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生今年64歲,是個養生迷,平常十分崇尚自然療法。前段時間他感冒了,第一時間不是想著去醫院看病,而是去了門口的養生館拔罐,後背上拔出了一個個的黑紫色印子,他說這是排出毒素的表現!自己感冒就是因為體內毒素太多所致。
拔完罐後,他出了一身的汗,感覺身上十分黏膩,回去就洗了個澡。第二天感冒反而加重了許多,這讓他不禁懷疑,難道自己崇尚的自然療法不對嗎?怎麼拔完罐後反而病情嚴重了。
一、拔上一罐,病去一半!拔火罐真能治病?
“拔上一罐,病去一半”是一種民間俗話,雖然有些誇張,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拔罐療法在中醫傳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拔罐作為一種中醫物理療法,確實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和症狀。
德國洪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曾進行過一項實驗,研究稱拔火罐可幫助改善關節疼痛,還能促進疾病的恢復速度。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周國平教授表示,拔罐對於肌肉痠痛的症狀可起到不錯的緩解作用。尤其是運動勞損所致的痠痛,多餘廢物淤積、毛細血管受損相關,透過拔罐可促進區域性的氣血迴圈,幫助緩解身體的不適。
人體上有12條經絡,只有保持經絡通暢才能讓身體正常運轉,一旦經絡堵塞會誘發一系列的問題出現。而拔火罐可將體表的溫熱傳遞給經絡,對疏通經絡有好處。
還有朋友好奇,拔火罐能不能去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可以的。中醫認為火邪可分為實火和虛火,拔罐是透過負壓吸附在皮膚表面,可以行氣活血讓體內的熱邪得到宣洩。因實火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可起到不錯的緩解作用,且拔罐可以促進身體內環境平衡,也可以減輕內火旺盛的症狀。
但需要提醒的是,拔罐最多隻能起到輔助的作用,其效果並不絕對。如對於虛火旺盛的患者,拔罐起到的緩解作用就十分有限。
我們不能過度推崇拔罐治療疾病,想要利用拔罐來緩解身體的疼痛等症狀,需要先明確誘因。如果是因為腰肌勞損、肌肉緊張等誘發的身體疼痛,拔罐就起不到緩解作用。
二、拔出的瘀血是體內的毒素?
拔火罐的原理是利用罐內產生的空氣生成真空狀態吸附在皮膚表面,讓皮膚表面產生負壓被吸入罐內,從而讓毛細血管破裂出血。皮膚表面上的淤血其實是血管快速被動擴張導致血管內血液聚集,並不是所謂的毒素。
身體清除毒素主要依賴於肝腎,拔火罐對於肝腎的功能沒有直接影響。至於罐印顏色深淺與毒素多少就更沒有關係了,顏色的深淺與留罐時間長短、皮膚脆弱程度、醫生操作熟練度以及區域性是否有受寒、勞累、經絡不通暢等因素相關。
還有些人在拔罐後皮膚上會起水泡,這是不是說明體內溼氣太重?
當然不是,這其實是皮膚燙傷了,在醫學上可以判定為二度燒傷。拔罐時一定不要盲目追求熱效應,過程中出現皮膚過熱、疼痛症狀要及時終止拔罐,也可以適當塗抹燙傷膏。
三、拔火罐必須瞭解的3件事
在拔火罐時,一定要注意這幾件事,否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甚至給健康帶來一些其他的副作用。
1、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拔火罐
拔火罐雖好卻不適合所有人,對於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傳染病、過於瘦弱的人來說,都不建議拔罐。
2、拔完罐千萬不要立馬洗澡
拔罐後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要注意不能馬上洗澡。因為拔罐在帶走體內溼氣、促進氣血執行的同時也會讓毛孔張開,馬上洗澡會讓寒氣入侵,得不償失。
3、拔罐需要選擇合適部位
一般建議拔罐的位置選擇在後背,頭部是不建議進行拔罐的,因頭部有許多重要的組織和血管,盲目拔罐容易影響機體健康。
拔罐在使用得當的情況下,可以帶來不錯的養生作用,但不建議將其作為治病的方法,身體罹患疾病時還是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參考資料:
[1] 《神秘“東方力量”再現奧運會!原來中醫拔罐有這麼多好處》. 生命時報 2021年08月04日
[2] 《拔火罐後,為啥會起水泡?是因為溼氣太重嗎?》. 家庭醫生 2022年08月06日
[3] 《“熱”知識:夏天拔罐,效果反而更好》. 生命時報 2024年05月20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