對右眼玻璃體液樣片進行的宏基因組學NGS檢測顯示漢賽巴通體,相對丰度為0.71%。
診斷與治療
根據這些發現,醫生有了診斷方向,接著又詢問一下患兒此前的經歷,果然證實了自己的想法。
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裡,你知道該患兒的診斷是什麼嗎?遇到此病應該如何快速診斷?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即可獲取答案。
本文首發:醫學界眼科頻道
責任編輯:小葉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