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025年2月3日,美國洛杉磯,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AHA/ASA)主辦的第50屆國際卒中大會(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ISC)在洛杉磯會議中心隆重開幕。作為全球卒中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盛會之一,本屆ISC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卒中專家、研究人員和醫療從業者,共同探討卒中預防、治療和康復的最新科研成果與臨床實踐。卒中是全球範圍內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全球有數百萬人因卒中而失去生命或面臨長期殘疾。ISC作為卒中領域的頂級學術平臺,旨在透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推動多學科合作,提升全球卒中防治水平。
(ISC 2025 會場)
中國卒中學會(Chinses Stroke Association, CSA)組織國內本領域內專家參加此次盛會,並受邀在多個專題會場發言,交流來自中國卒中領域的研究成果,備受國際同行關注。
中國卒中學會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教授獲得了本次年會頒發的 William M. Feinberg 獎,以表彰其在卒中領域的臨床研究方面做出的全球性貢獻。這個獎項由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發起設立,由該領域內知名專家、學術機構在全球範圍內提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權威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評審,被認為是國際卒中領域臨床醫學的最高獎,這是該獎項設立34年以來,亞洲科學家第一次獲獎。
(ISC大會主席Lauren Sansing向王擁軍教授頒獎)
在大會開幕式上,2025年國際卒中大會主席、美國卒中協會主席勞倫·桑辛(Lauren Sansing)宣佈王擁軍獲獎。她在頒獎詞中說:“王教授的研究重點是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療和二級預防策略。作為首席科學家,他主導了具有深遠影響的CHANCE和TRACE系列臨床試驗,學術成果豐碩。”
按照慣例,王擁軍教授在頒獎結束後進行15分鐘的主題發言。“我很榮幸,代表中國科學家站在這裡。”王擁軍發言的主題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事件的30年治療:證據的力量》,他說,“在過去的 30 年裡,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事件的治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和我的團隊非常幸運能夠見證並參與這一重要的歷史變革。” 在過去的 30 年裡,全球的臨床科學家們一共產生了 12 項在卒中再灌注治療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證據,其中,王擁軍教授和他的團隊貢獻了5項。來自國內外同行紛紛向王教授及其團隊表示祝賀。
(王擁軍教授接受現場採訪)
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創新與協作:邁向卒中零發生的未來”,重點圍繞卒中預防、急性期治療、康復護理以及健康公平性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與會專家將分享最新的臨床試驗資料、技術創新成果以及公共衛生策略,為全球卒中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指導。
本文來源:中國卒中學會
責任編輯:老豆芽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